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工訪談」原包頭棉紡廠財務科副科長關淑嫻:時光不老,“包棉”終將離我而去

「军工访谈」原包头棉纺厂财务科副科长关淑娴:时光不老,“包棉”终将离我而去

「军工访谈」原包头棉纺厂财务科副科长关淑娴:时光不老,“包棉”终将离我而去
「军工访谈」原包头棉纺厂财务科副科长关淑娴:时光不老,“包棉”终将离我而去

關淑嫻:女,88歲,1958年從工業局調入包頭棉紡廠參加籌建工作,任財務科副科長,1985年離休。

奮鬥在“包棉”的日子

「军工访谈」原包头棉纺厂财务科副科长关淑娴:时光不老,“包棉”终将离我而去

1958年,關淑嫻從工業局調到原包頭棉紡廠。在沒有廠房的情況下,廠裡在華建騰出一間辦公室供工人們報到、辦理手續,然後統一安排去天津、北京、石家莊等地參加培訓。在關淑嫻眼裡,“包棉”跟包鋼一樣平地起家,建成了全國規模最大的棉紡廠。為了解決男女指標平衡問題,按照國家統籌,調來技術骨幹、工程師、技術人員,包頭作為當時156個項目之一的工業基地,得到全國支援。

關淑嫻在京棉三廠接受了近兩年的財務工作培訓。其間,包棉廠房、宿舍等陸續建成,機器也安裝完成,外派人員回廠開始生產。在關淑嫻的記憶中,當時的包棉,是除去一機、二機之後的繳稅大戶,輕工業利潤也不低,一個月幾千萬,不折不扣全部上交財政局。從事財務工作的那些年,包棉漲工資時有三個指標,看這三個指標漲錢,好多單位學習棉紡,採用結構工資和崗位工資制。

從工作到離休,關淑嫻在包棉奮鬥了30多年,印象最深的是李桐悅為棉紡廠做出的貢獻。一是把職工工資調了不少,工資都翻了好幾倍;二是職工住宅每人都有,凡是職工都分了住宅。國家對職工的關心、關懷很多,員工福利也很好,那是一個蒸蒸日上的棉紡廠……

離開“包棉”的日子

「军工访谈」原包头棉纺厂财务科副科长关淑娴:时光不老,“包棉”终将离我而去

1985年,關淑嫻以高級技術職稱身份離休,離休工資9000元左右。如今90歲高齡的她,兒子已經退休了,女兒即將退休,還保持著老北京的飲食習慣,房間自己住得還算舒服,平時還自己買菜做飯,喜歡古典音樂,喜歡看中央一臺、四臺,關注國家大事,瞭解國家的形勢和政策。老人思維敏銳,但是記憶力還是差了,她說覺得挺知足。有時候兒子、孫子還來看她,打打電話。有時候晚上看完新聞,音箱裡DVD放著,把所有的燈關上,看著月光打下來,樹葉都映到這兒,樹影婆娑的,聽到感人的、悠揚的音樂,都流淚了,聽完之後心情舒暢,精神食糧,就像吃了最好的大餐似的,是極高的享受。

往期精選

Recommended reading

快來,用你的才華征服我!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電話:3616638

「军工访谈」原包头棉纺厂财务科副科长关淑娴:时光不老,“包棉”终将离我而去「军工访谈」原包头棉纺厂财务科副科长关淑娴:时光不老,“包棉”终将离我而去

好文!必須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