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六旬老人用脚丈量三十多个国家——梦想只要开始就不晚

千年前六旬老人用脚丈量三十多个国家——梦想只要开始就不晚

2018年已到尾声,人们不由感慨:“又老了一岁!”

俗语说:“一岁年纪一岁心!”很多步入中年甚至老年的朋友更加觉得时光匆匆,还没有长大,怎么就老了呢?很多事情只是想想,却仿佛再也不能做了,唉!

真的是这样吗?

且看一千六百年前,一位65岁高龄的老人,徒步游历三十多个国家的历程。

千年前六旬老人用脚丈量三十多个国家——梦想只要开始就不晚

法显法师,3岁出家,在佛教界呆了62年,当初萌哒哒的小和尚已成为一代耆宿,深感当时流行的译本尤其律藏大多错误难通,残缺不全,可是在中国又找不到完整准确的译本。

俗话说:“求人不如求己!”。老和尚一咬牙,决定亲自去佛教祖庭——印度,去学习最原始基础完备的佛经,同时也顺便瞻仰佛陀遗迹,全然没有考虑自己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

千年前六旬老人用脚丈量三十多个国家——梦想只要开始就不晚

更为稀奇的是,老和尚居然还找到了四个志同道合的同伴儿,公元399年,五人一起从长安出发了。

当时是南北朝时期,法师所在的东晋虽然偏安一隅,但还算相对平静些,到了北方,尤其是河西走廊那一带,各少数民族占地为王,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忙的不亦乐乎,行旅之人其实是很不安全的。

幸运的是老法师一路虽然有惊但无险,走到张掖地区,又遇到另一批西去求法的僧人小分队,这一下他们的队伍壮大到十人,后来又得到敦煌太守的赞助支持。

千年前六旬老人用脚丈量三十多个国家——梦想只要开始就不晚

然后,西行路上第一个严峻的考验到了。西出阳关他们必须要经过一千五百里的"沙河"(即白龙堆大沙漠),这沙漠"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帜耳。"(《佛国记》),他们就沿着死人枯骨,一直走一直走,走了十七个昼夜,才走出了这片沙漠。

西行路上第二个沙漠正静静等着他们——塔里木盆地中心的塔克拉玛大沙漠。法显法师的《佛国记》中说:"行路中无居民,沙行艰难,所经之苦,人理莫比。",早穿皮袄午穿纱,昼夜温差极大,特别考验人的意志力,哪怕法师他们已经走了一个沙漠,依然觉得艰辛无比。足足用了一个月零五天才走出这片茫茫沙海。

走完沙漠又开始爬山过河,总算到达了朝思暮想的印度北部陀历。

经过几年的游历,一路筚路蓝缕走过来的同伴开始分道扬镳,有的返回,有的则因病病逝,把生命永远留在异国的土地。

千年前六旬老人用脚丈量三十多个国家——梦想只要开始就不晚

无论是天气的恶劣,人为的困难,面对这一切,老当益壮的法显法师是越挫越勇,他继续和另两名同伴儿一起爬雪山西行,结果因为天气突变,眼睁睁看着一名道友生生冻死在他眼前。法师大哭:“取经的愿望未实现,你却早死了,命也奈何!”。擦干眼泪,法师和剩下的一名道友终于越过了“千山鸟飞绝”的大雪山,深入印度腹地,如饥似渴的学习着印度的佛教文化。

一晃十二年过去,法师故国情深,睹商人供佛的白绢扇而泪流不止,想想来路艰辛,尚有九人作伴,如今世事变迁,或留或死或早归,只剩自己形单影只一个人了。最初想学习的经典已经学到了,是时候踏上回家的路了。

于是78岁的法师搭船回国,三次遇到大风巨浪,最后船失去控制,只能随水漂流,幸好飘到了今天的青岛崂山靠岸。

千年前六旬老人用脚丈量三十多个国家——梦想只要开始就不晚

于是一个传奇就这样写就:一千六百多年前,没有飞机轮渡,有的只是一双踏遍千山的铁脚,一位65岁的老人,用了十三年时间,走了三十多个国家,一直到78岁,又冒险乘坐原始的帆船归国。

看到此处,诸君还敢说自己老将至,休息才是第一要务吗?虽然我们只是凡夫俗子,可能当不起法师“中国的脊梁”这样的称呼,但我们一样有自己的梦想!

其实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不管你多大多老——只要开始,就永远也不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