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安:關於十個縣域電商扶貧案例的簡評


魏延安:關於十個縣域電商扶貧案例的簡評


在敏銳地發現電商推動了農村人才迴流、促進當地特色產品銷售等新的扶貧道路後,一些縣近年開始探索用電商的工具推進扶貧,形成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做法。現簡評如下:

一、甘肅成縣:電商賦能草根,政府完善生態。


甘肅成縣

魏延安:關於十個縣域電商扶貧案例的簡評

甘肅成縣所處的隴南地區,山大溝深,交通不便,經濟落後,但電商為當地農特產品走出大山帶來新的路徑。

從2013年起,在成縣縣委書記李祥的“一把手”推動下,以罕見的政府微博方陣為先導,以核桃這一當地特色產品為突破口,以返鄉創業青年、大學生村官等為主力,發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農產品電商運動,成功實現“一個核桃”的逆襲。

隨後,政府順勢而為,推出了“六位一體”的工作措施,通過與平臺合作、新媒體推廣等途徑,讓成縣電商從核桃逐漸延伸到多個農特產品,電商經濟初具規模。

成縣實踐帶來的啟示是:當電商的工具與貧困主體有效結合時,只要有適當的政府推動,就能迅速暴發出生機活力。


二、吉林通榆:政府系統委託,服務商驅動。


吉林通榆

魏延安:關於十個縣域電商扶貧案例的簡評

地處吉林黑土地的通榆縣,在發展電商時,面臨無人懂、無人幹、無路徑的尷尬現狀。

為了找到系統推進的突破口,通榆引入杭州電商運營公司作為戰略合作伙伴,共同註冊“雲飛鶴舞”公司,承擔起電商規劃、人才培養、產品打造、平臺對接、政策研究等綜合電商服務職能,而政府則配套做好資金項目落實和強有力的行政推動,在短期內破局。當然,這種破局經歷了理念的種種碰撞、團隊的反覆磨合、執行上的艱難探索。

其啟示在於,貧困地區面臨的思維、人才、資源等制約,如果自身難以打破的話,靠引進外力來系統推進,也是可行的思路。


三、雲南元陽:讓青山綠水上網,探索旅遊電商。


雲南元陽

魏延安:關於十個縣域電商扶貧案例的簡評

身處改革開放前沿的上海財經大學副教授井然哲在雲南元陽的掛職副縣長經歷,讓元陽這片美麗的地方有了一場與互聯網的熱切擁抱。

通過對當地梯田、古村落、丹霞地貌、民俗文化等優勢資源的系統開發,綜合運用農產品電商、眾籌、旅遊電商等工具,讓貧困地區的資源優勢迅速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旅遊人數大幅度增加,特色產品上線加速,當地的百姓與產業均受益良多。

元陽的啟示是: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貧困地區的追趕現代化步伐空前加速,帶給當地經濟社會跨越發展更多可能,特別是綠水青山真正通過互聯網變成金山銀山。


四、黑龍江明水:聯合平臺,激活要素。


黑龍江明水

魏延安:關於十個縣域電商扶貧案例的簡評

廣袤的黑土地,農業條件十分優越,但在電商發展的征途上卻顯得步履蹣跚,觀念、人才等都是重要制約因素。

與通榆的請電商“韓信”不同,黑龍江的明水縣選擇了“背靠大樹好乘涼”,在東北地區較早與阿里巴巴簽約,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電商下鄉。他們先讓當地的老百姓享受電商帶來的便利,再通過與平臺合作,把本地的產品逐漸搬到網上。

這種以“下行”帶動“上行”的做法,在一些貧困縣逐漸成為普遍路徑,但現實的問題是,農產品上行的難度遠比想象高得多,這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式的系統改變,非一日之功可見效。

其帶來的啟示是:當本地理念、人才等因素制約太大時,可以與大的電商平臺聯手,以示範帶動當地的電商轉型。


五、新疆阿克蘇:網上造節,出奇上位。


新疆阿克蘇

魏延安:關於十個縣域電商扶貧案例的簡評

中國蘋果的優生核心區在以陝西、甘肅為中心的黃土高原上,但新疆蘋果卻在這些年異軍突起,特別是“阿克蘇糖心蘋果”聲名鵲起。

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他們率先“佔網”“用網”,掌握了互聯網時代的主動。通過在淘寶上開展蘋果等土特產品的節慶式促銷等一系列的網絡宣傳銷售活動,尤其是“糖心蘋果”概念的推出,避免了與陝西等優勢產區在富士蘋果品種上的正面競爭,並藉助互聯網推動地域品牌廣泛傳播,以“輕騎兵”式的網絡奇襲迅速上位。

其帶來的啟示是:一大批有地域特色產品的貧困縣可以多一些互聯網時代的“想入非非”,互聯網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拐彎超車”機會。


六、陝西武功:發揮生態優勢,體現精準扶貧。


陝西武功

魏延安:關於十個縣域電商扶貧案例的簡評

位居西安以西50公里的武功縣,雖然不是貧困縣,但也有一定的貧困村和貧困戶。

作為阿里巴巴平臺排名全國第5的農產品電商大縣,他們在電商扶貧中充分發揮了電商生態優勢,將狹義扶貧範圍中的6條內容精準地對應到貧困村和貧困戶。

對適合電商創業的,進行免費培訓和完善的供應鏈服務,實現電商“輕”創業;對貧困村的農產品動員電商企業發動各類網上營銷,產得下就能銷得出,有的電商企業還反向定製農民的產品;電商帶來的2萬多個就業崗位完全可以給貧困戶優先考慮,等等。

其帶來的啟示是:當電商生態發展起來後,電商扶貧也就觸手可及。


七、安徽碭山:突出優勢單品,帶動特產上網。


安徽碭山

魏延安:關於十個縣域電商扶貧案例的簡評

安徽碭山是以梨出名的,但其電商扶貧卻是從黃桃罐頭開始的。

一群返鄉創業的青年在認真研究網銷形勢後,將原來做貼牌出口的黃桃罐頭做成了當紅網貨,那“重溫兒時味道”的文案在微信、微博等廣泛傳播,成百上千的碭山人加入了黃桃罐頭網銷大軍,兩年多竟然將這個單品做到10個億。

以黃桃罐頭為龍頭,一批碭山網貨陸續上網,特別是碭山酥梨藉著成熟的電商、微商渠道也迅速上網。

其帶來的啟示是:標準化的加工單品更適合在網上打成爆款,然後帶動其他區域特色產品陸續上網,形成電商的長尾效應。


八、山西隰縣:做優做強生態,品牌引領發展。


山西隰縣

魏延安:關於十個縣域電商扶貧案例的簡評

作為山西省35個國家級貧困縣之一,隰縣玉露香梨小有名氣。

為了全面觸網,做大產業規模,帶動縣域電商發展,他們請專業機構設計策劃玉露香梨地域公共品牌及其推廣計劃,按照電商生態的要求大力推廣一戶一碼的二維碼追溯體系,邀請有運營經驗的團隊運營電商眾創園,建立農村電商扶貧培訓基地,與順豐等達成物流“快車”協議,培育縣域內第四方物流,還舉辦“玉露香梨”採摘節,建立線下體驗園,在較短的時間打造出一個良好的電商扶貧生態圈,實現電商快速增長。

其帶來的啟示:先進的理念和超強的執行力,可以讓電商扶貧的進程更快一些。


九、河南光山:立足優勢產業,積極上網轉型。


河南光山

魏延安:關於十個縣域電商扶貧案例的簡評

光山縣是國家重點扶貧開發縣,也是羽絨服裝大縣,但近年逐漸跟不上市場形勢。

他們藉助互聯網轉型,羽絨服裝網上銷售強勁增長,2016年達到30多億元,網店超過15000家,並通過跨境電商銷往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政府出資專門獎勵各類產品創意設計與深度開發,特別是是羽絨服裝新款的開發;挖掘“光山十寶”並建立生產加工基地,智能倉儲物流、完善的售後服務體系讓電商扶貧的供應鏈和產業鏈十分過硬,還以優惠政策從全國邀請各類電商企業和個人入駐,形成以羽絨製品為龍頭、“光山十寶”為配合的電商扶貧產業梯隊。

其帶來的啟示:立足產業優勢,積極主動上網,完善電商供應鏈、產業鏈體系,形成電商扶貧新經濟。


十、四川仁壽:線上積極造勢,線下常態跟進。


四川仁壽

魏延安:關於十個縣域電商扶貧案例的簡評

仁壽的電商初期是與京東的合作開始的,此後陸續與阿里巴巴等合作,在多個電商平臺上建設運營多家“特色產品仁壽館”,打造地方品牌。

其以仁壽枇杷為先導,以網上主題營銷活動為引領,帶動枇杷露等加工品和其他仁壽特產全面上網銷售。在網上連年開展網上枇杷節,除過形成大量網上訂單外,還帶動本地枇杷銷售量和價格齊增,更是將枇杷原漿飲料打造成網上爆品,位列京東飲料類目新品牌增速第一名。

此後,又藉助成熟的電商體系,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模式,將仁壽血橙搬到網上,果子還在樹上,村民就陸續接到了訂單。

其帶來的啟示:電商不僅僅是線上的銷售,更是有力的品牌推廣,會帶動產業的線下提升。

(二〇一八年二月中初寫,十月二十二日夜校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