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月昌吉州消費品市場平穩發展

1-11月,昌吉州社會消費品零售市場運行總體呈現平穩態勢,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5.1億元,同比增長7.3%。增速較1-10月持平。

一、消費品市場總體運行情況

(一)市場總體平穩,限下單位是拉動消費品市場的主要動力

從總體看,我州消費品市場運行平穩,總量持續增長。1-11月,我州限上消費品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55.9億元,同比下降1.7%,下拉全州消費品市場0.4個百分點。限下消費品市場實現零售額209.2億元,同比增長9.9%,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78.9%,拉動全州消費品市場7.7個百分點,限下消費成為拉動消費品市場的主要動力。

(二)大綜類石油及汽車類零售增速呈現一增一減態勢

1-11月,石油及製品類實現零售額15.5億元,同比增長11%,汽車類零售總額實現18.5億元,同比下降16%。石油及製品和汽車類銷售零售總額佔限上零售品總額的12.8%,也使得其成為拉動限額以上零售額增長的主要支柱。

(三)限上日常生活商品、升級類商品消費實現較快增長

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糧油食品、飲料、菸酒類累計實現消費品零售額5.7億元,同比增長28%;服裝鞋帽、日用品類累計實現消費品零售額5.6億元,較上年持平;化妝品類、金銀珠寶類和家用電器類等消費升級類商品零售額加快增長,1-11月分別同比增長3.5%、17.6%和0.9%,增速同比提高7.4、12.3和13.4個百分點。

二、存在問題

(一)限上汽車類商品銷售持續下滑

今年以來,隨著需求的減弱、汽車購置稅優惠政策的取消等原因,汽車銷售不斷下滑。汽車類商品是全州零售額規模較大的商品分類,佔全州限上零售額比重達33.2%,對全州限上零售額增長起到重要拉動作用。1-11月,全州限上汽車類商品實現零售額18.5億元,同比下降16%,下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個百分點,降幅較1-10月擴大0.7個百分點,比1-9月份擴大2.2個百分點。

(二)網絡消費分流嚴重,限上增幅下行壓力有所增大,企業轉型升級步伐需加快

據星圖數據反映,2018年雙十一全網總銷售額達3143億元,同比增長23.8%,手機數碼、家用電器、個護美妝成為全網成交額最高的三大行業,由此可見網絡消費的高飛猛進。1-11月,限上增幅下行壓力有所增大,從限上商品零售類情況來看,通訊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電子出版物及音像製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下降6.4%、10.9%、35.8%;另外,從全州代表性限上商超營業額情況來看,匯嘉東方廣場、匯嘉生活廣場、華洋廣場、隆源超市、匯好美購5家單位當月共實現銷售額0.8億元,同比下降15.6%。可見在當前電商快速發展的時代,傳統商貿企業仍然面臨經營方式的重大調整。

(三)企業經營面臨諸多困難,同業競爭壓力大,關停企業較多

就目前情況看,市場需求減少勞動力成本上漲、資金緊張等仍然是困擾企業經營的主要問題,關停企業增多。部分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對“互聯網+”的認識不夠清晰,對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認識不足。很多企業雖然開始了線上交易,但忽視體驗式服務,沒有實現與消費者的有效互動,轉型效果不佳。

三、對策及建議

(一)挖掘新增長點,激發市場活力

做好限上單位培育,抓好入庫單位質量。以四經普為契機,對全州達標企業查遺補漏進行入庫,同時逐步淘汰營業收入不達標、經營不穩定的企業,從而提高全州限上企業質量,力求全面客觀反映全州消費品市場發展情況;密切關注新業態、新產業、新商業模式發展情況,培育跨界融合型貿易企業,同時重點扶持有昌吉州本土特色、有品牌、就業吸納能力強的商貿企業做大做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企業競爭力;加強和引導汽車消費,積極開展汽車博覽會、汽車下鄉的展會活動,激發市場活力,充分釋放二手車市場、農村汽車消費市場的消費動力,挖掘新能源汽車的消費潛力。

(二)加快傳統商貿企業的轉型升級,積極發展商貿新業態

鼓勵零售企業轉變經營方式。鼓勵大型實體店不斷豐富消費體驗,向智能化、多樣化大型商業綜合體轉型,增加影院、書店、兒童遊樂場、餐飲、購物等等設施,由商品銷售為主轉向“商品+服務”並重;大力發展連鎖經營便民店。綜合協調、合理佈局,走出一條貼近市民實際需求的創新模式;推廣線下線上深度融合模式。新零售時代已經來臨,傳統零售或者傳統電商想要發展生存都有了新的考驗,應鼓勵實體零售企業將實體店的商機與線上相結合,實體零售與虛擬電商深度融合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通過融合以“最低成本、最高效率”服務來滿足居民個性化、差異化的需求。

(三)增強旅遊消費對商業的拉動作用

旅遊業具有消費關聯性、產業帶動性、資源增值性和經濟拉動性等方面特點,對於增加就業崗位、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產業結構優化都具有積極意義。旅遊直接消費涉及吃、住、行、遊、購、娛六個領域,派生消費涉及的領域更為寬泛,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大的消費選擇空間。昌吉州擁有得天獨厚的美麗風景區,應充分挖掘優勢資源,抓住季節性,帶動冬季旅遊經濟熱發展,讓冷資源切實變成熱經濟,打響昌吉州冬季旅遊品牌,為促進全州消費品市場的增長增添新的活力。

(昌吉州統計局 工業貿易科 王丹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