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官忠誠正直,敢於堅持自己的想法,為朝廷推薦了很多能人

裴度是唐朝有名的文學家,同時他還是一個政治家,他是現在的山西聞喜人,他自己是一個書生,憑藉著自己的才華和自己寫的文章,一步步走上了輝煌,並且當時的科舉考試也是由他來監管,他這個人非常的賢明,為人特別正直,他不僅平定了淮西,在當時那個宦官作亂的朝代,他還深深地打擊了那些霍亂的宦官,經過他的手推薦的能人不計其數。

他為官忠誠正直,敢於堅持自己的想法,為朝廷推薦了很多能人

裴度當時當宰相的時候,辦公的時候就特別的正直,從來不因為別人是權貴就對別人另眼相看,也不會因為你是窮苦人家出生就對你冷嘲熱諷。所以他常常在一些特別細節的問題上反對那些宦官的勢力,同時他還特別維護宰相以及各位大臣在政治上的一些權利,他在當時是相當於三省的作用,他正直的秉性一直不改,特別是對那些宦官干預政事嚴厲的斥責,因為這個時期的皇上特別重用那些宦官,所以對他當時的舉動非常的不滿,認為他這是在不駁皇上的面子。當時的皇上很少有人能夠直接的表明,想滅掉宦官的意思,很多皇帝都是特別相信,並且寵信這些宦官的,這也就導致了一次又一次的因為宦官而發生的慘案。

他為官忠誠正直,敢於堅持自己的想法,為朝廷推薦了很多能人

裴度為人特別正直,雖然出生官場,但是和其他官員又不一樣,在當時整個特別昏暗的時期他一直堅持自己,他的腰桿挺得非常直,他推薦的賢能的大臣有很多,並且他敢直接向皇上進言,當年他還反對皇上任用皇甫鑄當宰相,在這個皇上剛上任的前期,他還揭發了翰林學士和宦官勾結的罪行,這個人當宰相當了20多年,他推薦過很多的名士,還重用過很多名將,我們大家都知道的詩人劉禹錫也受過他的保護,他推薦了那麼多人,卻從來不推薦沒有才能的自己的親人,在唐朝的後期朝廷上的官員都開始互相結交,相互救濟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是不學他們拉幫結派,反而去反對那些權臣,並且堅持自己的道理,認為只有有才能的人才能推薦給皇上,這也是他最正直的地方。

他為官忠誠正直,敢於堅持自己的想法,為朝廷推薦了很多能人

裴度堅持自己的品行在一個故事中表現的很出名,故事說的是,在他當上朝廷官員之前他的科舉考試特別的不順,生活也特別清貧,家裡非常的窮困,穿的衣服常常都是爛的,有一天他特別無聊,就拿了一本書,跑到一個寺廟去遊逛,他看看佛殿的佛像又看看拜佛的香客,就在這個時候,他看見一個婦人揹著一個包袱進了佛堂。

他為官忠誠正直,敢於堅持自己的想法,為朝廷推薦了很多能人

他看見那個婦人臉上帶著愁容神色非常的悲傷,於是就多看了兩眼,看見人家誠心的拜佛也就沒有去打擾轉身就走開了。過了沒多久,他在佛堂前讀書的時候又走進了佛堂,發現那個人已經不在了,但是她的包袱還在那裡,這個人本來就是一個熱心腸的人,於是他拿上了婦人的包袱就追出去了,那個婦人卻早就已經走遠了。

他為官忠誠正直,敢於堅持自己的想法,為朝廷推薦了很多能人

裴度心裡想著那個人遲早會回來找東西的,如果沒有人幫她看著,這些東西說不定就會被別人撿的,所以他就往那個佛堂門口一坐,一邊抱著那個包袱,一邊讀書,一邊又等著,但是他又特別好奇包袱裡面的東西,於是就打開看了看,看到裡面有一條玉帶和一條絲帶都是挺值錢的東西,如果把這些東西換成柴米油鹽足足可以讓自己的全家人吃大半輩子呢。

他為官忠誠正直,敢於堅持自己的想法,為朝廷推薦了很多能人

於是他就一直等一直等,直到天黑了,那個人也沒有回來找,只好回家吃了點飯,第二天一早又跑到那裡去等,等了好久,那個婦人才哭著找了回來。原來這個婦人的父親被別人陷害了,現在在大牢裡,馬上就要被斬首了,這兩條袋子是這個人去借的,打算去京城疏通一下官員,想平反自己父親的冤屈,這個人非常感謝他撿到東西還能給她還回來,又看見他過得如此的貧苦,就想給他留一條帶子,但是裴度堅決不收。

他為官忠誠正直,敢於堅持自己的想法,為朝廷推薦了很多能人

很多人都稱讚他,做事正直,為人臣子特別忠誠,很有義氣,是能讓人放心的好臣子。為了國家排除萬難,匡扶正義,對待小事也盡心盡責,對待自己從來不考慮自身的利益,對待外面,從來不要求苛刻。 裴度的功績數不勝數,當時還有一本書是關於他的傳記,像他這樣的人真的是在當時很少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