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一個角度思考,你是否也認同小黃車也許不應該“黃”

小黃車帶動的那波共享經濟,誰都不會忘記。現在的小黃車,除非有白武士的出現,不然小黃車肯定“黃”了。可是,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小黃車也許不應該“黃”。

換一個角度思考,你是否也認同小黃車也許不應該“黃”


小黃車真的要“黃”了。

可以擁有幾千萬用戶,這對於任何一個企業家來說,都是一件無比驕傲的事情,更何況對於一個不到30歲的90後創業者來說,這份驕傲或許戴威比誰都珍惜。可是,壓死小黃車的卻也是這份幾千萬用戶的驕傲。

我們都知道前段時間,一千萬多萬小黃車用戶,大家爭前恐後地做了一件事:要小黃車將押金退給他們。面對一千多萬用戶,這個數量等級的擠兌狂潮,相信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應付,更何況這還是一家資金鍊幾近斷裂的公司。

99元也好,199元也好,小黃車的用戶們真的缺這個錢嗎?大家排隊幾個小時,真的只是為了那1-200百元錢嗎?答案或許是:未必。所以擠兌重要的不是押金本身,也不是對於押金的恐慌,而是這個戴維曾經那個驕傲的用戶群,對於小黃車未來的信心,已經沒了,因為沒人覺得小黃車,它不會“黃”。所以,這次小黃車真的要“黃”了。


你怎麼看小黃車?

參考曾經的對手:摩拜。當初美團在收購摩拜時,對摩拜的估值為155.64億元,其中淨資產僅為27.4億元,商譽價值卻高達128億元。而當時摩拜的賬面現金僅僅只有8.3億元。如果拋開共享單車的光環,這樣的數字,無疑不值一提。在資本市場,用科技的外衣,包裝最傳統的業務,不計成本來獲取激增的用戶數和交易額,再用這些給自己掙得更高的估值,再用這些飆升的估值,換取成本極其低廉且大量的資金,再來加速擴張或許更多的用戶數和交易額。這是典型的資本遊戲,而處在遊戲中的每個入都相信,自己不會是擊鼓傳花的最後一棒。因為估值還在增長,遊戲還沒有結束。在消費市場,小黃車最初受到消費者的喜歡,是因為它解決了有關部門一直無法解決的出行最後一公里的問題。而且這個一公里的解決方案,對於小老百姓來說,方便且廉價。

小黃車,或者說小黃車們是一個特定時代的特定產物。首先是因為2008年全球量化寬鬆後,市場充斥著大量且低廉的資金。其次,我們都知道,一直以來在科技領域,我們對於應用的創新要遠遠強於對於基礎的創新。而現在,隨著摩拜大幅裁員,小黃車遭遇擠兌狂潮來看,這輪小黃車們的盛宴,恐怕是要謝幕了。下一個小黃車們,還會不會來,什麼時候會來?我不知道,就好像對於,應用和基礎,哪個更為重要,我也答不上來一樣。

換一個角度思考,你是否也認同小黃車也許不應該“黃”


小黃車或許不應該“黃”。

小黃車就其本身來看,它是一家企業。商業市場的競爭本身就是殘酷的,更何況破產的共享單車遠不止一兩家,從這個邏輯來看,我們應該順其自然,讓小黃車“黃”了。另一方面,小黃車所引出的共享單車,說到底只是一種出行方式,只不過這是互聯網時代開始後,我們第一次在應用層面,實現了由模仿到自主創新。

但這並不是關鍵,更值得思考的是,自從互聯網時代開始後,特別是國內BAT三強確立後,我們看到的所有競爭幾乎都沿用了一模一樣的路徑。先是群起,再到雙足定力或三強爭霸,再到同質化後的燒錢大戰,最後走向合併。比如滴滴和快滴,類似的案例我們並不鮮見。可是這次,燒錢大戰後,摩拜和小黃,卻沒有合併,或許是因為創始人心中的那份驕傲,或許是因為其他,這些我們不知道,但是對於用戶來說,讓市場保持在競爭的態勢下,卻不是壞事。

最直接的案例就是滴滴,當滴滴和快滴合併後,無論是消費者,還是服務提供者,大家得到的好處不是越來越多,而是越來越少,直到下一個競爭者出現時,消費者和參與者,才會重獲普惠。道理很簡單,因為當一家企業處於行業壟斷地位的時候,行業本身對它的約束,幾乎是不存在的,而此時企業則一定會,或多或少的利用這樣的特權。如今看,共享單車的市場,以後可能只剩一個哈囉了。沒有外力幫助,小黃不可能安然度過擠兌,而大幅裁員的摩拜,也預示了美團很可能志在摩拜身上的資質而不是共享單車本身。所以,如果未來有一天,當我們發現了那個曾經無比廉價的最後一公里方案,變貴時,我們又該如何呢?


以後的小黃們會怎麼樣?

當下一波小黃們出現時,他們要怎麼辦?顯然我們的摩拜和小黃,並無法提供足夠的前車之鑑。或許,眼下席捲海外的電動滑板車租賃業務,可以給後來者更多的經驗,而租賃電動滑板車出行,這個應用的鼻祖不就是我們的小黃們?

當Bird去年在洛杉磯推出電動滑板車租賃業務時,美國的投資者認為它可能是自優步以來最大的交通運輸初創公司。而當現在,Bird的估值暴漲至20億美元后,我們看到了和曾經小黃們非常類似的情況:無論是馬德里,還是里約,全世界充斥著眾多的模仿者們。

換一個角度思考,你是否也認同小黃車也許不應該“黃”


回到小黃,我們是不是應該放棄戴威,我不知道,但是我感謝他,感謝他創造了這個行業,感謝他創造的這個行業改變了我們的出行。同樣,無論因為什麼,我感謝戴威曾經的堅持,正式這份堅持,讓我們沒有看到第二個滴滴和快滴,讓我們看到了摩拜和小黃的市場化競爭。

馬上就要進入2019年了,共享單車的戲幕已經落下,曾經無比耀眼的共享單車,給了我們太多值得思考的東西,特別是在這個“寒冬”之中。

我的論述不一定完全正確,但是我希望可以讓你對於事情有多一個方面的瞭解,希望藉此可以幫助你更好的瞭解事情的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