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雜談:致敬空軍——紅軍第一架飛機“列寧”號誕生記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架飛機——“列寧”號誕生於鄂豫皖蘇區,陳列著一架按1:1比例複製的“列寧”號樣機,展現著它當年的風采。

1930年2月16日中午,位於鄂豫皖根據地的河南省羅山縣宣化店陳家河(今屬湖北省大悟縣)上空,傳來一陣轟鳴聲,隨即一架飛機搖搖晃晃地落在河灘上,滑出幾十米後停了下來,飛機的尾巴上畫著一枚國民黨黨徽。

老白雜談:致敬空軍——紅軍第一架飛機“列寧”號誕生記

羅山縣第一區第十鄉赤衛隊大隊長陳國清,立即帶領赤衛隊員衝向河灘,把“龐然大物”包圍起來。飛行員打開艙口,舉著雙手走了出來。這位飛行員叫龍文光,時任國民黨軍政部航空第四隊中校隊長,奉命駕駛美製“柯塞”式偵察轟炸機,由武漢飛往河南開封執行通信聯絡任務。返航途中,遇大霧迷航,因油料耗盡,只能迫降。

陳國清和赤衛隊隊員守候飛機的同時向上級進行報告。中共鄂豫邊特委和蘇維埃政府接到報告後指示羅山縣委和駐紮羅山紅軍:要保證飛機駕駛員的安全,保護好飛機,並立即將飛機運送到鄂豫皖蘇維埃政府所在地。

2月19日,在龍文光的協助下,赤衛隊員和紅軍官兵一起,將飛機進行拆卸,組成搬運隊,用馬車裝、馬驢馱、用人扛,翻山越嶺,披星戴月,歷經半個月的艱辛,終於將這架飛機運送到新集。

後來,在莫斯科航空學校學習過的錢鈞、龍文光和紅軍裡幾個懂得機械的人共同努力下,飛機又重新組裝起來。鄂豫皖軍委負責人徐向前高興地觀看了飛機,接見了龍文光,歡迎他參加紅軍。

老白雜談:致敬空軍——紅軍第一架飛機“列寧”號誕生記

龍文光1926年1月從黃埔軍校畢業,時值國共兩黨聯合創辦的廣東航校招生,他被選送到航校學習;1927年1月又被選派到蘇聯第二航空學校繼續深造。1928年底,龍文光學成歸國後,擔任國民革命軍空軍第四隊上尉分隊長,並在南京中央軍校航空班任飛行教官。

參加紅軍後,龍文光將自己的名字改為龍赤光。

徐向前指示將重新裝配修復的飛機機翼上繪製兩顆紅星,併為紀念“十月革命”的勝利,在機身側面寫下“列寧”二字。鄂豫皖蘇維埃政府舉行了隆重的命名儀式,將這架飛機命名為“列寧”號。從此,中國工農紅軍有了第一架飛機。為便於飛機起飛降落,在黃安(今紅安)與麻城交界的紫雲區和皖西的金家寨,同時修建了兩座機場。

1931年,軍委決定成立鄂豫皖軍委航空局,任命龍文光為局長,錢鈞為政委,紅軍的第一個航空局依託第一架“列寧”號飛機誕生了。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金玉國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列寧”號飛機後來在紅軍作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它經常從新集的兩個機場起飛,在大別山、固始、潢川及武漢一帶執行空中偵察和投撒革命傳單任務,給敵人以很大震動。”

金玉國介紹,後來,“列寧”號飛機又在黃安戰役和第四次反“圍剿”的戰鬥中立下汗馬功勞。“在戰鬥中,敵人經常誤以為飛機是自己的,舉手歡呼,結果被迎面丟下的手榴彈炸得四處逃竄。”

老白雜談:致敬空軍——紅軍第一架飛機“列寧”號誕生記

1931年9月8日傍晚,“列寧”號再次起飛,抵達華中重鎮武漢市上空進行軍事偵察並散發傳單。這一舉動,使武漢國民黨政府驚恐萬狀,對重要軍事目標實行燈火管制,唯恐成為紅軍飛機進攻的目標。武漢國民黨的《掃蕩報》驚呼:“共軍飛機連日騷擾潢川、漢口,我方幸無傷亡。現有關方面已通知各地嚴加防範。” “列寧”號的行動驚動了國民黨中央。在國民黨航委會特別會議上,軍政部長陳誠傳達了蔣介石親筆手諭,並按照手諭精神下達了命令:“各位務將共軍‘列寧’號的航程規律摸清,齊心協力,將龍文光這個心頭之患除掉……”蔣介石還懸賞10萬大洋,千方百計想抓捕“帶機投匪”的龍文光。

1932年6月,蔣介石調集30萬人兵力,親自坐鎮武漢,對鄂豫皖根據地發動了第四次“圍剿”。隨著作戰日益頻繁,環境日趨惡劣,徐向前代表紅軍總部忍痛下令:就地埋藏“列寧”號飛機。不久,紅軍主力部隊被迫撤出根據地,“列寧”號埋藏在大別山一條偏僻的山溝裡。

1932年8月,龍文光化裝潛行回到漢口,不幸被國民黨特務發現抓獲。國民黨政府以“帶機投匪罪”判處龍文光死刑。臨刑前,龍文光揮毫寫下一首“絕命詩”:“千秋風雨世間飄,死生一事付鴻毛。吾為自由空中飛,不算英雄亦自豪。”1933年8月9日,龍文光被殺害於武昌威爾臺。同年年底,龍文光被中共黨組織追認為革命烈士。

金玉國介紹,1951年9月,時任湖北軍區司令員王樹聲親率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根據地訪問團,前往大別山區慰問老區人民,新縣群眾將埋藏了近20年的“列寧”號飛機部件挖出,獻給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