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書》:一個人要事業順暢,人生有成,不可忽視這三件事

大家好。十分有幸能和諸位一起學習國學經典!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曾國藩家書》:一個人要事業順暢,人生有成,不可忽視這三件事。

《曾國藩家書》:一個人要事業順暢,人生有成,不可忽視這三件事

中華上下五千年,總共出現過兩個半聖人,一個是孔子,一個是王陽明,而那“半個”聖人,就是曾國藩。

曾國藩能有如此成就,並不是倚仗他有多麼聰明才智,相反,在曾國藩三十歲以前,甚至笨得連一首詩都背不出來,而他卻能被後世譽為“千古一完人”,靠的就是“守拙”二字,以不服輸的性格,不斷的自律、自律再自律,克服了懶惰和平庸,最終實現了人生的逆襲,這也是為何那麼多人,都尊稱曾國藩為“勵志帝”的原因。

而若要了解曾國藩,那麼必讀的一本書就是《曾國藩家書》。《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寫給親友的書信集,內容記載了他前後達三十年的治學、從政生涯,可以說,是曾國藩一生道德學問、處世智慧的高度總結。

如下摘錄有《曾國藩家書》修身篇中的三句經典名言,一個人若要事業順暢,人生有成,不可忽視這三件事,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曾國藩家書》:一個人要事業順暢,人生有成,不可忽視這三件事

01、苟能發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牧豕,皆可讀書!

譯文:如果能發奮自立,那麼家塾可以讀書,就是曠野地方、熱鬧場所,也可以讀書,背柴放牧,都可以讀書。

這句話是曾國藩寫給其四弟曾國葆的,曾國葆雖然有發奮自勵的志向,但是執意要去外面找學堂,曾國藩看出他的意圖,是為有個清淨的地方學習。但是一味地只注重外在環境的影響,而自己卻不用功可不行,於是曾國藩寫下這句話來勸勉四弟。

所謂“謀事在天,成事在人。”往往能決定事情成敗的,只有我們自己,而外在的環境如何,並不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在生活中,時常能聽到有些人,抱怨家境不優渥或是工作、學習環境很差勁,但卻很少反思自身的不足,除了抱怨而沒有行動,人生很難出現轉機。若是不能發奮自立,即便自己錦衣玉食,有稱心如意的處境,也終究有被自己消耗殆盡,直至潦倒的時候。

“心隨境轉是凡夫,境隨心轉是聖賢。”若是把一切的不順,都歸結於是所處環境的問題,那麼自己只能甘於平庸,也一無所成。

《曾國藩家書》:一個人要事業順暢,人生有成,不可忽視這三件事

02、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聖外王之業,而後不忝於父母之所生,不愧為天地之完人。

譯文:君子的立志,是想自己有為民請命的器量,內修聖人的德行,外建王者稱霸天下的雄動,然後才不辜負父母生育自己,不愧為天地間的一個完全的人。

這句話是曾國藩寫給其六弟的。因為他六弟在一次小考中失利,於是發牢騷,埋怨自己運氣不佳,曾國藩暗笑他志向太小而心中的憂慮不大,君子應有鴻鵠之志,不可因為不如意事,而侷限了自己。

古人云:“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凡是成大事者,首先要立下堅定的志向,這樣才不容易受世俗所累,做起事來也能無往不利。

“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聖外王之業。”是要我們須有寬闊的胸懷以及很好的德行,然而如今很多人卻是,但凡別人犯了錯誤,影響到我們,可以懷恨在心許久,甚至於父母有做得不對的地方,也要計較一番,若是心胸狹隘,怎能有廣闊的格局,無論是事業還是學業,都是要嚴重受阻的。

一個人若想要不枉此生,不辜負父母的期望,應該要有堅韌的志向、積善的德行,這樣無論是做何事,都能容易得到眷顧。

《曾國藩家書》:一個人要事業順暢,人生有成,不可忽視這三件事

03、一日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默,皆筆之於書,書皆楷字。盡其慎獨之嚴,雖妄念偶動,必即時克治,故所讀之書,句句皆切身之要藥。

譯文:一天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句話一刻思考,都記錄下來,字都是正楷。因為慎獨修身嚴格,即使偶爾出現貪妄的念頭,必定馬上克服,所以讀的書,句句都是切合自身的良藥。

這句話講的是曾國藩慎獨修身的功夫。每個人都會懶怠、心中有妄念,曾國藩亦是如此,但他卻找到了對治的方法,那就是把一天之中,不好的念頭和做的不對的事,都工整的記錄下來,並逐一克服。而曾國藩就依照這個方法,後半生都在不停的記錄,連呼吸不了,行動不便時都沒有停止。

所謂“靜則一念不起,動即萬善相隨”,慎獨的最高境界就是,在靜下時沒有妄想,而在行動時都在想著做好本分事、多行善舉。看住自己的念頭,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值得學習的。

《曾國藩家書》:一個人要事業順暢,人生有成,不可忽視這三件事

以上就是《曾國藩家書》中的三句經典名言,我們若能做到,則可以事業順暢,人生有成,願與君共勉。

不知道您對《曾國藩家書》中闡述的三句經典名言有何見解?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您的感悟。若您想繼續學習更多國學經典的話,可以“關注”我。願諸君六時吉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