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新歐”改寫中國對外開放版圖

“渝新歐”改寫中國對外開放版圖

2011年3月19日,39歲的重慶團結村站站長張信發出發車信號,一列滿載著筆記本電腦產品的班列緩緩駛出站臺,駛向1萬餘公里外的德國杜伊斯堡。

彼時的張信並未意識到,自己見證了中國對外開放歷程中的重要時刻,中國首趟中歐班列——“渝新歐”正式發車,標誌著中國向西直達歐洲的陸路國際貿易大通道全線貫通。

“當時,團結村站只是一個20多名員工的四級小站。”張信感慨地說,如今團結村站已成為國際化的一級大站,每天發出中歐班列10餘班,擁有200多名員工和600多名裝卸工,年收入超過5億元。

實際上,以“渝新歐”為開端的中歐班列誕生七年多以來,改變的不只是團結村站,還有中國對外開放的版圖。

“渝新歐”改寫中國對外開放版圖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改革開放的政策方針。但很長的時期內,中國的對外開放以東部沿海地區為主。

位於中國西部地區的重慶深居內陸腹地,距出海口和邊境線均2000多公里,貨物出口要麼經東部沿海城市“漂洋出海”,到達歐洲至少需要兩個月,要麼通過空運,但費用極高。

七年前,重慶開始尋求開闢一條暢通省時且成本較低的國際物流通道,將思維和視野向西投射,實現了沿途國家海關監管互認,還研發出恆溫集裝箱和衛星定位跟蹤系統,成功破解貨物運輸過程中的低溫和安全問題,“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由此誕生。

“渝新歐”改寫中國對外開放版圖

首開中歐班列先河的“渝新歐”,將重慶與沿途的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波蘭和德國等國家緊密相連,運輸成本僅為空運的五分之一,時間只有海運的三分之一。

“在一直以向東開放為主的中國,‘渝新歐’開闢出東西雙向開放的新思路,改寫了中國的對外開放版圖。”中國交通物流協會聯運分會秘書長李牧原說。

以“渝新歐”的誕生為起點,尤其是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後,中歐班列的線路開始不斷增多,成都、西安、鄭州、蘭州、義烏等重要節點城市陸續開通中歐班列。

“渝新歐”改寫中國對外開放版圖

如今,中國已有40多個城市開通中歐班列,截至今年8月已累計開行超過1萬列,運送貨物約80萬標箱,到達歐洲14個國家的42個城市,運輸網絡覆蓋亞歐大陸的主要區域。

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載體,中歐班列喚醒了沉睡千年的古絲綢之路,也帶動著廣袤的中國西部地區變身為開放“前沿”。

重慶曾依託“渝新歐”完成一項“驚人之舉”。儘管深居內陸腹地,也並非咖啡產地,重慶卻於2016年成立了咖啡交易中心,截至2017年底,重慶咖啡交易中心的交易額已突破130億元,躋身為全國最大的咖啡現貨交易地之一。

“重慶與中國最大的咖啡產地雲南相鄰,還擁有直達歐洲的中歐班列,以及與之配套的三大一類口岸和保稅區,這有助於將雲南、東南亞等亞洲咖啡產區與歐洲市場緊密相連。”重慶咖啡交易中心總經理彭德說。

“渝新歐”改寫中國對外開放版圖

重慶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易小光說,以前中國西部地區在國際產業分工中處於末端,而依託中歐班列,可直接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匯聚全球要素資源,吸引更為先進的產業形態落戶。

重慶經濟支柱之一的電子信息產業,最初只是代工生產,便捷的“渝新歐”大通道吸引數百家上下游企業落戶重慶,筆記本電腦的42種零部件基本實現本地配套,也引領著電子信息產業向“芯、屏、器、核”多終端體系發展。

來自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2.28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9.9%,而中西部地區外貿進出口增速達到15.2%,比全國整體增速高出5.3個百分點。

“渝新歐”改寫中國對外開放版圖

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在中國對外開放的新版圖上,以‘渝新歐’為代表的中歐班列將進一步激發中國的開放潛能,將有望改變全球貿易格局,為中國西部乃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帶來難得的機遇。”李牧原說。(新華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