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月昌吉州經濟運行分析

工業增速持續回升 節能降耗取得成效

今年以來,全州經濟延續了去年平穩運行的發展態勢,1-11月,全州工業經濟持續回升,節能降耗取得成效,投資下滑趨勢減緩,消費品市場增長平穩,旅遊市場保持火熱,外貿進出口快速增長,經濟逐步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一、工業生產持續回升

1-11月,全州工業累計實現增加值390.29億元,同比增長3.2%,增速比1-10月提高0.2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362.99億元,同比增長3.5%,增速比1-10月提高0.2個百分點。

(一)新建企業拉動優勢較大。1-11月,我州新建納規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0家,比1-10月增加2家。新建入規企業累計完成增加值8.81億元,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速2.1個百分點。

(二)重點行業發展勢頭較好。1-11月,全州規模以上工業涉及到的28個行業大類中,有15個行業生產實現增長。其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0.35億元,同比增長38.1%,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2.1個百分點;化學原料製造和化學制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55.16億元,同比增長19.3%,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2.0個百分點;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4.96億元,同比增長22.8%,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1個百分點。

(三)五成主要產品產量實現增長。1-11月,全州現有的103種規模以上工業產品中,53種產品產量實現增長,佔全部產品的51.5%。其中,精製食用植物油產量33.36萬噸,同比增長33.3%;鋼材產量62.64萬噸,同比增長30.14%;變壓器產量6452.9萬千伏安,同比增長26.3%;電力電纜產量27058.61千米,同比增長28.2%;粘膠短纖維產量15.17萬噸,同比增長0.1%;燒鹼產量60.12萬噸,同比增長2.5%。產量同比下降的主要工業產品有:小麥粉、電解鋁、水泥、尿素和鋼絞線,分別同比下降1.8%、7.2%、46.0%、46.8%、和56.5%。

(四)企業抗風險能力有所提升。2018年1-10月,全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23.1億元,同比增長9.6 %;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費用8.33元,同比減少0.5元;產成品存貨週轉天數12.4天,同比減少0.2天,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26.4天,同比減少1.3天,資產負債率65.2%,同比減少1.1個百分點。

二、節能降耗取得成效

(一)綜合能源消費量逐月下降。1-11月,全州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2676.84萬噸標準煤,同比下降3.3%,降幅分別比1-9月和1-10月擴大了0.8和0.3個百分點,總體呈持續下降態勢。六大高耗能行業能耗“兩升四降”,其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能耗分別同比增長33.5%和6.8%;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能耗分別同比下降13.0%、12.6%、26.3%和6.3%。

(二)主要能源產品產量穩定增長。1-11月,全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原煤產量達6275.95萬噸,同比增長23.5%;煤氣累計產量達3.4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3倍;原油10.74萬噸,同比增長3.9倍;累計發電量達758.5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8%。

(三)全社會用電量持續下降。1-11月,全州全社會用電量894.19億千瓦時,同比下降2.5%,降幅比1-10月擴大了0.1個百分點。從三次產業用電情況看:第一產業用電量18.62億千瓦時,同比下降1.4%;第二產業用電量855.66億千瓦時,同比下降3.0%,其中,工業用電量853.29億千瓦時,同比下降3.0%,佔全社會用電量的95.4%;第三產業用電量13.6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4.59%。從城鄉居民用電情況看:城鄉居民生活用電6.3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2%。其中,城鎮居民用電量4.0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4%;鄉村居民用電量2.2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8%。

三、固定資產投資下滑態勢持續減緩

1-11月,全州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不含跨區項目)同比下降46.4%,降幅連續四個月收窄,分別比1-8月、1-9月、1-10月收窄25.7、19.4和10.2個百分點。

(一)基礎設施行業投資呈現回暖態勢。1-11月,全州基礎設施行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50.7%。降幅比1-10月收窄8.2個百分點。其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完成投資分別同比下降8.9%、71.9%和75.7%,降幅分別比1-10月收窄10.7、4.6和6.0個百分點;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完成投同比增長54.7%,增幅比1-10月提高63.0個百分點。

(二)民生領域投資降幅收窄。1-11月,全州民生領域完成投資同比下降63.0%,降幅比1-10月收窄3.6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產業、教育業、衛生和社會工作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完成投資分別同比下降58.7%、58.0%、74.6%和87.1%,降幅分別比1-10月收窄了4.3、4.3、2.1和1.1個百分點。

(三)改建和技術改造完成投資實現較快增長。1-11月,全州改建和技術改造項目完成投資同比增長59.8%,增幅比1-10月提高了52.8個百分點。

四、第三產業發展態勢良好

(一)消費市場保持平穩增長。全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5.10億元,同比增長7.3%。從消費形態看,商品零售收入同比增長7.4%,拉動全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1個百分點;餐飲收入同比增長6.7%,拉動全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個百分點。隨著生活品質和消費水平的逐步提升,大部分日常生活商品、消費升級類商品增長較快,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糧油食品、飲料、菸酒類累計實現消費品零售額5.7億元,同比增長28.0%;家用電器類、化妝品類和金銀珠寶類等消費升級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同比增長0.9%、3.5%和17.6%。

(二)對外貿易呈現較快的恢復性增長。據商務部門數據顯示,1-10月份,全州進出口總額4.92億美元,同比增長64.9%,扭轉了去年負增長態勢,呈現出較快的恢復性增長。其中,出口3.53億美元,同比增長80.3%;進口1.39億美元,同比增長35.4%。分企業看,特變電工、中糧屯河番茄、藍山屯河聚酯、心連心能源化工、益海糧油五家企業進出口總額佔全州進出口總額的87.0%。

(三)重點服務業企業收入保持增長。1-10月,全州83家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2.78億元,同比增長5.5%。其中,31家規模以上其他營利性服務業(互聯網及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15.22億元,同比增長74.8%。

五、穩定紅利不斷釋放,民生保障堅實有力

(一)公路貨運量保持較快增長。據交通部門數據顯示,1-11月,全州完成公路貨運量和貨物週轉量分別同比增長15.5%和13.9%;公路客運量和旅客週轉量分別同比下降26.3%和22.0%;據郵政管理局數據顯示,1-10月,郵政行業收入累計完成2.49億元,同比增長17.4%,其中快遞業務收入1.28億元,同比增長56.0%,佔郵政行業收入的51.5%。

(二)旅遊市場保持火熱。據旅遊部門數據顯示,1-11月,全州接待遊客3001.1萬人次,同比增長56.7%,增幅比1-10月提高2.3個百分點,實現旅遊總消費487.7億元,同比增長60.1%,增幅比1-10月提高2.9個百分點。據自治區統計局、通信管理局遊客流量4A、5A監測統計數據顯示:1-11月,全州7家4A、5A級景區共接待國內外遊客301.79萬人次,同比增長52.9%,其中:疆內遊客同比增長86.8%,外省遊客同比增長16.2%,境外遊客同比增長21.2%。

(三)金融機構存貸款一降一升。據金融機構數據顯示,截止11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396.98億元,比年初下降1.9%,降幅比10月末擴大1.3個百分點。其中,住戶存款765.15億元,比年初增長10.7%,增幅比10月末提高1.7個百分點,主要由於棉花價格改革,農民增加棉花種植面積,收益增多從而活期存款增加;非金融企業存款315.58億元,比年初下降24.0%,主要由於企業支取存款歸還貸款、資金週轉等。

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222.88億元,比年初增長7.5%,增幅比10月末提高0.4個百分點。其中,住戶貸款424.28億元,比年初增長3.0%,增幅比10月末回落2.1個百分點,主要由於農戶秋收後用農產品銷售收入歸還大量貸款,導致住戶貸款增速放緩;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784.91億元,比年初增長9.7%,增幅比10月末提高2.0個百分點,主要由於宏觀政策調控,公共服務及相關行業項目信貸需求上浮。金融機構存貸比87.5%,比10月末提高1.5個百分點。

(四)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降幅收窄。據州財政部門數據顯示,1-11月,全州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65.16億元,同比增長7.9%。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8.22億元,同比下降4.3%,降幅分別比1-9月和1-10月收窄11.5和3.0個百分點。從收入來源看,稅收收入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63.6%,依然是全州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地方財政支出296.67億元,同比增長5.1%。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3.47億元,同比下降5.6%,降幅比1-10月擴大3.5個百分點。從支出項目看,增長較快的主要為資源勘探信息等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和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分別同比增長1.4倍、88.0%和31.6%;降幅較大的主要為城鄉社區支出、科學技術支出和農林水支出,分別同比下降40.1%、33.9%和22.4%。

(五)稅收收入增速放緩。根據州稅務部門數據顯示,1-11月,全州共實現稅收收入134.77億元,同比增長0.4%,增幅比1-8月、1-9月和1-10月分別回落11.7、5.8和1.4個百分點。分稅種看,增值稅、企業所得稅與個人所得稅三大主體稅種共完成稅收收入96.51億元,佔全部稅收收入的71.6%。分行業看,全州20個行業門類中,12個行業稅收收入實現增長,其中增長較快的行業主要有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採礦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分別同比增長40.9%、30.2%、26.7%和24.0%。

(六)物價保持溫和上漲。1-11月,全州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1.7%。八大類商品和服務價格“五漲三降”,物價水平整體處於低位運行,通貨膨脹風險溫和可控。其中,食品菸酒類價格同比增長1.8%,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同比增長0.2%,交通和通信類價格同比增長1.8%,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價格同比增長1.3%,醫療保健類價格同比增長10.5%,衣著價格同比下降0.1%,居住類價格同比下降0.5%,其他用品和服務同比下降0.9%。

全疆工業生產者價格(PPI)同比上漲12.1%,較1-10月提高0.2個百分點。分行業看,紡織業同比增長1.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同比增長19.5%,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同比增長15.0%,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同比增長8.2%,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同比增長7.5%,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同比增長1.8%,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同比增長0.6%,農副食品加工業同比下降2.9%,化學纖維製造業同比下降6.1%。

六、當前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工業增速趨緩,對經濟拉動作用減弱。今年以來全州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由年初的增長7.1%下滑至3.5%,工業對經濟拉動作用明顯減弱。一是重點行業下拉工業增速嚴重。1-11月,全州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實現增加值139.30億元,同比下降3.9%,下拉規模以上工業1.3個百分點,自去年7月以來,受關停違規產能影響,全州電解鋁產量307.74萬噸,同比下降7.2%;受部分企業產品訂單減少,產量下降等因素影響,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4.17億元,同比下降10.4%,下拉規模以上工業增速0.4個百分點;受市場需求減少,環保淘汰落後產能因素影響,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0.16億元,同比下降9.1%,下拉規模以上工業增速0.6個百分點。二是企業營業成本不斷上漲,收窄盈利空間。1-10月,全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5.50億元,同比下降31.7%,主營業務成本1070.00億元,同比增長14.5%,企業生產經營成本連續攀升,工業產品價格持續下滑,利潤空間進一步收窄,企業盈利能力下滑,影響了企業生產經營。

(二)固定資產投資仍處於下降通道,新開工項目拉動不足。今年以來受化解清理政府債務、嚴禁“三高”項目進昌吉等政策影響,投資一直呈現下滑態勢。一是新開工項目數量少。1-11月,全州新開工項目611個,比去年減少1756個,完成的投資額同比下降75.5%,成為下拉動投資增速的主要原因。二是到位資金不足,民間投資下滑。1-11月,全州資金來源同比下降63.5%,同時受民營企業金融信貸限制較多,相關部門跟進服務意識不強等因素影響,民間投資同比下降73.8%。

(三)限上消費增長乏力,傳統商貿亟需轉型升級。1-11月,全州限額以上消費品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55.85億元,同比下降1.7%,降幅比1-10月擴大1.1個百分點。一是限額以上汽車類商品銷售持續下滑。今年以來,隨著需求的減弱、汽車購置稅優惠政策的取消等原因,汽車銷售不斷下滑。1-11月,全州限額以上汽車類商品實現零售額18.5億元,同比下降16.0%,下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個百分點,降幅分別比1-9月和1-10月擴大2.2和0.7個百分點。二是網絡消費分流嚴重,傳統商貿企業壓力較大。11月當月,受到電子商務“雙十一”活動的影響,全州有代表性的5家限額以上商超(匯嘉東方廣場、匯嘉生活廣場、華洋廣場、隆源超市、匯好美購)共實現銷售額0.82億元,同比下降15.6%。

七、後期發展趨勢及對策建議

(一)工業方面:培育扶持優勢產業企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一是對化學原料、電氣製造、電力、熱力生產等傳統行業的幫扶外,要重點培育扶持一批具有較高科技含量的優勢產業企業,持續改善開發區各行業的行業產值結構比重。重點加快協鑫能源多晶硅投產及時納規入統。同時仍要藉助“小升規”企業培育平臺,去發現和培育更多的“小升規”企業,規上工業持續提供新鮮力量。二是在新技術革命、產業變革和消費升級背景下,適時進行跨行業融合和迭代創新,打造出全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投資方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做好重點項目儲備。一是招商引資作為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及我州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緊緊圍繞產業鏈的補充與延伸,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二是積極鼓勵民間投資,通過政府和金融兩大抓手,在招商項目落地、企業貸款融資等方面創造優越的條件,為民間企業發展拓寬空間,吸引和鼓勵更多民間投資參與公共基礎、民生等領域建設,進一步推進民間投資長足發展。三是密切關注新政策新精神,準確把握國家投資導向,為2019年項目儲備和申報工作打好基礎。

(三)三產方面:加快傳統商貿企業的轉型升級,積極發展商貿新業態。一是鼓勵大型實體店不斷豐富消費體驗,向智能化、多樣化大型商業綜合體轉型,由商品銷售為主轉向“商品+服務”並重;二是推廣線下線上深度融合模式。鼓勵實體零售企業將實體店的商機與線上相結合,通過融合以“最低成本、最高效率”服務來滿足居民個性化、差異化的需求。三是重點扶持有昌吉州本土特色、有品牌、就業吸納能力強的商貿企業做大做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企業競爭力。

(昌吉州統計局 綜合科 金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