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號成功落月,中國航天計劃故障率極低特點再次彰顯

嫦娥四號成功落月,中國航天計劃故障率極低特點再次彰顯

圖說:“嫦娥四號”就近乎於是垂直著陸。來源:環球時報

月球表面,普通人的正常感受是“陰晴圓缺”,有賴望遠鏡或衛星照片觀察的科學家則見慣了“坑坑窪窪”,可要論及月球背面——人類“目力不及之地”,人類似乎有些莫衷一是。昨天,隨著我國第一座深空測控站——佳木斯站的精準控制,以近乎每秒1700米速度環月飛行的嫦娥四號探測器穩穩站到月球背面,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成功實施軟著陸的人類探測器!

嫦娥四號成功落月,中國航天計劃故障率極低特點再次彰顯

圖說: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降落過程(示意圖)。來源:新華社

嫦娥四號成功落月,中國航天計劃故障率極低特點再次彰顯

圖說:圖為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展開太陽翼(示意圖)。來源:新華社

嫦娥四號成功落月,中國航天計劃故障率極低特點再次彰顯

圖說: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降落過程(示意圖)。來源:新華社

嫦娥四號成功落月,中國航天計劃故障率極低特點再次彰顯

圖說:嫦娥四號探測器傳回世界首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像。來源:國家航天局供圖

嫦娥四號成功落月,中國航天計劃故障率極低特點再次彰顯

圖說:嫦娥四號探測器動力下降過程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來源:國家航天局供圖

中國不再是“太空老三”

從未有人想到在月球背面著陸,主要是因為通信困難,但科技的進步是巨大的。停留在月球的背面會使來自地球的衍射無線電信號受阻,因此宇宙電臺的想法是前所未有的。作為中國探月工程實現最終月球採樣返回之前的關鍵過渡一步,嫦娥四號不負重託,將利用攜帶的荷蘭研製的低頻射電探測儀聆聽遙遠宇宙的聲音;利用德國研製的月表中子與輻射劑量探測儀,“勘探” 深埋月下的“礦藏”;還將利用瑞典研製的中性原子探測儀,測量太陽風粒子在月表的作用。此外,嫦娥四號 還搭載有一項由重慶大學牽頭研製的科普載荷——“月面微型生態圈”,在荒涼月表上培育唯一的生命。這些通過國際合作的形式,以技術指標先進性、科學目標創新性為原則,面向全球徵集產生的科學載荷,不僅體現了各國在相關領域的技術優勢,還凸顯了我國探月工程開放合作的理念。

嫦娥四號成功落月,中國航天計劃故障率極低特點再次彰顯

圖說: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月球車外觀設計構型。來源:新華社

與此同時,嫦娥四號的第一組件於2018年6月發射升空,它是一顆定位在距離月球背面6萬公里處的中繼衛星,而且將提供地球與月球背面的通信。建立起這一連接,使中國完成該計劃的第二部分——向月球背面發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著陸是以前從未有人嘗試過的事情。太空分析人士布賴恩·哈維說:“中國正在通過技術上具有挑戰性的任務開拓新的領域。”

嫦娥四號成功落月,中國航天計劃故障率極低特點再次彰顯

圖說: 嫦娥二號獲取的月球正面虹灣地區局部三維景觀圖。來源:環球時報

中國的探月工程始於2007年,嫦娥一號僅是其首顆繞月人造衛星。2010年,嫦娥二號也進入了月球軌道,隨後開始在太陽系內飛行,並於2012年與“圖塔蒂斯”小行星擦身而過,這成為其太陽系之旅的高潮。2013年,嫦娥三號計劃成功部署了玉兔號月球車,這是1976年以來的首次月球“軟著陸”,當時成為媒體的頭條新聞。到目前為止,中國所做的一切,令世界印象深刻的不僅是追趕上美國和俄羅斯取得的成就,更在乎嫦娥四號著陸月球背面所達到的“人類首次”。

嫦娥四號成功落月,中國航天計劃故障率極低特點再次彰顯

圖說:嫦娥三號著陸的月球正面虹灣地區局部地形。來源:環球時報

新的“驅動器”

從嫦娥工程推廣開去,中國現有航天事業無論已落實的項目還是正在攻關方向來看,都達到令人羨慕的程度。從整體看,中國視航天領域為拉動工業增長的新驅動器之一。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記者斯蒂芬·江認為,談論一國航天領先地位時,通常是依據兩個標準:航天發射的數量和近地軌道的載人飛行。就這兩個標準而言,中國對美俄老牌航天大國而言實在是“後生可畏”。中國擁有11位到過太空的航天員、兩個空間實驗室、“玉兔”月球車、搜尋地外生命的巨型天文望遠鏡等等。中國共有超過180顆衛星(美國576顆、俄羅斯約140顆),包括20多顆北斗導航系統衛星。該系統類似於美國的GPS和俄羅斯的GLONASS。中國航天工業成功的秘密在於大手筆投入、堅持不懈以及積極對外技術。


圖說:人類首次!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來源:新華網

中國的太空時代始於1956年。其首顆衛星發射於1970年,中國也因此成為了當年的世界第五號太空強國。那段時期是太空開發的黃金年代。2003年10月15日,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飛船進行首次載人太空飛行,那一天已成為中國的節日。在往年的這個日子,中國人用遊行和焰火表達喜悅,一些餐館和小吃店還為客人免單。中國人對於太空開發計劃的樂觀情緒與上世紀60年代初的蘇聯人有些相似。中國的計劃極其宏偉,包括建造軌道空間站、發射探測器研究火星和月球並派航天員造訪月球。這些不僅僅是口號。早在2010年,中國就披露了載人登月計劃,中國還計劃於2025年在月球建造天文觀測臺。中國近年來也多次表示將派人前往火星。中國正圍繞這些目標對航天員進行著認真的培訓。2015年,中國宣佈開始實施名為“中國製造2025”的十年計劃。其基礎是通過高科技實現國家工業現代化。眾所周知,航天業是帶動廣泛的科技部門提升的最重要驅動力之一。

嫦娥四號成功落月,中國航天計劃故障率極低特點再次彰顯

圖說:測控中心現場。葛立鑫 攝

嫦娥四號成功落月,中國航天計劃故障率極低特點再次彰顯

圖說: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科研人員在緊張工作。來源:新華網

嫦娥四號成功落月,中國航天計劃故障率極低特點再次彰顯

圖說: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降落過程(示意圖)。來源:新華社

俄航天科學院通訊院士尤里·卡拉什注意到,中國航天工業主要集中於兩大集團——航天科技(CASC)和航天科工(CASIC),前者是液體燃料火箭和航天器的主要終端生產商,後者努力憑藉在固體燃料火箭技術優勢躋身國際市場。這種強悍的物質基礎,對中國載人航天和航天科研計劃起到助推作用。中國在上世紀啟動的“921載人航天工程”,該工程首先作為振興國家航天工業及一系列相關行業的催化劑。卡拉什稱,火箭及航天領域總體上是中國製造業最先進、最順利的發展方向之一,中國人在該領域自主創新的能力超過了航空工業等許多其他領域。

嫦娥四號成功落月,中國航天計劃故障率極低特點再次彰顯

圖說:中國921載人航天工程中的“長城一號”航天飛機方案,採用無垂尾佈局,自帶火箭發動機。來源:軍戒文化

中國航天計劃的特點是故障率極低。中國在這方面近年來不僅超過了俄羅斯,還優於美國。中國的長征-3B/C、長征-4(A/B/C)、長征-2F、長征-2D等幾個主流火箭型號的發射成功率為96%-100%。至於關乎國家形象的載人航天計劃,就更加謹慎了。中國新型長征-5大功率運載火箭預計能將重達25噸的物資運送到地球低軌道,在那之前,中國人通過發射“天宮”系列縮微版空間站的方式努力解決所有技術問題。航天計劃的另兩個重要方向是探索月球和火星,但關於航天員登陸月球和火星的最終決定尚未做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