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海軍:2018年共接裝25艘水面艦艇 僅比中國少兩艘

在2017年創下了17艘各式水面艦艇"下餃子"的記錄後,中國造船工業在2018年再度刷新記錄,下水水面艦艇的數字被進一步提升到27艘,在全世界範圍內可謂一騎絕塵——而這還不包括向外軍客戶出口的另外4艘艦艇,以及向海洋執法系統提供的數十艘武裝執法船。

不過,和低調"下餃子"的中國不同,俄羅斯方面倒是在大力宣揚其2018年的"豐功偉績":據俄羅斯國防部稱,俄羅斯海軍在2018年共接裝了多達25艘的水面艦艇,從數字上僅比中國少兩艘!

俄羅斯海軍:2018年共接裝25艘水面艦艇 僅比中國少兩艘

圖為21631級小型導彈艦"奧列霍沃"號,服役於黑海艦隊。

和中國方面056A型護衛艦"走量"達到9艘的情況相同,俄羅斯2018年下得最多的"餃子"也是小型艦艇,其中則以21631"暴徒"級小型導彈艦為最多,建造數量達到了……2艘。

而即便再計上噸位和"暴徒"相近的"暴風"級小型導彈艦,以及"高爾基"級多用途巡邏艦,俄羅斯2018年也依舊只列裝了4艘類似艦艇,根本難以滿足俄海軍的實際需求。

俄羅斯海軍:2018年共接裝25艘水面艦艇 僅比中國少兩艘

圖為"好事多磨"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護衛艦。

而在大型水面作戰艦艇上,俄羅斯造船系統在2018年的表現同樣乏善可陳:在七拖八延了整整十年之後,22350"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型護衛艦首艦總算落實服役,除此之外就只剩下在年末"突擊"進入太平洋艦隊服役的20380型"響亮"號輕型護衛艦。

更為不堪的是,20380型輕型護衛艦不僅在噸位上只能做到和056型"對標",它還要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擔起"太平洋艦隊主力艦"的重任。

俄羅斯海軍:2018年共接裝25艘水面艦艇 僅比中國少兩艘

圖為"伊萬-格倫"號坦克登陸艦,其設計十分"復古"。

除卻這六艘"中小型水面作戰艦艇"之外,俄國防部交出的這份成績單內,就只剩下4艘叫得出名字的水面艦艇:一艘帶破冰能力的23120"厄爾布魯士"型遠洋保障拖船、一艘18280型中型偵察艦、一艘11711"伊萬-格倫"型坦克登陸艦以及一艘22870型救生拖船。

而在這些"指名道姓"之外的15艘船艦,就基本上都是些"上不了檯面"的輔助船,其中包括基地巡邏艇、搜救艇、水文勘測艇和小型拖船……換句話說,為了湊齊這份在數量上"多達25艘"、但質量乏善可陳的大名單,俄羅斯國防部算是花了不少心思。

俄羅斯海軍:2018年共接裝25艘水面艦艇 僅比中國少兩艘

圖為2018年投入拆解的兩艘"現代"級驅逐艦。

而更為致命的是,如此"龐大"的25艘艦艇並沒有辦法填補上俄海軍艦艇老化,乃至是事故、退役的空缺:除卻"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因幹船塢事故而損毀,無法按照預期日程迴歸現役之外,俄海軍黑海艦隊的"莫斯科"號巡洋艦也進入無法航行的大修週期,各艦隊還有數艘"現代"和"無畏"級驅逐艦由於起火和到壽等問題退出現役。

俄羅斯海軍:2018年共接裝25艘水面艦艇 僅比中國少兩艘

圖為和055級驅逐艦"對標"的23560"領袖"級驅逐艦(右),暫時只是停留在紙面上的設想。

考慮到22350型護衛艦建造速度緩慢,22350M型驅逐艦的開工遙遙無期,而23560型"巡洋艦"更沒有從紙上落實的日程表,多達25艘的下水或服役艦艇並沒有辦法彌補俄海軍遠洋艦隊的疲態,各艦隊更有可能的未來將會如同"驅逐艦換成護衛艦,護衛艦換成導彈艇"一般無力。

而從俄羅斯國防部急於宣揚"25艘艦艇成績單"的態度來看,俄羅斯人對紅海軍遺產的消亡是比誰都著急。但乾著急沒有用,俄國防系統和軍工企業若不付諸行動,這種名不副實的笑話恐怕還會繼續下去。(利刃/WZ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