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巖豪擲500兩助一人仕途發展,幾件事看出其過人之處

胡雪巖與王有齡兩人萍水相逢,誰也不知道誰有怎樣的將來,胡雪巖卻能豪擲百兩資助王有齡助其仕途發展。縱觀古今恐怕只有胡雪巖有此魄力,當然對於胡雪巖來說也不虧,早期的投資為他日後生意的起步奠定了基礎。

那時的胡雪巖只不過是二十歲上下的少年,精神頭卻十足,不管對誰都笑口相迎,人緣極好。而王有齡與之相反,三十歲的年紀,潦倒落魄,無精打采,叫人看了甚是反感,並且架子大。

胡雪巖豪擲500兩助一人仕途發展,幾件事看出其過人之處

為何這樣一個不被外人看好的王有齡卻吸引了胡學巖的注意,這就是胡的過人之處。

第一點,不以貌取人。

當別人都在討厭王有齡的時候,胡雪巖卻有意結交他,時不時的請王有齡喝杯茶,喝杯酒,下個棋,自然一回生二回熟,也就無話不說。其實胡雪巖在結交王有齡這件事上還是很有戰略眼光,雖然當時的胡雪巖二十歲上下,卻不以貌取人,能真正透過表象看清人事的本質。

胡雪巖豪擲500兩助一人仕途發展,幾件事看出其過人之處

第二點,察言觀色。

當王有齡提到“做生意要本錢,做官要本錢”,並且提到“捐官”,胡雪巖雖然沒有多說,但是心裡有些看不起王有齡。因為當時捐官無非這樣幾種情況,第一種是做生意發了財,富而不貴,希望捐個功名好提高身價。可以進入仕途,做事圖個方便。第二種,官員家子弟運氣不好,捐個功名圖個謀生之道。而對於王有齡這樣,年紀還輕,應該刻苦用功,從正途上用功,而他去痴心妄想去捐班,所以有些瞧不起。

當得知王有齡曾有“鹽大使”經歷後,瞬間轉變神情,以老爺相稱。可見在察言觀色方面,胡雪巖有獨到之處。

胡雪巖豪擲500兩助一人仕途發展,幾件事看出其過人之處

第三點,敢投資。

當得知王有齡如果在仕途要進一步提升需要五百多兩的時候,胡雪巖做了一件令王有齡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他拿出所需要銀兩助其仕途發展。五百多兩是多人錢呢?清朝中晚期一兩銀子價值人民幣150—220元左右,相當於現在的10幾萬。

不說那時的經濟購買能力,就拿現在來說年薪十幾萬的人也不多。而胡雪巖卻用了一夜之間籌到這筆錢,並且給到幾面之緣的王有齡。現在朋友、親戚借款都相當慎重,何況一個陌生人呢?

認準了就敢投資!這也造就了昔日後的胡雪巖的經濟地位。

第四點,做事到位。

假若你給別人幾十萬元錢,你會怎麼做呢?

第一可能籤個借款合同,第二在找個擔保人,第三在確定下利息。而胡雪巖在給王有齡五百兩這件事上,非但沒有找擔保人、約定利息,甚至連借條都不打,更沒有要求什麼時候歸還。除此之外,連王有齡去京城的路費都準備好了,可見做事之到位。

這樣的朋友,不得不讓王有齡感動,流下兩行熱淚。

而胡雪巖只是簡單兩句話:何必何必?這不是大丈夫氣概!我看你好比虎落平陽,英雄末路哦,心裡說不出的難過,一定要拉你一把,才睡得著覺。

言語簡單,卻字字入心。

有了胡雪巖的傾心相助,王有齡有了進入仕途的資本,為日後回到浙江任職奠定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