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活在當下

「原創」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

現在很流行一個詞語,叫做“活在當下”。

可是當下到底是什麼呢?

翻閱字典,當下的意思是:立刻,馬上。

這自然不能作為“活在當下”裡的詮釋。

很多人說,“當下”還不簡單嗎,不就是指現在嗎?

那我就有一個問題了,“現在”又是什麼呢?

如果從時間的角度來說,當下指的是現在這一刻。

而問題又來了,一刻是指多長時間呢?

佛家有一個描繪時間的詞語,叫做“一剎那”。

古代印度梵典《僧祗律》 有這樣的記載:

一剎那者為一念,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預,二十羅預為一須臾,一日一晝為三十臾。照此可推算出具體時間來。即一天一夜24小時有480萬個“剎那”,或24萬個“瞬間”,或12千個“彈指”,或30個“須臾”。

按照現在的時間來計算,一剎那差不多有0.013秒。

這可能是人類有感知的最小時間,可我覺得,這仍然不能代表當下。

我們仔細想一想,當我們起心動念,想到“當下”這一個詞的時候,又豈止是過去了0.013秒。

所以,“當下”,看起來是指代的時間,其實卻並不能用時間來計算,來詮釋。

關於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久,一直沒有找到更好的詮釋辦法。

直到我今天讀到了一篇文章,叫做《景德傳燈錄·僧那禪師》。

裡面講了禪門祖師如果修行的辦法,本文的標題也出自這裡。

我節選一段給大家看看。

“ 汝欲明本心者,當審諦推察:遇色遇聲,未起覺觀時,心何所之?是無耶,是有耶?既不墮有無處所,則心珠獨朗,常照世間,而無一塵許間隔,未嘗有一剎那傾斷續之相。”

這一段講的比較清楚,講對於修行來說,苦修只是一味輔料,真正的修行之道,是尋求你自己的本心。

而本心本是可有可無的,當你“遇色遇聲,未起覺觀時”,本心在哪裡,是有,還是無呢?

答案都不是。

本心,從空間來說,沒有一絲一毫的間隔;而從時間來說,不曾有一剎那的斷斷續續之生滅相。”

金剛經裡有這樣一段,大家都應該很熟悉。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但凡說自己能看到佛祖的,都是沒有見到的。若是見到諸相非相,則是見到了真如來。

這和對於本心的詮釋有異曲同工之妙。

所以,“當下”這個詞,並非指時間,而是指察覺本心之狀態。

活在當下,乃是活在本心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