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滅》——神棍級比肩《三體》,影片渣的一批

也許,你所知道,並不是你所以為知道的,而是你所能知道的。

《湮滅》,由美國天空之舞出品,亞利克斯·嘉蘭指導,娜塔莉·波特曼、詹妮弗·傑森·李聯合主演,是一部科幻驚悚片。

本片改編自傑夫·範德米爾著名的小說《遺落的南境·湮滅》。這裡要專門提一下作者和著作,這本書在2014年,在星雲獎爭奪中,力壓我們常常引以為豪的大劉劉慈欣的神作《三體》,獲得美國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

《湮滅》——神棍級比肩《三體》,影片渣的一批


Ⅰ.星雲最佳的失落改編

說完原作的牛叉,我們回過頭來,說說影片的失落。也許,很多獲獎的作品,並不適合拍成電影,《湮滅》就屬於這一類。

首先,《湮滅》情節簡單,幾乎沒有什麼動作戲,衝突也不是那麼激烈。要說閱讀,跟視覺給人帶來的衝擊和心理感受是不同的,在文字中,人們的思想可以去任意馳騁,隨便聯想。影片就不行,視覺需要爆點,需要人物動起來,至少要帶動人的情緒跟著起伏。最好是能像坐過山車一樣,一會兒直衝雲霄,一會兒又跌落谷底。像《湮滅》這種類似簡單探索型的,溫溫吞吞,昏昏欲睡,連荷爾蒙都不捨得燃燒的片子,加上沒有《異型》這樣的衝擊、大場面,任務單一,人物單調,起伏平淡,想抓住觀眾的心,去掏腰包,幾乎是不可能的。

《湮滅》——神棍級比肩《三體》,影片渣的一批

其次,作品脫離群眾。作為科幻迷,可能覺得小說是神作,作為觀眾,可不是都是科幻迷。許多影評分析,列舉出了影片中,種種的神蹟所在,甚至截圖說明,更甚搬出神話傳說和哲學思辨。比如,永生的海拉細胞,基因折射,曼德勃羅集合等,令大多數人幾乎摸不著頭腦的神神叨叨。看片,觀眾可不是為了搞懂某種科學,而是我知道這種科學可能的後果就好了,或者是科學跟我有什麼切身的關係。這就是《銀翼殺手》成功的原因。

再次,導演功力欠佳。導演是英國人,亞利克斯·嘉蘭,是比較知名的科幻導演、編劇兼作家。有幾部片還是比較出名的,像《驚變28天》、《太陽浩劫》、《機械姬》,但,並沒有進入頂級科幻導演之列。也許,在某些方面,嘉蘭做的是挺到位的,但是,在把握超級淚點、燃點、爆點上,幾乎全部都是欠缺的。這不得不說,功力不夠深,即使本子再好,當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時候,總是少了些什麼。


Ⅱ.解讀“湮滅”

好了,不好的批評完了,我們回到影片本身,看能帶給我們什麼。

如許多科幻控所言,《湮滅》這樣的片子,晦澀難懂。片名,叫“annihilation”,是個名詞,表示一種狀態。這個詞,由an+nihi+lation+tion組成。an,元音,任一某一的意思。nihi,來自拉丁語,可以翻譯成“我”。lation,組合出來是脫翅、遮暗的意思。tion,源於古語法,表示行為,引申為過程、結果、狀況。這樣拆開匪夷所思,連起來就不亂了,翻譯是:某一個我蛻變的狀態,啊哈,有點怕怕的。這才是英語的釋義,後來直接就叫湮滅等。這樣的解釋,理解影片怪異的名字,就好理解多了。

先解決片名的問題,第二個我們再解決片子的人物問題。片子的主要人物,莉娜是生物學家,一起進入“閃光”的,一個是護士,一個物理學家,一個心理學家,一個地質學家,這就是娘子軍。男的,一個是女主莉娜的丈夫-凱恩,一個是出軌情人-丹尼爾,其他的都是路人甲。片中沒有提到多少前面探險的情況,估計大多數都是失敗的,至於為什麼凱恩一定要回到莉娜身邊,語焉不詳,按推論應該是閃光就是要找莉娜,這叫選民。

《湮滅》——神棍級比肩《三體》,影片渣的一批

這個娘子軍,組合挺好玩的,都是病人,生物學家出軌,護士酒鬼自殘,物理學家神傷,心理學家癌症,地質學家迷失,幾乎相當於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這是一個硬傷,派出一個這樣的探索小隊,就是扯淡,與真正的科研而言,就是個笑話。至於後面的一系列意外,就連死,都是安排妥當的。迷失的人,第一個掛了;酒鬼崩潰了;物理學家傷心自絕了;癌症病人,在健康看來就是清除對象,就被清理了。留下了一個精神出軌,受折磨,希望得到救贖的人,果然就被救贖了。果然都是妥妥地安排好的。

第三個,我們來解決到底片子說了什麼的問題。表面看來,這是一個科幻作品,內核看來,這是一個拯救問題。女主已婚,丈夫從事秘密工作,兩人的交流,很成問題。時間交流,丈夫長期出差在外,聚少離多。思想交流,牛頭不對馬嘴,通常以床戲結束。工作生活交流,白天不懂夜的黑。也許,都有彼此的無奈和不得已,兩個人卻不知道,怎樣去解決。出現了危機,而且是天大的危機,危機就是轉機。

《湮滅》——神棍級比肩《三體》,影片渣的一批

拯救是如何的呢?原來是閃光,閃光來地球選民了,選中的得拯救,獲永生。這就是高級生命的目的,考察,做實驗,選種子,以被選中的種子的形態永生,種子得救贖。種子原來的罪惡呢,被焚燒掉了。火,在宗教和哲學以及神話,都有淨化的神奇功能。所以,凱恩和莉娜,都在火中死去,實際是得到了淨化,進而復生,同樣的,這也符合片名“湮滅”。

湮滅在物理學中,是物質-能量交換,產生光子等的能量形式。有了問題的人,就相當於反物質,遇到(閃)光,就轉變成了物質。閃光更像是火,或者救贖的燈塔,閃光的中心點就是燈塔,宗教哲學都搬出來了,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Ⅲ.被玩壞的泡泡

泡泡世界,這個在《三體》裡面也出現過,好多科幻小說都出現過,《湮滅》這個泡泡是怎麼回事?湮滅這個泡泡是高等生命控制的?本人覺得不像。倒像是宇宙的一個隨機,如同細胞的突變。這個突變沒有目的,沒有思想,沒有動機。依附某個生命體,就有了思想,也就有了目的,這是自然選擇,同時這也是閃光湮滅的緣故。有生命的有意識的,操控和消弭無生命的、隨機的,因為生命不喜歡混亂。

泡泡,大了說,是宇宙空間,小了說是小範圍時空維度紊亂,泡泡的特性就是折射,肯定也是有時間存在節點和邊界的。這就解釋了,轉變成一男一女陰陽平衡後,發生了閃光坍塌,信息轉移成功,無法支持閃光存在。至於泡泡要湮滅世界,要湮滅早湮滅了,閃光、泡泡等變成根本不可能湮滅世界;等化人形再去湮滅,說消滅更合理些,這根本就是倒退好吧。

《湮滅》——神棍級比肩《三體》,影片渣的一批

意識,總是找尋自己存在的本質。如果存在能量體生命,對需要具體物質構建的生命,根本就是不感興趣的,能量即存在,存在即意義。意識是能量存在不同結構排列的結構和維持。維持生命,只需要一定能量飽和即可,船艦根本不需要。這可以解釋閃光。

其他的細節,比如結尾的開放性,手臂上的銜尾蛇,約翰·蘇爾斯頓等,就不一一解讀了,配樂優美,贊一個。

觀影體驗三星,推薦指數6.8,科幻小眾選看之一。

2018.8.29.12:00.南山.梅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