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過去了,不忘郯城反疊的楊集煎餅


幾年過去了,不忘郯城反疊的楊集煎餅

把煎餅當主食的地方,範圍有多大,至今也沒有個確切的說法,據說魯南蘇北地區大都是喜歡吃煎餅的。特別是臨沂人,簡直以吃煎餅為自豪,到山南海北去旅遊,特意買上一包煎餅和八寶豆豉鹹菜帶著,在火車上拿出來吃的有滋有味,有點顯擺的意思。尤其是有人問,你們吃的是什麼東西時,一臉的得意勁兒。

我也是吃煎餅長大的,後來吃上饅頭、大米飯,心想,這輩子再也不想吃那個爛煎餅了。但是,吃饅頭、大米時間長了之後,還真想弄個煎餅卷大蔥吃吃。現在家裡吃飯,餐桌上還是以煎餅為主食。我的經驗是,大米白麵久吃生厭,煎餅卷子常吃不煩。

幾年過去了,不忘郯城反疊的楊集煎餅

那年,我隨工作組到郯城縣的楊集鎮包村駐點。上級有令在先,只喝村裡的水,別的吃住用度一概自理。進點那天,我首先想到的是煎餅。想象中,郯城楊集那地方是湖地,是產大米和小麥的,煎餅不一定有,即是有也不地道。於是,臨走先到臨沂最好的煎餅鋪子,買上一大包帶著,足夠一星期吃的。進村第一頓飯,我們幾個正在那裡有滋有味的吃著從臨沂市裡帶來的煎餅。村支書見了笑曰:“俺楊集的煎餅最有名,你們還往俺鄉下帶煎餅?村裡有好幾家攤煎餅的,每天去買一次,又方便又新鮮”。我聽了之後,表面上沒在意,心裡卻想明天一定到村裡的街上去轉轉。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到村子裡大街上轉悠。楊集比鄰江蘇新沂,是個雞鳴兩省的小鎮。各村現在以種水田為主,楊樹環繞的村莊,安靜而溫馨。剛出衚衕,大街上一陣陣新鮮煎餅的清香撲鼻而來。遠遠望去,兩邊的煎餅鋪子,炊煙裊裊,朝陽裡映出一道美麗的風景。走到近處,那攤煎餅的少婦,頭頂手帕,身穿圍裙,動作乾淨利索,一張張白裡透黃的煎餅讓人看了口內生津。他看我一個陌生人要買煎餅,趕忙騰出手來幫我疊好。收錢找零用個鐵夾子來完成,這堅定了我對煎餅衛生程度的信任。

幾年過去了,不忘郯城反疊的楊集煎餅

我在提起塑料袋轉身走開時,突然發現,少婦疊煎餅的方式是我從未見過的——粗麵向外,光面朝裡。我當即問其為何反疊煎餅。那少婦不解的問我:“誰說反疊?這不是正著疊的嗎?”少婦自信的回答,倒讓人感覺是我不知反正了。我不好多問,帶著這個 謎回去品嚐少婦認為是正疊,實際上是反疊的楊集煎餅,也許更有味道。

吃過之後,方知楊集煎餅果然名不虛傳。楊集煎餅大而不厚,幹而不柴,嚼在口裡那種筋道道,甜絲絲,香噴噴的鮮麥子味兒,讓你吃一個,還想吃一個,讓你不得不承認,城裡的煎餅跟楊集的煎餅無法比。

後來,楊集煎餅成了工作組餐桌上的家常飯,但楊集煎餅為何反疊(楊集人認為是正疊),至今我還不知其由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