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自媒體也是中國民營經濟的一種

最近網信辦開始大力整頓自媒體了,恰好有兩個汽車自媒體分別因為“自媒體夫人的早餐”及“自媒體創始人抱怨飛機迫降救治心臟病患者”的事件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後者甚至上了《中國之聲》的官微,人們紛紛議論,汽車自媒體這是自己沒事找事,被整頓也是大概率事件了。


汽車自媒體也是中國民營經濟的一種


汽車自媒體會被整頓嗎?

會嗎?這要問網信辦。但從行業看,汽車自媒體首先需要內部整頓。譬如“夫人的早餐”事件,譬如“自媒體人抱怨飛機迫降救治心臟病患者”的事件,兩件事,可小可大。

小編不想批判這兩位媒體人,但就本人的觀點來看,主機廠、公關都在迭代,媒體也需要迭代。媒體的天職是客觀、公正的報道事實,如果為了一頓明顯因自己經驗不足而錯失的早餐怒懟公關甚至主機廠的話,這格局顯得有點小了。

至於“抱怨飛機迫降以救治心臟病患者”的事件,從道德層面來說,這確實值得怒懟一下。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推己及人,假設發作心臟病的是自己,又當如何呢?

但這兩件事,不具備代表意義,不值得網信辦出手。哪件事值得網信辦出手?那就是汽車自媒體的刷流量現象。

事實上,不僅汽車自媒體,包括吳亦凡通過粉絲打榜登上了iTunes榜首超過第二名Lady Gaga數百倍的事件。這一事件被定性為“吳亦凡,讓世界人民瞭解‘中國水軍’的力量”。


汽車自媒體也是中國民營經濟的一種

當然還包括因為“黑公關事件”差點對簿公堂的吉利和長城,其所僱傭的網絡水軍,也是無所不用其極。

相比之下,汽車自媒體刷單反倒是小兒科。但,刷單的存在影響了正常媒體的生存和發展。

因此筆者以為,汽車自媒體要整頓,但當務之急是整頓刷單事件。讓作假者無處遁形,這才是網信辦等機構應該做的事,這也更有利於行業的發展。

汽車自媒體和民營經濟

經濟學家恰耶克認為:“自由社會的本質是,我們應該得到物質報酬,不是因為我們做了別人命令我們做的事,而是因為我們為別人提供了他們所需要的東西”。(恰耶克《自由企業制度的道德因素》)

這句話套用到汽車自媒體中來,那就是:很多讀者通過閱讀汽車自媒體的內容,得到了他們所需要的東西。

大約是2013年的某個週末,筆者會同原蓋世汽車主編吳碩成,與《車轍》的創始人餘建良在安亭打了一場羽毛球,之後大家在安亭的嘉亭薈小酌。期間聊到剛剛萌芽不久的自媒體,餘建良作為原來新浪博客資深的車評人,隨後即建立了《車轍》這個公眾號,並且這個號發展迅速,為很多人創造了工作的機會。

包括原來第一財經的記者趙奕創辦的《Auto lab》,諮詢公司+主機廠人士出身的封士明創辦的《車聚網》等等,眾多汽車自媒體的出現,創造了多種多樣的汽車自媒體內容,讓“媒體”有了各種新的可能。

和老的日漸沒落的傳統媒體的汽車版的“包版”或自營模式不同,汽車自媒體可以說徹底改變了一個時代的內容風格,也更適合讀者通過手機端轉閱。

這些自媒體無疑是時代的產物,同時也是中國民營經濟的重要的一種。他們所帶來的勞動就業與社會發展,已經超過了新媒體誕生之前汽車媒體的所作所為。因此,支持和引導,尤其是創造更加公正的環境,助力這些自媒體的發展,十分的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