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歲的小程序和 1 歲的小遊戲,微信的八週年我們該期待什麼?

要談微信的當下和未來,小程序和小遊戲是兩個避不開的話題,一方面小程序承載著微信的未來,另一方面小遊戲的過分火熱也著實在困擾著微信。如今小程序即將滿兩年,而小遊戲也上線一年了。這兩個近年來微信最重磅也最受關注的動作,其帶來的影響早已超出了簡單某個 App 的範疇,因為微信在國內的特殊性,小程序和小遊戲從誕生時起就在激烈的撩撥著國內互聯網的神經。

兩年來,國內互聯網對小程序的態度一直是一種在「迷之狂熱」和「迷之看衰」之間左右搖擺的阻尼運動,但隨著微信對於接口能力的逐步開放,開發者逐漸熟悉遊戲規則,這種搖擺在慢慢變小,迴歸理性的中間點。

小程序承載了許多微信對於未來的規劃,而對於小程序如今的體量來說,方向早已比速度重要。未來往哪去?這也就成了一個值得聊聊的話題。任何脫離背景現狀的預測都是耍流氓。


2 歲的小程序和 1 歲的小遊戲,微信的八週年我們該期待什麼?


小程序的高開低走

「短期不可高估,長期不可低估」,這或許是對微信小程序最準確的評價。

2018 年是小程序快速發展的一年,但同樣也是 App 找不到著力點的一年,於是乎我們看到出現了眾多的小程序平臺。微信之後支付寶和百度相繼入局,不久後進入頭條也加入了戰場。小程序從微信的一枝獨秀演變成了如今的另一場互聯網大戰,雖然現在還難以回答「這是否是一個小程序的時代?」,但擁有大流量平臺紛紛全力投入小程序,正在變成一件理所當然的事,大家都不會牴觸用小程序去探索新的業務和增長可能。

這場新的競賽最終必然會有輸贏,而微信是目前機會最大的。作為最早出發的玩家,微信小程序是目前國內甚至世界範圍內最繁榮的,無論在從應用生態、用戶基礎還是開發環境。

根據微信官方的數據,目前微信小程序上線近 2 年,已覆蓋 200 多個細分行業,截至 7 月 10 日,已上線小程序超 100 萬個,並且擁有超過 150 萬的開發者 和 5000 多個第三方平臺。而小程序每日的人均打開次數為 4 次,其中 54% 的打開次數為用戶主動打開。

微信小程序走過的這兩年其實並不算一帆風順,從剛上線時的萬眾狂熱到之後的快速降溫,僅僅半年的時間。

微信小程序上線僅僅三個月的時候就開始有很多唱衰輿論出現,開始質疑小程序是否真的有價值,張小龍是否剋制過頭了…… 這源於行業對於微信這樣一款 MAU 超 10 億的 App 的過度期待,更重要的是這種過高期待和微信團隊本身的產品節奏不同步造成的期待落差。

小程序似乎是微信產品歷史上第一款還沒做好就先預告出來的重大更新,即使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內測,但作為一個全新的生態體系,很多基礎功能都還沒有完善。更因為小程序作為微信構建未來服務能力延伸、甚至商業化的關鍵,其生態地基「正不正」很關鍵。在公眾號成功之後,所有人都知道微信有流量紅利,所以微信的每個新平臺都會吸引無數的流量玩家前往淘金,小程序也不例外。

但如果一個生態在剛開始就被導流和營銷行為過度擠佔,勢必抑制其核心功能發展,長此以往,核心功能發展不起來,熱度一過留不住用戶,流量玩家也隨之離場,只剩下一個畸形的生態和一地雞毛。或許正是為了避免淪為營銷的流量收割場,微信小程序在剛開始並沒有提供相對便捷的變現路徑。

就在衝在最前面的投機者開始因為「無利可圖」而唱衰時,微信在 2017 年的上半年開始密集的開放能力和接口,在過濾掉了第一批流量投機者後,小程序開始了圍繞生態構建的快速迭代。

爆款造神和開發者生態

通過上半年密集而有序的能力開放,微信小程序在步步為營地進行著引導和摸索。連續半年時間小程序平均每個月都有 3-5 個大動作,其中包括了降低開發門檻以及卡券、長按二維碼識別、分享轉發、公眾號導流、群能力接口……等一大批能力的「解禁」。這也幫助工具、電商、社交等小程序迅速成長,誕生了一大批爆款應用,其中最矚目的正是通過社交鏈打通飛快成長的社交電商。拼多多、蘑菇街、女王的新款等等都在這期間開始了飛速成長,開發出了一片去中心化的流量窪地。


2 歲的小程序和 1 歲的小遊戲,微信的八週年我們該期待什麼?


2017 年的雙十一則是這一年最重要的節點,去年當所有目光都集中在天貓和京東的千億大戰之時,微信小程序正在悄悄成為另一批「倖存者」的新大陸。包括京東、蘑菇街、轉轉等的電商機構都在雙十一取得了十分亮眼的成績。像是最早開始嚐鮮的蘑菇街,去年雙 11 在微信平臺的小程序新客成交佔比是 APP 的 4.2 倍;用戶剁手成功率比 APP 高 16.1%;剁手手速也達到了自家 APP 的 2.28 倍。

而到了今年的雙十一,小程序的表現延續了去年的勁頭,開始逐漸有了雙十一大戰第三個玩家的模樣。根據微信官方的數據,相比去年 11 月 1 日-11 月 11 日,今年的同一時間,品牌自營類小程序今年「11.11」期間 DAU 增長 7 倍,交易金額增長 22 倍。

而與此同時,微信並沒有停下構建生態的節奏,在 2017 年的密集迭代之後,微信在今年也有近 20 次的能力釋放,整體圍繞降低開發門檻、豐富場景,針對中長尾開發者的接入速度。

並且在今年 3 月 28 號,微信還宣佈了聯合 Udacity 推出首批小程序開發課程。彼時也正是 Udacity 幫助 Google 推出 Android 開發課程,在全球培育和認證 Android 開發者,見證了 Android 的普及與 Android 生態的形成。除此之外,今年小程序還上線了「雲開發」能力,提供了一站式的後端服務,真正打通了小程序前端與雲資源的鏈路。不久後,微信還與國內眾多知名大學成立「中國高校微信應用教育聯盟」,積極舉辦開發者大賽。在流量造神之後,微信沒有放棄在一個已經相對成熟的開發環境中用可控的方式去激發小程序行業的創造力。

小遊戲的爆發和「失控」

小遊戲是小程序最好的助推器,但同時也成了最困擾微信的幸福煩惱。

小遊戲本是小程序的一類,但因為它足夠特殊,所以單獨拿來說。在 2017 年還剩最後三天的時候,微信小程序上線了「小遊戲」板塊,而小遊戲的開放從整體又加速了小程序能量釋放的過程。僅僅 18 天過後,在 2018 年微信公開課 PRO 上,微信第一次公開了小遊戲的數據——累計用戶 3.1 億,其中「跳一跳」的 DAU 更是超過了 1 億。這是一個讓張小龍都有些意外的成績,他甚至在內部開玩笑說跳一跳突然變成了有史以來可能用戶規模最大的遊戲。


2 歲的小程序和 1 歲的小遊戲,微信的八週年我們該期待什麼?


上面提到的這些成績,又給眾多計劃開發小遊戲的開發者打了一針「興奮劑」。而微信在今年的 4 月 4 日,正式對外開放測試,並面向開發者開放註冊,不久後便公佈了小遊戲的商業模式 (安卓道具內購+小遊戲廣告組件內測)。至此,小遊戲作為小程序從誕生之初呼聲最高的種類,正式帶著通暢的商業路徑登上了微信的平臺。

這為之後小遊戲的火爆做好了鋪墊,當第三方小遊戲開放著開始快速湧入後,爆款開始不停湧現,包括成語猜猜看、最強彈一弾、頭腦王者… 一大批出色的小遊戲開發者紛紛成為了小程序平臺上最熱的流量。

小遊戲利用微信的社交關係裂變開始瘋狂的裂變拉新,在小遊戲的助推之下,微信小程序的生態活躍度和用戶數開始大幅增長。但同時,小遊戲的這種火熱也逐漸開始出現失控的跡象。很多小遊戲的群分享開始影響整體小程序的體驗,甚至微信本身的使用,於是微信很快在隨後對小遊戲的分享和跳轉進行了限制。

小遊戲似乎成了微信幸福的煩惱,一方面小遊戲帶來流量和開發熱是整個小程序生態不可或缺的,但另一方面,因為小遊戲的巨大利潤會吸引很多流量投機玩家,導致整體體驗的下降。

馬上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微信公開課 Pro,遙想張小龍在 2016 年 12 月 28 日公佈小程序上線時間,以及在 2018 年 1 月 15 日用跳一跳小遊戲開場,張小龍已經連續兩年在公開課上為小程序站臺,向外界傳達微信自己對於產品的理解。而現在,經過一路的起起伏伏,微信小程序的生態逐漸豐滿,外界對於小程序的期待也趨於理性,今年的微信公開課我們又該期待些什麼?


2 歲的小程序和 1 歲的小遊戲,微信的八週年我們該期待什麼?


如今的小程序已經逐漸成長為了一個成熟的生態,相比增長速度,方向和生態氛圍無疑是目前微信更加看重的事。進一步擴大品類、降低開發門檻、扶植品牌小程序……這些都可能會成為今年公開課上小程序的主要動態。

小遊戲方面,經過今年的一次爆火過後,相信微信會進一步對外表達自己的產品理解,幫助開發者和用戶理解小遊戲的本質,就像上一次公開課上張小龍重新解釋小程序本質一樣。根據微信官方的消息,今年的公開課微信將會推出一系列能力與支持政策,來貫徹小遊戲創意鼓勵計劃,讓創意成為小遊戲的品牌; 並且會嘗試重新定義小遊戲,告訴大家小遊戲不止是遊戲,更可以是新聞樣本、可以是工具、可以是優質內容,甚至可以是一種善意的傳遞。或許今年的公開課上微信將會對讓我們對小遊戲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