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逃离中国?一场“假死”下的潜在危机


三星逃离中国?一场“假死”下的潜在危机


金立破产,锤子危机,对于见惯热闹的手机行业而言,刚刚过去的2018年“冷”得让人不敢回味。

任你是久经沙场的老江湖,还是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资本寒冬之下,全部是兢兢战战、人人自危。手机行业的“一哥”之争尚未了结,而在价格与销量之外,技术与芯片的较量也打得尤为惨烈。苹果市值大幅缩水,华为裁员上万余人,三星本该坐收渔利,却在苦苦纠结之后,贡献了年度最后一个话题。

逃离中国?

据韩联社报道,三星电子决定于12月31日停止位于天津的手机制造工厂——天津三星通信的生产运作,并已向员工公布该决定。消息称,三星电子之所以作出该决定是因为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失利,以及该企业将集中力量拓展印度和越南等新兴市场。

2018年,三星在中国所占的市场份额已经不足1%,早在今年8月,韩国方面就已经透露三星正考虑暂停天津手机制造厂的运营,而在更早的四个月前,三星电子位于深圳的工厂已经宣布解散。

援引当时的声明称:“由于增长放缓,整个智能手机市场正面临困境。而三星电子天津电信企业的目标是专注于提高竞争力和效率的活动。”

现如今,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趋于饱和,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持续下滑,劳动力与运输成本的上升都是三星将生产重心转移的重要因素。更主要的是,三星在中国市场至今难见复苏迹象。


三星逃离中国?一场“假死”下的潜在危机


国产崛起?

今年上半年,三星手机销量为384万台,在中国市场排名第八,紧随其后的是破产倒闭的金立。同样在这份榜单上,魅族的销量是其两倍,作为外资的苹果位列第三,上半年销量为3211万台。

时间回到5年前,三星在中国市场还牢牢占据着20%的市场份额,然而自2017年三星Note 7爆炸之后,其市场份额便开始一路猛跌,伴随着国产手机强势崛起,三星在中国的三家工厂已有两家关门停业,仅剩惠州工厂还在苦苦支撑。

外资企业接连受挫,小米、华为却捷报连连,有人乐观的认为,国产手机已经真正崛起,苹果、三星将彻底沦为陪衬?

事实上,这样的想法显然过于简单。

战略转移

不久前,调研机构Gartner发布了2018 Q3季度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报告称,2018 Q3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共销售3.89亿台,比2017 Q3同期增长1.4%,增长部分主要由华为、小米、OPPO等国产厂商贡献。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对比去年有所下滑,但三星2018 Q3出货量仍然高居全球第一。

更何况,三星真的愿意就此放弃中国的庞大市场吗?人们沉浸在“击垮三星”的假象中时,一场新的布局已经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当中。

天津市滨海新区官方微博“滨海发布”称,三星将继续加大了在天津的投资力度,建设全球尖端的动力电池生产线和车用MLCC工厂等项目,新增投资达到24亿美元。今年3月,三星宣布中国西安芯片厂扩建将在2019年完工,投资超1140亿元。

舍弃手机转而投资热门的动力电池与芯片研发,三星的战略重心正在快速转换。短期来看,三星失去了消费市场,但考虑到长远利益,上游的产业链依然掌握在三星手中,掌握它就等同掌握着国产手机的命门。


三星逃离中国?一场“假死”下的潜在危机


潜在危机

要知道,除了手机本身以外,三星电子还是全球最大的屏幕供应商和闪存供应商,如今绝大多数的高端手机普遍采用三星OLED屏幕,即便不做手机,三星在中国一年也能几千万快屏幕,这可是手机零部件中成本最高的部分,其价值甚至超过了处理器。

公开数据显示,三星2018年上半年在中国的营收高达1673亿元。换算一下,公司全年在中国的盈利超过3000亿。这些资金来自哪里?是它的对手们,是我们为之骄傲的一个个第一。

也许有人会说,三星手机关厂,起码在一定程度上给国产手机让出了市场空间。回顾前面的数据,三星在国内所占的市场份额仅有可怜的0.8%,对于动辄十几、二十的华为、OPPO来讲,其价值实属实在鸡肋。如今国产手机在追求性价比的路上越走越远,说穿了,不过还只是中低端市场的小打小闹,销量可观但利润有限。去年第四季度苹果手机利润高达全球市场的86%,仅一款iPhone X就收割了35%的利润。

20年前,中国制造靠价格与效率打赢了一场场硬仗,而在追求高新技术的今天,中国创造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产业升级依然任重道远。如今科技领域的竞争已经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它不仅仅是企业的较量,也是国家间的激烈角逐,如今中国制造2025正展现出新时代的中国力量,下一个20年,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