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旅遊改革開放40年蛻變

改革開放初期,外人對湘潭旅遊景點的認識僅限於韶山。遊客在參觀完毛澤東同志故居後,便匆匆返回。如今,40年過去了,湘潭旅遊業呈現出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由接待事業到經濟產業、再到全域融合發展的巨大轉型。當一個個美景灑落在湘潭各個角度時,一撥又一撥的遊人慕名前來,火紅的景象讓旅遊業逐漸成為湘潭的支柱產業。

今天的湘潭早已被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市所有縣(市)都成為了“湖南省旅遊強縣”,韶山市也成為了“全省旅遊特色縣”,韶山市和昭山示範區也都成功入圍“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首批創建名錄。一些大型旅遊節會也讓不少國家、地區對我市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獨特的旅遊魅力,有了全方位、多層次的瞭解,紛紛與我市簽署了旅遊交流合作意向書。

融合 旅遊成為支柱產業

湘潭旅遊改革開放40年蛻變

窯灣江邊憶往事,羅漢山下品湘蓮。現在來湘潭旅遊,除了去韶山、烏石等處接受紅色文化薰陶,還可以去盤龍大觀園、湘鄉水府廟等處欣賞生態美景,去湘潭縣白石杏花村、射埠巨魚村等處體驗鄉村休閒,去萬利隆、毛家食品等處參觀生產流程。這些景點的產生,不僅是旅遊快速發展的需要,更是湘潭發展全域旅遊的成果。

湘潭旅遊改革開放40年蛻變

在改革開放初期,旅遊還只是外事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其主要職能為政治接待、文化交流和民間外交。上世紀80年代末,旅遊實現了從外事接待型向經濟管理型的轉變,行業性質發生根本變化。1990年,湘潭市外事辦加掛市旅遊局牌子。當年,全市共接待遊客95萬人次,旅遊營業收入首次突破1億元大關。

1999年,秉承“旅遊強市”的發展戰略,湘潭市旅遊局成立。2000年,湘潭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決定》,旅遊業開始進入全面發展階段。

韶山景區是最早吸引遊客的旅遊景區,也是最先實現融合發展的旅遊景區。自開啟“旅遊+”這一模式以來,韶山的紅色旅遊開始與生態、鄉村、人文等多個內容相融合,打造了《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大型實景演出、銀田現代農業示範園、盛德園等多個旅遊業態,吸引了八方遊客前來觀光。2017年,韶山共接待遊客2052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0.28億元,分別是1991年撤區立市時的19.5倍、310.5倍。

韶山旅遊的融合發展給我市帶來了很大啟發。此後,我市的旅遊業開始與工業、農業、水利、文化、教育、衛生、科技、裝備製造業等領域實現深度融合,形成了能夠滿足多樣化、個性化和品質化遊客的旅遊新業態,逐漸留住了遊客的腳步。2017年,我市共接待國內外遊客6105.8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561.9億元,與1990年相比,接待入境人次增長了約20倍。旅遊業增加值也佔據了GDP比重的5.28%,逐步成為湘潭經濟的支柱產業。

發展 旅遊提升造血功能

改革開放初期,湘潭縣烏石鎮的村民主要依靠種菜、養豬為生,沒有其他經濟來源。從1983年開始,隨著彭德懷同志故居、齊白石故居的對外開放,隱山等景區的開發,前來湘潭縣參觀的遊客逐漸增多。但是,幾年過去了,湘潭縣旅遊綜合收入並不樂觀。“湘潭縣歷史悠久,擁有豐富旅遊資源,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提升當地的旅遊綜合收入,增強村民的造血功能。”這是湘潭縣委、縣政府與全縣人民的共識。

石鼓鎮的油菜花,花石鎮的荷花,易俗河鎮的梅林遊樂園,雲湖橋鎮的臍橙……當一個個全新的旅遊產品呈現在遊客面前時,湘潭縣旅遊業走向了多點開花的良好局面。為了讓旅遊全年無淡季,湘潭縣旅遊部門積極開發旅遊景區(景點),打造旅遊精品線路,組織旅遊節慶活動,吸引遊客駐足。藉著旅遊這股東風,很多村民成了農家樂的老闆,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幾番。2017年,全縣接待遊客812.2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0.7億元,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98元,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75元。

湘潭旅遊改革開放40年蛻變

“曾經紅色旅遊是湘潭旅遊的最大特色,但是我們不能僅依靠紅色旅遊一條腿走路,不然湘潭旅遊將大而不強。”市旅遊外僑局負責人說。發展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方式。為了引領湘潭旅遊快速發展,我市決定對旅遊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升級,重點建設“三山兩水一灣”(三山:韶山、昭山、隱山;兩水:湘江、韶山灌區及水府廟;一灣:窯灣)的旅遊項目,把毛主席家鄉打造成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市、世界紅色旅遊重點目的地。

湘潭旅遊改革開放40年蛻變

“最憶韶山沖”文旅綜合體、途居昭山國際房車露營地、長株潭F2國際賽車文化產業園,昭山城市海景水上樂園、九華湖·德文化公園、萬樓景區,以及龍牌醬油、湘蓮、毛家食品、石鼓油紙傘,隨著一批項目的落地,一批景區的建成,一批特產的開發,湘潭走上了全域旅遊的發展之路。全域旅遊的發展也帶動了鄉村旅遊區的興建,成為了脫貧攻堅的生力軍,平裡村、盤龍旅遊產業扶貧入選全省旅遊扶貧經典案例。

服務 智慧旅遊更省心

“40年前出門旅遊,那真是富人才有的生活,而如今,旅遊已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我市一家旅行社工作的湯女士回想起當年的情景感慨不已。以前遊客來湘潭,坐的是綠皮火車,吃的是路邊攤,住的是街邊旅館,想想都不容易。現在不一樣,前來湘潭的遊客,不管是自助遊還是跟團遊,吃住行都非常方便。遊客只需一部手機,都可輕鬆搞定。

1999年,國務院公佈了新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黃金週”的設立,讓各行各業的人們有了度假時間。從那時起,真正的大眾旅遊熱潮開始了。

湘潭旅遊改革開放40年蛻變

漸漸地,遊客對旅遊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讓遊客滿意,全市旅遊部門開始了以“規範旅遊市場,優化旅遊環境,提升服務質量”為目標的專項整治行動,不斷提升湘潭市旅遊行業品質和旅遊服務滿意度,實現遊客滿意率100%。韶山在全省試點推出“七天無理由退貨”“先行賠付制”“紅黑榜制”等工作,其經驗推廣至全國,被評為湖南首批十大“平安景區”。

此外,我市還積極構建與全域旅遊發展相匹配的公共服務體系,新建、改建上萬座旅遊廁所,並通過加快推進建設韶山灌區風景道、百里森林遊步道、韶山—烏石紅色旅遊風景道,打通旅遊景區與交通幹線連接線“最後一公里”,力爭基本實現4A級以上景區實現免費WiFi、4A級以上旅遊景區數據對接國家旅遊局監測平臺,讓來潭遊客出行無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