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本傳記裡,你可以看到一位文學之外的普里莫·萊維|新書

在这本传记里,你可以看到一位文学之外的普里莫·莱维|新书

在这本传记里,你可以看到一位文学之外的普里莫·莱维|新书

編者按:“1987年4月11日上午大約10至1015分之間,位於馬塞納街73號的警察總部接到了一個電話。它是通過緊急報警電話113轉來的:出事了。警察機動小組及一輛救護車趕到了翁貝託國王大街75號。這是都靈居民區裡的一棟公寓。大門已經打開,以便警察進入。在公訴辦公室,日期為4月11日(週六)的首份報告中,警方記錄道:“……在電梯附近發現了屍體……身份為普里莫萊維……”他從大樓樓梯井墜下,大約15米高度,頭部先著地,摔在電梯井道旁邊的大理石地面上。立即死亡。”

這是近700頁厚度的《普里莫·萊維傳》的開頭部分。

這部傳記出自英國作家伊恩·湯姆森(Ian Thomson)之手。他是最後採訪萊維的幾位記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開始為萊維立傳的作者。

成書的厚度及信息的密度決定了該項工作所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而萊維家族成員的拒絕幫助,加上萊維在生前保護自己隱私的決心,都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調查工作的難度。在寫作前,湯姆森曾用了5年時間,在意大利、德國、波蘭、美國和英國開展調查,採訪了300多人,並與這些人中的大半保持著通信聯繫——在他看來,若僅憑藉著萊維的著作來構建關於他的一部傳記,既是虛偽的,同樣也是危險的。從那些曾與萊維產生過交集的人物的回憶裡和通過各種途徑蒐集到的許多材料中,湯姆森不僅挖掘到了萊維個人經歷的更多細節,也以萊維的人生為軌跡,勾勒了一幅更加廣闊的20世紀的時代圖景:涉及戰前都靈的狀況、奧斯維辛的經歷、戰後的世界等。

奧作者耗十餘年之功

找尋文學之外的普里莫·萊維

走訪世界各地

以資料和細節呈現萊維最真實的肖像

在这本传记里,你可以看到一位文学之外的普里莫·莱维|新书

《普里莫·萊維傳》

[英] 伊恩·湯姆森 著

楊晨光 譯

三輝圖書/中信出版集團

ISBN:978-7-5086-7806-1

/內容簡介/

他是一位化學家,自小痴迷試管和藥劑,一生中有三十餘年從事化學行當。他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他因參與反法西斯運動被捕而淪為奧斯維辛的174517號囚犯,劫後餘生,他成了大屠殺最重要的記錄者和見證者,一次次清醒地做證、反思,寫下了關於人類道德的最好的作品。卡爾維諾、艾柯、菲利普·羅斯、索爾·貝婁、歐文·豪、列維-斯特勞斯、託尼·朱特……他受到無數作家和普通讀者的欣賞。但撇開這些身份,他亦時常顯露一種少年般的笨拙和羞澀,對昆蟲和遊戲的興趣;他有作為兒子和丈夫的兩難困境,也有不被家人傾聽和理解的苦惱。

伊恩·湯姆森作為最早為萊維立傳的人,歷時10年,走訪萊維的多名知交好友、蒐集有關萊維的大量一手檔案材料,結合自身在萊維逝世前一次近距離採訪的所知所感,真實還原了身處那特定時代的、唯一的萊維,進而清晰地勾勒出一個在平凡和偉大之間充滿張力的真實的普里莫·萊維。

/實物/

在这本传记里,你可以看到一位文学之外的普里莫·莱维|新书在这本传记里,你可以看到一位文学之外的普里莫·莱维|新书
在这本传记里,你可以看到一位文学之外的普里莫·莱维|新书在这本传记里,你可以看到一位文学之外的普里莫·莱维|新书
在这本传记里,你可以看到一位文学之外的普里莫·莱维|新书在这本传记里,你可以看到一位文学之外的普里莫·莱维|新书
在这本传记里,你可以看到一位文学之外的普里莫·莱维|新书在这本传记里,你可以看到一位文学之外的普里莫·莱维|新书

伊恩·湯姆森(Ian Thomson)

自由作家、記者,最後採訪萊維的幾位記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開始為萊維立傳的作家,作品另有《南意大利》《你好,布萊克:海地之旅》。

/譯者簡介/

楊晨光,遼寧瀋陽人,譯作另有《休戰》《被淹沒與被拯救的》《最後的獵巫人》等。

/媒體/學者推薦/

“伊恩·湯姆森非常敏銳,他提供的是所有萊維愛好者需要的東西:不是一份文學解讀或重新解讀,而是一份讀者導覽……他對細節的掌控、獨特的文氣,都堪稱範本……他的這部傳記學養豐富,向讀者闡釋了萊維的寫作,並且憑著一種審慎的感覺將那些人物和影響串聯起來。”——《觀察家報》

“傳記中的模範之作:其行文敘述之曼妙、均衡與真實時刻讓沉悶蕩然無存。……普里莫·萊維的完美傳記,以及那精煉、準確的文字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湯姆森的生花妙筆。”——克雷格·布朗,《週日郵報》

“文學傳記的驚人之作……對於戰爭時期意大利的精彩記錄……非常、非常有力。”——理查德·霍姆斯,BBC第四電臺

“伊恩·湯姆森(的這本書),是經過充分研究之後的成果,其中包括關於萊維的大量一手材料……極具說服力。”——《紐約書評》

1、普利莫·萊維是奧斯維辛最重要的記錄者和見證人,意大利國寶級作家,“歐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卡爾維諾稱其為“我們時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賦的作家之一”。

2、本書榮獲英國皇家文學學會頒發的W.H.海尼曼獎,並榮登《猶太季刊》溫蓋特文學獎、科雷特猶太圖書獎獲獎名單。

3、展現出多面的萊維:奧斯維辛的174517號囚犯,幾經周折,劫後餘生;一位偉大的作家,清醒地反思,審慎地寫下關於人類道德最好的作品;一位出色的化學家,自小便痴迷試管和藥劑,終身以此為業......但褪去光環後,他也面臨著不被家人傾聽和理解的苦惱,長年與抑鬱症抗爭。

4、伊恩·湯姆森是第一位為萊維立傳的作家,擅長非虛構題材的寫作,在萊維逝世前曾近距離採訪過他。

5、該書展現了萊維與卡爾維諾、索爾·貝婁等多位名人的交往與軼事。

6、還原了萊維各部文學作品的誕生過程,並能發現作品中多個人物原型。

/目錄/

前言

一 1987年4月11日

二 萊維的先輩們(1819—1919)

三 黑衫的幼年(1919—1927)

四 不安的童年(1927—1934)

五 化學與青春期(1934—1937)

六 大學與迫害(1937—1938)

七 大學與戰爭(1939—1941)

八 戰爭中的生活(1941—1943)

九 反抗與背叛(1943)

十 監禁歲月(1943—1944)

十一 奧斯維辛:實驗室(1944—1945)

十二 等待蘇聯人(1945)

十三 回家後(1945—1946)

十四 重生與拋棄(1946—1948)

十五 工廠的職責(1948—1953)

十六 德國之旅(1954—1961)

十七 文壇成名(1961—1966)

十八 “鐵絲網的另一邊”(1966—1968)

十九 以色列、蘇聯和抑鬱症(1968—1972)

二十 退休的夢想(1973—1976)

二十一 勞工世界的映像(1977—1979)

二十二 對抵抗運動的反思(1980—1982)

二十三 中東衝突(1982—1983)

二十四 聞名海外(1983—1985)

二十五 美國在等待(1985)

二十六 翁貝託國王大街75號的監牢(1985)

二十七 在倫敦(1986)

二十八 每況愈下(1986—1987)

二十九 最後六天(1987年4月)

注:題圖為萊維身處羅塞利中學的學生中間。

購買《普里莫·萊維傳》

在这本传记里,你可以看到一位文学之外的普里莫·莱维|新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