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為人——評《薩利機長》蒙太奇

人之所以為人——評《薩利機長》蒙太奇

2016年12月上映的《薩利機長》講述了美航機長薩利奇蹟般地使水上迫降後全員生還,受千萬人追捧,卻又面臨交通安全委員會質疑而進行的一系列鬥爭。一場人與自我心理障礙,人性與數據、輿論之間的交織與對抗在薩利這位時代英雄的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人之所以為人——評《薩利機長》蒙太奇


影片由真實事件改編,在絕大多數觀眾都知道起因、經過和結果的前提上,如何保持情節的神秘感便成為了製作方需要解決的一大問題。薩利在與心理障礙作鬥爭的期間,交叉蒙太奇的巧妙運用,插敘與倒敘的雙管齊下,爆炸與事故後的平靜不斷交織重複都給觀眾帶來了一定的緊張感,並且尤為強烈地突出了薩利在絕處逢生後無法磨滅的恐懼和自責。

薩利是一個典型的美國平民英雄形象,人民對英雄有多大的期望就會對其產生多高的要求。記者和民眾對薩利的狂熱都真實不誇張地映射出美國人民對超級英雄的依賴與渴望,簡潔明瞭的蒙太奇手段都一針見血地將薩利被輿論的逼迫和後期對輿論的反抗,以一種冷靜的姿態展現出來,輿論對人性的壓迫足以見得。

縱然內在的障礙與外在的輿論都對薩利造成了不小的壓迫,但最令薩利頭疼的卻當屬國家安全運輸委員會(以下簡稱運輸委員會)對他迫降水面行為的質疑,這也是全片敘事的側重點。影片採用一組交叉蒙太奇,向觀眾展現了一場人性與數據之間的鬥爭。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一夜之間成為了千夫所指的潛在事故製造者,“數據即為絕對權威”的普遍觀念將薩利推入了職業道德受疑、事業崩盤、家庭危機的三個大火坑,隨著時間的快速推移,薩利卻一直處於缺乏證據的被動境地,加重了影片的緊張氛圍,使得觀眾為薩利捏了把冷汗。

人之所以為人,全因其本心之仁愛與愛人,無論科技如何快速發展,媒體如何強大,都無法泯滅人們與生俱來的人性。精簡不冗的蒙太奇手法將人性由弱到強,最終站上制高點的過程客觀冷靜地逐漸強化、定性,以最大程度地凸顯影片所要表達的核心精神——人性為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