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興湘 十八大以來湖南水利改革發展成就發佈會問答實錄

治水兴湘 十八大以来湖南水利改革发展成就发布会问答实录

今天上午,湖南舉行第十七場迎接黨的十九大新聞發佈會,重點發布湖南水利改革發展成就。

治水兴湘 十八大以来湖南水利改革发展成就发布会问答实录

湖南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詹曉安回答記者提問。

治水兴湘 十八大以来湖南水利改革发展成就发布会问答实录

湖南省水利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羅毅君回答記者提問。

治水兴湘 十八大以来湖南水利改革发展成就发布会问答实录

湖南省水利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易放輝回答記者提問

紅網時刻10月13日訊(記者 吳公然 攝影 陳杰)在湖南省迎接黨的十九大系列新聞發佈會第十七場新聞發佈會上,湖南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詹曉安,省水利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羅毅君,省水利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易放輝回答記者提問,以下是問答實錄。

治水兴湘 十八大以来湖南水利改革发展成就发布会问答实录

湖南經視記者:2013年以來,湖南把湘江保護與治理作為省“一號重點工程”實施,有哪些好經驗?如何向一湖四水推廣?

詹曉安:我先來回答你的問題,湘江治理與保護作為我們省的“一號重點工程”,2013年實施以來取得了良好成效。可以用三句話概括:

一是江水更清。經過這幾年的治理,湘江的水質明顯好轉,我們做了一個統計,流域的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超過了93%,Ⅱ、Ⅲ類水質佔評價河長比例達到98.7%,56個省級重要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合格率達98.6%。

二是河道更暢。這些年我們持續加大了城市的防洪工程建設,加強了河道的管理、採砂的整治、航道的整治,現在我們整個湘江流域通航和行洪的能力得到顯著增強。

三是兩岸更綠。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55平方公里,復綠礦山1500多公頃,新增造林面積達到了50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54.5%,溼地保護率提高到69%。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湘江在保護與治理方面也積累了很多很好的經驗,具體可以概括為:

高位推動。湘江保護之所以取得這麼好的成就,離不開省委、省政府把湘江保護與治理列為省“一號重點工程”,特別是杜家毫書記、許達哲省長高度重視,高位推動。

整體推進。堅持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思路,並且按照這個思路制定了行動方案和工作計劃,按照這個思路進行了系統的治理與推進。

系統治理。堅持開源與節流並重,堅持截汙與治汙並舉,堅持河道、洪道和航道治理併力,堅持機制建設與體制創新並進,打好治山、治水、治湖、護田的整體戰。

合力攻堅。建立了協同聯動機制,有效整合了湘江流域各省市縣、涉水部門以及社會公眾的治水護水力量,做到區域聯動、流域協同、內外互動、城鄉並進。

在推進河長制的過程中,我們也將會把我們在湘江治理和保護過程中所形成的高位推動、整體推進、系統治理、合力攻堅四大經驗向我們一湖四水推廣,確保我們在整個保護水資源、保護江河安全的過程中取得比較好的成效。

治水兴湘 十八大以来湖南水利改革发展成就发布会问答实录

湖南衛視記者: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水生態文明建設。過去五年湖南的水生態文明建設情況怎樣?成效如何?

羅毅君: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五年來我們一直在踐行這一理念,水是生態環境最重要的控制性要素之一,水生態文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堅持問題導向,及時解決水資源緊張、水汙染等問題,使“一湖四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主要做了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把生態理念融入到水利建設、管理、改革全過程。我們從工程的規劃、設計到實施及建後管理,始終踐行生態理念,落實生態措施,建設生態工程。2016年6月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明確了水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任務、工作重點和具體要求;在水資源管理、河湖保護治理、河道採砂管理等方面探索推行了一系列重要改革舉措,真正把生態治水落實到水利工作的全過程、各方面。

二是把最嚴格水資源管理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舉措。建立了覆蓋省、市、縣三級行政區域的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汙、水資源管理責任考核“四項制度”,實施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管控行動,對20個行業63種產品實施強制性用水定額標準,以嚴格的管理措施有力促進了經濟轉型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以水定城、以水定產”的硬約束不斷增強。與2012年相比,湖南2016年萬元GDP用水量從204立方米減少到123立方米,農業灌溉水利用係數由0.472提高到0.505。全省萬元GDP用水量從“十一五”末的204立方米減少到目前的123立方米。

三是把河湖系統保護治理作為生態治水的重點任務。以持續深入推進湘江保護與治理和洞庭湖水環境綜合治理為突破口,突出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汙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實施水陸統籌、聯防聯控、流域共治,做到“四水協同、江湖聯動”,加快構築“一湖三山四水”生態屏障。截至目前,湖南縣城汙水處理率達到91.48%,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90.9%,一批生態敏感區、生態脆弱區和生態功能受損河湖的生態功能逐步修復。2016年以來,大力推進洞庭湖區溝渠清淤增蓄行動,已清淤大中型溝渠6710公里、小微溝渠1.7萬公里、堰塘20721口,部分堤垸灌排自如、水清岸綠的生態水網初步恢復,水生態環境持續好轉。

四是把水生態基因融入到城鄉生態文明建設。以長沙、郴州等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為載體,以河湖水系連通、水土保持治理、生態清潔小流域等項目建設為重點,將水工程、水文化、水景觀主動融入到城鄉生態文明建設中,加快建設一批高標準、高質量的水生態工程,特別是長沙、常德、郴州等市構建了“山、水、人、城”相互交融的動人局面,真正讓市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逐步成為現實。當前一大批水利工程建成不但是保安全、保供水的水利工程,也是改善生態、美化環境的生態工程,還是廣大群眾親水近水、戲水樂水的休閒區。

治水兴湘 十八大以来湖南水利改革发展成就发布会问答实录

紅網記者:有效地解決飲水難、飲水不安全問題,也一直是湖南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十八大以來,湖南農村飲水安全建設成效如何?下一步將採取哪些措施鞏固成果?

易放輝:感謝紅網記者朋友的提問。讓老百姓喝上放心水,是我們省委、省政府的鄭重承諾,也是老百姓十分關心,熱切期盼的一項工作。近年來我們讓老百姓喝上安全、放心、乾淨的水,作為省水利廳為民辦實事的項目,在地方政府高度重視和關心下,十八大以來,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具體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群眾受益面廣。十八大以來的五年,全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完成投資129億元,解決了252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不安全問題(包括國家規劃外的洞庭湖區265萬人)。至目前,全省已累計解決3755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農村自來水普及率由2012年的43%提高到目前的76.6%,是我們農村安全飲水投入最大、老百姓受益最廣的五年,也是群眾反響最好的民生水利項目。

二是各地措施有力。各地各部門全力做好資金籌措、項目建設、建後管理等工作,確保飲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用得起、管得好、長受益。比如,常德市將農村飲水安全建設作為幸福常德“一號工程”,全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6%,千噸萬人以上的水廠覆蓋人口占全市農村人口的77%。

三是積極創新模式。農村安全飲水是一項比較難推的工程,十八大以來,我們採取了一系列的模式創新,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PPP等新模式,目前在湖南取得了好的效果。比如,嘉禾縣推行以縣為單位的城鄉供水一體化全域覆蓋,形成了城鄉居民飲水同水源、同水質、同水價、同服務的良好格局,受到了農民朋友的普遍歡迎。

“十三五”還將進一步加大農村安全飲水的投入力度,適應廣大群眾更高的生活質量要求,下一階段我們在已有的工作基礎上,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在工作思路上,推行“城鄉供水一體化,區域供水規模化,工程管理專業化”,通過新建、擴建、改造、聯網等措施,因地制宜建設一批高標準、高質量、規模化的供水工程。

在工作目標上,進一步提高自來水普及率、水質達標率和供水保證率,到2020年,全省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力爭達到80%以上(其中洞庭湖區90%以上,長株潭地區85%以上,湘南片區和湘西片區80%以上),全面解決45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在推進方式上,實行地方行政首長負責制,由縣級人民政府承擔主體責任,對工程規劃、資金籌集、項目實施及運營管理負總責,省市負責監督和考核。

在建管模式上,突出精準扶貧項目,大力推進PPP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農村飲水工程建設和運營,推進一批PPP項目早日落地。2016年、2017年開局良好,去年鞏固提升了286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24萬人,今年鞏固提升320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20萬人。確保每年的投入規模不少於30億元,每年解決鞏固提升的農村安全飲水人口不少於300萬人。

湖南日報記者:請問羅廳長,在防禦洪災,尤其是防禦今年經歷的超歷史洪水,湖南多年來大規模水利建設發揮了哪些積極作用?

羅毅君:謝謝記者朋友的提問,你的提問又讓我們回到了6月底、7月初戰火紛飛的抗洪歲月。今年的汛期是不同尋常的汛期,今年全省共發生了14次強降雨過程,尤其是6月底到7月初,湖南受強降雨的襲擊發生了洞庭湖水系特大洪災。過程累計雨量之多、持續時間之長、時段雨強之大、影響範圍之廣、河流水位之高、入湖流量之大,均為歷史罕見,防汛抗災形勢一度極為複雜嚴峻。通過全省上下頑強奮戰,奪取了抗洪搶險救災全面勝利。

眾所周知,水利工程是防洪減災的基礎。多年的實踐表明,水利工程做得好不好,直接關係到防災減災的效果。我們之所以能取得防汛抗災的勝利,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得益於堅持不懈大幹水利,水利工程對於防汛抗災工作的重要性有很多方面,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積極作用:

一是抗禦洪水能力明顯增強。我這裡有一組數據,據統計,今年全省共發生各類險情6640餘處,其中較大險情133處,和1998年相比,分別只佔1998年的1/5、1/10,險情明顯減少;全省14121座水庫安然無恙;1998年洞庭湖潰決大小堤垸163個,今年整個洞庭湖區僅出險421處,未潰一堤一垸。今年許多地方發生的洪水超過了工程設計標準,但工程都經受住了嚴峻考驗,沒有發生垮塌事件,這是多年來堅持不懈大幹水利,能力不斷提升的結果。

二是極大減輕了防洪壓力。通過實施水庫、湖及排澇工程聯合調度,有效應對了湘、資、沅及洞庭湖洪水,極大減輕了沿線城市防洪壓力。比如,五強溪、柘溪等大型水庫洪前預洩,多騰庫容13.66億立方米,高洪時攔蓄洪水近40億立方米,分別降低了沅水桃源站、資水桃江站水位2至2.5米,避免了益陽市區和桃江縣城遭受“滅頂之災”;關鍵時刻,加之三峽水庫調度,縮短洞庭湖城陵磯站超保證水位時間6天左右,降低城陵磯水位約0.6米,避免了城陵磯河段發生超歷史高洪水位,實現水庫群調度效益最大化。

三是有效減少了人員傷亡。氣象、水文、防汛部門建設的大量監測預警設備設施,既為各級科學決策提供了技術支撐,也為及時轉移人員贏得了寶貴時間,山洪災害死亡人數大幅下降,據統計,本世紀前10年,全省因山洪災害年均死亡113人,目前已降至2012年以來年均34人。2017年,全省通過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有效指導人員轉移194萬多人,122個縣市區中有105個實現了“零傷亡”。

今年的特大洪災,也讓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湖南水利工程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還有一些短板,下一步我們要堅持不懈大幹水利,儘快補齊防洪短板,不斷夯實工程基礎。

治水兴湘 十八大以来湖南水利改革发展成就发布会问答实录

新湖南記者: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水利的基礎支撐作用十分重要。請問,十八大以來的這五年,湖南水利發揮了哪些支撐作用?

詹曉安:感謝你的提問,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在座的都知道,湖南最重要的省情是水情,湖南經濟社會發展既得益於優越的水系水資源條件,又受洪澇頻發、局部缺水所制約,省委、省政府對水利工作歷來高度重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上下大興水利,水利事業取得跨越式發展,水利工作在發展過程中,對於推動湖南的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我用“拉動經濟”“改善民生”“保障安全”“改善生態”四個關鍵詞來概括積極作用:

“拉動經濟”,就是大規模水利投入有力拉動了地方經濟發展。五年共投入1176億元,建成了一大批“打基礎、利長遠”的基礎設施,極大地帶動了建築、建材、機電設備製造等相關產業發展,促進了就業,拉動了內需,成為固定資產投資拉動經濟發展的三支利箭之一。

“改善民生”,就是水利發展成果極大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突出表現在農村飲水安全和農田水利建設,五年解決了252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不安全問題,實施了大中型水庫及灌區、“五小水利”等一系列農田水利建設,有效改善了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尤其對於農民增收、農業增產、農村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保障安全”,這些年大規模的水利建設,切實增強了全省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全省防災減災能力大幅提升,戰勝了2017年特大洪災等連年的洪澇旱災。這五年比前五年的數據進行對比,受災人口、農作物受災面積、倒塌房屋、死亡(失蹤)人口分別減少16%、20%、54%、20%。

“改善生態”,就是通過嚴格水利管理和建設生態工程促進了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快落實,促進了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推進湘江保護與治理、河道採砂整治、河道保潔,“一湖四水”生態環境逐步改善;開展水土保持、水生態文明建設,這些工作既改善了人居環境,又促進了美麗鄉村、宜居城市建設。這對於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然而,我們還有很多差距,包括局部地方的防洪能力不高,老百姓比較關注的用水問題沒有完全得到解決,還有的地方生態修復任務還很重,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進一步努力,做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