上海的傳統工藝,一種特色小吃,不僅風景優美,瞭解一下吧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上海。老城隍廟一直像個長開不散的大廟會其商街興建於19世紀中葉,保持者浦朝未年古老城鎮的街市風貌、街裡小店鱗次櫛比,當然最有名的還是上海特色小吃和手工藝島。城隍是道教中城市的保護神,相傳明永樂年間(15世紀初),上海知縣張守約將方浜路上的金山神廟(又 霍光行祠)改建成了今天我們所見的城隍廟。1926年重建,殿高16米,深21.1米,鋼筋水泥結構,而彩椽畫棟、翠瓦朱簷,規模大增。在老城隍廟內,彙集了眾多的上海地方小吃,綠波廊的特色點心、松月樓的素菜包、桂花廳的鴿蛋圓子,松雲樓的八寶飯,還有南用小籠湯包和酒酸圓子,真可稱構上是小吃王國了,老城隍廟商場也叫豫園商場,興起於19世紀中葉,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商場內道路較窄,建築多建造於1911年以前(即清代末年),具有濃郁的中國古建築的風格和特點。整個商場內小商店鱗次櫛比,商品琳琅滿目,各具特色,顧客熙熙攘攘,保持著中國古老的城鎮街市風貌,老城隍廟藝術

竟技館,內有鬥雞表演、雜技表演及霹靂書法等“中華一絕”的民俗藝術。

上海的傳統工藝,一種特色小吃,不僅風景優美,瞭解一下吧

老城隍廟

豫園是上海的著名園林,因地處人煙稠密的南市老城廂,得以比較完整地保存原有的佈局,因規模宏偉、景色別緻,被譽為“東南名園之冠”。據傳,豫園園主是曾任四川布政司的潘允端,他是個孝子,為“愉悅老親”建園,故名“豫園”。豫園是由造園名家張南陽設計。豫園園中粉牆曲折繚繞,以浙江武康產的黃石堆築假山,假山層巒疊嶂,澗壑幽谷,具真山之勢。園門之南原是豫園的中心,這裡設有九曲橋、荷花池、湖心亭。其中湖心亭精美飄逸,為兩層,是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重建。

上海的傳統工藝,一種特色小吃,不僅風景優美,瞭解一下吧

豫園

在園的東南部是內院,原名東園,面積不大,內有大廳,可以觀聳翠亭、還雲樓、不繫舟、延清樓及曲廊等建築,它們佈局緊湊且疏密有致,水有聚散,山有起伏。豫園中最著名的建築物還是雕刻著四條飛龍的圍牆。在古代,龍是封建帝王的象徵,是不能隨便用在建築物上裝飾的。豫園建龍牆時已是清末,“龍”只有三四個爪子。豫園新開設了一個藏有千奇石雕的展館一石頭城, 其觀賞價值和人文價值受到中外遊客的青睞。該館規模之大,奇石之多,為世人罕見。

上海的傳統工藝,一種特色小吃,不僅風景優美,瞭解一下吧

豫園

一個4.7平方公里呈摺扇形的小鎮,鎮嵌在湖光山色之中,似明珠閃閃發光,這就是典型的江南魚米之鄉、聞名遐邇的千年古鎮——朱家角。朱家角素有“上海威尼斯”、“滬郊好萊塢”之譽。水陸交通便捷,風景優美,物產豐裕,是上海保存最完南水鄉古鎮。朱家角歷之湖遠流長,民風神樣,文化積澱深厚。早在000年自前的良著料期,這裡就有人類活動。據史料記載,在來、元時這裡已形成集市,名朱家卡家村。由於貨穿全鎮的清港河水運方便,遂商業日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