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你的心充滿“毒刺”

愛與恨的交織——生而為人,請務必善良

浮躁的社會扭曲了一部分人的價值觀,讓這種善良日益形式化,私利化,這其中有學歷一般的,也有所謂的高學歷的文化人,雖然是個案,但也算是敲響了警鐘,需要我們加以關注了,小編今天通過生活片段,帶這個大家感受一下,部分人內心的“毒刺”和愛與恨的交織。

不要讓你的心充滿“毒刺”

師者,大愛——“對不起,我們沒有把學生教育好。”

這兩天雲南昆明一位賣小吃老爺爺刷爆朋友圈!讓人心酸又憤怒:頭髮灰白、生活拮据的老人在大學門口賣小吃維持生計。沒想到7元錢一份的章魚小丸子,很多人手機付款卻只付1元,還有0.1元的,甚至還有0.01元的!老人家裡條件並不好,生活拮据,不想麻煩兒女,就靠著這個小吃攤為生,一個月虧了2000多元,老人氣得吃不下飯!

不要讓你的心充滿“毒刺”

然而,這個讓人氣憤的故事有了一個讓我們心生安慰的後續:一位老師知道此事後,心裡過意不去,給大爺道歉並送去了100元!“對不起,我們沒有把學生教育好…”錢,老人沒有收,但那一刻,老人被感動落淚!

不要讓你的心充滿“毒刺”

不要讓你的心充滿“毒刺”

不要讓你的心充滿“毒刺”

“他們缺的不是幾塊錢,而是良心!”

“你的良心就值1塊錢嗎?”

“生而為人,務必善良。”

“不看是信任你,你們對不起他的信任。”

一個從信任開始的片段,卻受到了欺騙的參與,這其中何嘗沒有體現出人性呢? 自私,功利化? 顯然這麼理解人性是不科學的,人性不僅僅止步於慾望的滿足,還進行不斷地社會化,佔小便宜的那些人,只考慮自己何嘗不是社會化不完善的結果呢?這其中可能有學生,社會閒散人員等等,這裡就不針對特定的群體了。

從大學老師那句:“對不起,我的學生我沒教好”很簡單的一句話卻又這麼暖人心,我並不否認人善論,我也認為“人之初,性本善”,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在日益浮躁的社會,為了使心靈不被玷汙,教育的作用多麼重要,小編這裡更加的傾向於家庭教育——做人的根基!

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女孩去她爺爺家,爺爺給她拿了一個橘子,她找到她的媽媽,讓媽媽給她剝皮,媽媽剝下來一小半,說:“快,給你爺爺送去”,小女孩扭捏著,這時姑姑拉著小女孩,走向爺爺,帶著小女孩,把橘子給了爺爺,:“爺爺,吃橘子” “我孫女真好,我好幸福”回到媽媽身邊,媽媽又剝了一小半橘子,說:“來,給奶奶送去”,小女孩這回主動的送給奶奶了,接下來又給姑姑送了一小半,看著媽媽手裡剩下的一小半橘子,小女孩拿過來,慢慢的放在了媽媽的嘴裡,媽媽誇到“姑娘真棒”,然後媽媽又剝了一整個橘子給小女孩吃。。。。。。

母親的引導,姑姑的輔助和互相的誇獎,讓孩子學會分享,學會替別人著想,如果在家庭教育中加強這種無形的教育,類似於“自私”的行為不會減少嗎? 學校加強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讓意識形態進校園,讓學生懂得法律是必須遵守的但並不是無情的,讓學生知道自己是個獨立的個體,需要對自己做出的事情負責任。

接下來這個小故事恰恰展示了智慧的母愛和偉大的母愛,以身作則。

在商場,一個媽媽帶著自己6歲的小女兒,在廁所排隊等候上廁所,小女孩對媽媽說:“媽媽,我憋不住了”,媽媽和前面的人說了說,先去上了廁所,出來之後,媽媽沒有上廁所,又回到最初的地方排隊了,小女孩問媽媽:“剛剛你為什麼不上廁所,還要排隊呀”,媽媽溫柔的說:“寶貝,任何事情都是有規則的,不能隨意破壞規則,法律是必須遵守的但並不是無情的。。。。。。”——以身作則的好母親。

不要讓你的心充滿“毒刺”

總而言之,這件事情恨在那些內心中充滿“毒刺”的人的存在,愛在還有人甘願去拔掉那些“毒刺”,同時給那些被“毒刺”傷害的人給予安慰。

你經歷過類似的事情嗎? (單選)
0
0%
經歷過
0
0%
沒有經歷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