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開心,是不是你的“輕蔑”傷害了他?

上次回老家,小姨帶著小表弟來玩,一進門就發現往常鬧騰的跟牛魔王一樣的表弟竟然自己坐在沙發上安安靜靜的,情緒一點都不高。大家都發現了他的狀態,問小姨表弟怎麼不開心了,這時小姨一副無所謂的表情回答:“誰曉得他,一大早的就

焉兒不拉幾的,問他怎麼了也不說”老媽聽到,走過去哄,一會兒拿吃的一會兒拿玩的,還說讓大表哥帶他出去玩,可是小表弟一直不吭聲。小姨脾氣爆,看大夥都圍著小表弟轉,他還一副不作聲的樣子就不樂意了,頓時吼了一句:“誰都不管他,看他一個人犟到什麼時候!”話剛落,表弟就“啊!”的一聲大哭起來了。雖然,後面沒有具體弄清楚表弟為什麼當天情緒低落,但作為旁人的好學家,卻也是明白表弟不開心的因素中定有小姨的“功勞”。

孩子不開心,是不是你的“輕蔑”傷害了他?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都會發現孩子平時活潑亂跳的,可突然有時就安安靜靜。大人們了有的會一直問他(她)怎麼了,有的就會忽視掉。孩子們這個時候只會兩眼的望著你或者是一直低著頭。想來,很多家長一定不知道原因。其實孩子情緒不高的時候肯定是遇到了讓他們難過、煩心的事兒,而卻不對你說的原因僅僅是他們還不會怎麼表達。

孩子不開心,是不是你的“輕蔑”傷害了他?

孩子年紀小,語言溝通能力、表達能力都不強,不知道怎麼組詞造句,肯定就沒辦法將心裡的想法表達清楚,尤其事物邏輯性的表達是要用到人腦的前額葉,而孩子們的頭腦發育還不健全(前額葉沒有發育完全),此時在生理上就是不足的。而家長們面對孩子們支支吾吾的態度,自己在一旁焦急的心態的狀態就是:情緒共享的心理。想讓孩子表達出自己的心意,與自己情緒共享的方法不是有耐心就夠的,更多的是要有方法與技巧。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技巧與方法也是不一樣的,但好學家卻可以給到各位家長們幾條建議。

孩子不開心,是不是你的“輕蔑”傷害了他?

少用為什麼

很多家長一看到孩子出現情緒不佳的時候,就老喜歡用“為什麼不開心呀?”、“為什麼哭呀?”、“為什麼摔東西?”、“為什麼不聽話?”以上都說了,孩子在語言邏輯上面不強,語言組織能力還弱,最主要的就是他們生理上與心理上都不完善,你問他們緣由,他們大多數是不知道怎麼表達的,你問急了,他們剩下的就只能是嚎啕大哭了。所以,每當孩子們出現情緒低落的時候,不是要他們複述自己不開心的經歷,而是蹲下來先安慰。

不輕易下判斷

不輕易下判斷就是指家長們不能以自己的主觀意志為主,先對孩子的表現下結論,他(她)不開心就說:“是不是在學校被老師罵了?”、“你是不是又闖禍了?”、“是不是這次又沒考好?”孩子本來就不開心,做家長的還輕易下結論,哪怕是結論是對的,也無疑是家長們“誅人誅心”老戳痛點的表現。家長這樣做只會讓孩子不耐煩更不願意與家長交心,之後有什麼事情都不願意與家長溝通,畢竟讓“說了,你也不相信我”的觀念植入孩子的心。

孩子不開心,是不是你的“輕蔑”傷害了他?

不輕易否定孩子的情緒

一次,好學家去堂姐家玩,堂姐的孩子正在跟堂姐爭論什麼,我還沒反應過來,小侄女“啊”的一聲跑到房間鋪倒在床上嚎啕大哭,堂姐在好學家旁邊說:“哎喲...這有什麼好哭的”,當時好學家也覺得好笑。但是,現在想來,我與堂姐的表現都欠佳,不是一個好的長輩,面對孩子情緒低落的時候,我們沒有及時的安慰不說還表現出了“輕蔑”狀態。我們應該反思的是,對於成人來說我們認為很多事不當真、不介意、有什麼大不了的皆是因為我們是成年人,經歷的多了,受到的傷害多了。但對於孩子們來說,他們的心智是單純的,他們認定的事情是簡單的,一件玩具一場遊戲中的規則他們都很重視,我們不能在不遵守與他們約定的規則之後還去輕視他們的情緒。那樣是在否定他們的價值觀、人生觀,哪怕他們還沒有健全的三觀,同樣能感受到自我價值被否定被忽視的沮喪感,如果這種否定還來自他信任依賴的家長,只會令他加倍難受。

最後,願所有想培養出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的家長們能夠在生育孩子的那一刻就把他們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尊重平等的對待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