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英國都有位花木蘭,前者為救他人,後者為救己,結局不同

從古至今,女扮男裝之事甚多,但能深入人心,為人們所稱頌的只有那麼幾位,一位是中國的花木蘭,她替父從軍12年之餘,最終凱旋而歸官拜尚書——為他人成就自己;而另一位就是英國版的“花木蘭”——詹姆斯·貝瑞,她為救自己脫離困境,女扮男裝,從軍46年,直到其死後才被發現是位女性——為救自己成就自己。

中國、英國都有位花木蘭,前者為救他人,後者為救己,結局不同

戎裝花木蘭

先看花木蘭。北魏經過孝文帝的改革,社會經濟得到了發展,人民生活較為安定。但是,當時北方遊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為了補充兵源,抗擊匈奴,北魏徵兵法有了這樣一條強制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

中國、英國都有位花木蘭,前者為救他人,後者為救己,結局不同

花木蘭替父從軍

當時花木蘭父親年邁,弟弟年幼,所以花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12年的軍隊生活。過去從軍並不是過家家,需要戎馬疆場,對於男人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再加上仗事多,可謂九死一生,男人尚且擔憂害怕,何苦對於一個女子來說。而花木蘭卻做到了,不僅很好的隱瞞了自己身份,而且在戰場上勇敢殺敵,最終班師回朝,以女兒裝覲見天子,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書,從此高居廟堂之上,其事蹟變為佳話流傳至今。

再看詹姆斯·貝瑞。1790年左右,她出生於愛爾蘭的一戶平凡家庭,出生時的名字是瑪格麗特安妮貝克利,可是在她很小的時候,由於父親欠了高額的賭債被捕入獄,在缺少父愛的童年,她又遭遇了一件令她痛苦一生的事情,在她10歲時又被一個親戚性侵,生下了一個小孩。這樣的遭遇對於瑪格麗特安妮貝克利來說是一道永遠磨滅的心靈創傷。

中國、英國都有位花木蘭,前者為救他人,後者為救己,結局不同

詹姆斯·貝瑞

但是她並沒有被這一系列的挫折所擊倒,矢志成為一名軍人,但當時的社會風俗習慣讓女子不能從事醫生、軍人這個職業,可是她並沒有就此放棄,在自己的親朋好友的幫助下,隱藏性別,以詹姆斯·貝瑞的新身份,進入愛丁堡大學就讀醫學,並且順利拿到了醫學學位。開始了長達 46 年的軍醫生涯,這比花木蘭從軍的12年要長很多。

她是如何去勾勒她的精彩一生?

她敢於直面批評軍官不作為行為;她破先河的在非洲大陸主導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破腹產;她一生奉行人道主義,救人無數,無論她的病人是高官還是小偷,是敵人還是資本家,是乞丐還是奴隸,她都會盡力救治,被賜予軍醫最高職位——軍醫院總監;她還撰寫了馬耳他第一份詳盡的霍亂報告,為後來的霍亂預防治療起到重要作用......

中國、英國都有位花木蘭,前者為救他人,後者為救己,結局不同

遠走非洲的她

1865年,貝瑞倫敦去世。死後人們在清潔她的遺體時,簡直驚呆了,這位赫赫有名地軍醫總監竟然是位女性:妊娠紋、女性所擁有的生理器官......即便貝瑞一生可圈可點,救人無數,但是在當時制度下女扮男裝從軍、從醫是一樁醜聞,官員們得知後立刻封鎖了消息,封存了貝瑞全部服役紀錄。這一封就是一百多年,時至20世紀人們才瞭解這位奇女子,瞭解她的一生......

中國、英國都有位花木蘭,前者為救他人,後者為救己,結局不同

晚年詹姆斯·貝瑞

花木蘭與詹姆斯·貝瑞雖然她們身世、遭遇各不相同,前者為救他人,後者為救己,但是作為中國、英國兩位的極具代表意義的女性。她們敢違天下而大不為,敢於為了身邊人,為了自己的夢想去付出,即便這個過程不為世俗習慣所允許,但他們用她們的方式詮釋了她們所作選擇的意義,給世人留下千古佳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