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的教育,青島人拼了!

最近一段時間,教育成為青島人熱議的話題,先是某幾位大V一篇篇十萬+雄文,大聲質疑青島的教育,為青島孩子爭權利,刷爆朋友圈,接著又是市南某片區的幼兒園家長們暴走,只因臨片區孩子來擠佔了本就稀缺的資源,導致自己孩子無園可上……

在數據及政績一片歌舞昇平的背後,是一個個青島家庭揹負著沉重的壓力踽踽前行,是一個個青島孩子揹著沉重的書包披星戴月,青島人大聲疾呼教育不公平,似乎已經成為常態。

為了孩子的教育,青島人拼了!

不過說句公道話,教育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孔子之前的時代,想讀書不僅得有錢,還得是貴族,孔子辦學之後,身份門第才不再作為限制條件,在西方,只有僧侶和貴族才掌握知識,窮人根本不識字。當下,有人能拿出貨幣來交換教育資源,他就可以獲得相對甚至絕對的教育資源,比如青島眾多的私立學校,再比如出國深造等。

那麼,如何在青島獲取靠譜的教育資源?在330新政之前,有人用老破小學區房成功為孩子獲得學位,再轉手售出,賺個幾十萬。但新政之後,快進快出的路北封死;有人選擇私立,每年扔錢;有人選擇出國,天各一方。不過,這些都還是有錢人的選擇,普通青島人難以企及,而且花費鉅萬之後,最終的結果能否令人滿意,依然存疑。

轉了一圈,我們的目光,再次迴歸到房子上,通過買房,獲取周邊教育資源配套,用相對低廉的成本,改變家庭和孩子的命運,成為青島人的終極選擇。不過,選擇與選擇之間,依然有上中下策可分,有的房子毗鄰名校,但房齡老舊不能居住,且價格奇高,有的小學不錯,但初中稍差,睿智精明的青島人,經過層層篩選,把目光對準了青島最具潛力的發展熱土——青島高新區。

為了孩子的教育,青島人拼了!

青島高新區在教育上下了大力氣,在短短數年間,青島中學、銀海學校、博格斯加州學校等相繼投入使用,招生開學;北京實驗二小青島分校剛剛在中歐國際城奠基;未來還將有清華附中青島分校、多所高等院校等落位高新區。聰明的青島人用腳投票,中歐國際城項目最高十比一的搖號比例,再次證明了價值所在即人心所向,中歐國際城的一房難求,代表了這一價值取向。

回到教育方面,北京實驗二小青島分校在中歐項目內落地,加上銀海學校、青島中學等優質學府,多齡化教育資源使得中歐國際城形成了高新區教育重鎮;在文化方面,中歐國際城與青島本土品牌嘉木美術館合作,建設嘉木藝文書店,通過各種文化活動,為業主生活注入精神營養與文化活力。

為了孩子的教育,青島人拼了!

選擇這裡的理由實在太多,就算青島老百姓不懂經濟大勢,不懂產業發展,但他們會算賬——這裡的房子,有政府限價,一萬多一平米的價格,二百萬的總價,就能享受這裡諸多的配套,尤其是領先青島的教育配套,在青島其他區域難以想象。更何況,孩子在高新區讀書,畢業之後,這裡的產業發展和就業機會也比其他區域更吸引人,三灣三城中的北岸新城,會讓孩子們的活力得到更充分的釋放,與此同時,手上還有一套房子,居住在品牌開發商的成熟社區,幸福生活,或不再遙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