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与papi酱,也许是某种文化的代言人

咪蒙与papi酱,也许是某种文化的代言人

最后一篇探讨“厌女” 附载文章。

这次从“女校文化”角度讲,仍是去年“有书”约稿《厌女》系列文章之一,如果从这个角度剖析一些现象,可能你会对咪蒙、papi酱的爆红有了不同的认识。

仍然老规矩,欢迎留言,但文明发言,礼貌用语。(图片By:花瓣网,版权归原作者)



 女校文化的潜规则,你知道几个?


两位代言人

女校文化的登场,大概始自女性受众群体的存在感提升,或者是,女性作为媒体消费者的购买力提高。

这里的“女校文化”,已经不单指“场景=女校”,而是指女人的世界——女人不用在意男人视线的世界,它是女人的法外法权区域、女人的指定集中居留地、隔离岛等。

比如,微信大号“咪蒙”算不算是“女校文化”呢?它的内容现在看来,不正是直指女性的内心、情感的外化吗?

那么,在日本,“女校文化”可以说有两个杰出代言人。

第一位,出版《败犬的远吠》的酒井顺子。酒井顺子出道以来,就在写“属于女人、来自女人、为了女人”的文章,她的“没丈夫、没孩子、年过三十,那又怎样?”,可以说是“女校文化”的最佳代言词。

第二位,轻小说作者中村乌萨吉,她以“购物女王”的姿态在媒体登场。中村的购物依赖症、迷恋男招待、丰胸、整容……是一种过度的“女人味”。

《厌女》里称,中村会把自己整容前后的照片晒出来,她把女人的“痛”商品化,但同样也只在意女人的视线,可以说是与酒井意义不同的女校文化。

咪蒙与papi酱,也许是某种文化的代言人


生存法则

两位女校文化的“代言人”,都是女校出身。她们清楚,在女校文化中践行着双重的标准:即,被男人接受的价值、被女人接受的价值。

很明显,在这双重标准下,男人眼中的好女人≠女人眼中的好女人,“男人眼中的好女人”,就变成了“女人间羡慕怨叹的对象”;而“女人眼中的好女人,”是偏离男人视线之外的,同时,“不受男人喜欢”还包含着“可以让女人安心的恶意评价”。

所以,女人的世界,有时候想想,还真是挺复杂的。

但是,大家请注意,当我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不是其中也隐含了一种女性自身的“厌女症”呢?

在女性群体里,长得丑的、笨的、胖的,易于生存;而漂亮的、聪明的,往往遭到同性的排斥。

咪蒙与papi酱,也许是某种文化的代言人

为了在女校文化中生存,“披上山姥的假皮”(日本民间故事中,为了避免灾祸让美女化为老妪的变身道具)成了一条不可或缺的秘诀。

《厌女》里,有这样的一段对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山姥的假皮”生存秘诀:

——好羡慕你,(身材好、又有迷人的美貌),将来你会当上模特的,还能跟有钱人结婚。

——怎么可能!前几天,我在车站的面店里呼呼地吃面条,还被老师撞见了。

显然,为了在女校文化中生存,敢于自嘲、自黑,成了一条生存的秘籍。

另外,显示出一股凛然的“男子气”、会逗同伴发笑而招众人的喜欢,也是一条女校文化的生存法则。

在《败犬的远吠》中,酒井顺子称未婚的自己是“败犬”;当其他人夸中村“长得漂亮”,中村回答“对,因为整过容,”都是一种自嘲、自讽,给了男人笑料,而她们真正想要传达的是:“我一点儿也没把男人放在眼里。”

咪蒙与papi酱,也许是某种文化的代言人


无男与有男

但是,“酒井顺子们”也深知,女人赋予女人的价值,与男人赋予女人的价值相比,位居次等。

就像自嘲是“败犬”,背后不是也隐含了一种意识:靠自己挣来的价值<被男人赋予的价值,没有结婚的被称为“败犬”,还不是因为“结婚是女人被男人选上的登记证吗?”

同时,女人也深知,在有男人的地方,女人的举止、言谈是“区别”于没有男人时的场合。这种“落差感”,恐怕只有女人知道。所以,当有女人无意识地跨越了其间的“落差”,对她表现出的媚态,其他女人是无法原谅的;而对有意识地操纵这种落差的女人,倒是赞赏、或是奚落。

女校文化在默默地拓展着疆土、领域,“三四十岁还自称女子”、“无需男人的腐女文化”,看似建构起了一个专属于女人的“法外之地”,是男人世界之外的新大陆、新领地,但是,它是不是“厌女症”的另种表现呢?这个问题,有些难以回答。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