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石魅力:坦桑石不得不說的“辛酸”歷史

坦桑石魅力:坦桑石不得不說的“辛酸”歷史

坦桑石

坦桑石為區域變質和熱液蝕變作用產物,寶石級黝簾石的產地有坦桑尼亞、格陵蘭、奧地利、瑞士等。Ite在英文中有從屬物之意,因而四天王的名字均可照此拆分解讀。Zoisite可拆分為Zois和Ite,Zois出自該寶石的發現者--Baron Sigismund Zois von Edelstein,斯洛文尼亞一名貴族的名字。據說,閃電點燃了一場草原大火,火後這種本來同其他石頭混雜在一起的、呈土黃色的礦石變成了藍色。放牛路過此地的馬賽遊牧民便把這可愛的藍晶體收藏起來。消息傳出後,四處尋找新品種的珠寶商便來打探。1969年,紐約的Tiffany公司就以出產國的名字來命名這種寶石--Tanzanite,並把它迅速推向國際珠寶市場。喜歡追求新奇的美國婦女們立刻成了它的買主。原來,黝簾石是一種鈣鋁硅酸鹽礦物。這些藍色至青蓮色的透明黝簾石晶體,經過人們的琢磨和加工製作,成為一種寶石,雖很美,但不被世人所承認。1967年,美國成立了泰芬尼寶石公司,該公司注意到坦桑尼亞的藍色黝簾石是可以開發的寶石資源,遂即刻意開採,並融入先進的寶石加工工藝,推薦到世界寶石市場,立刻身價倍增,供不應求,現已成為世界流行的一種飾用寶石。中國的寶石業界對它有如下評述:“坦桑石,寶石級黝簾石,是一種含鈣、鋁的硅酸鹽。未經加熱處理的黝簾石呈淡紅紫色、淡黃綠色和藍色,加熱處理後的黝簾石呈帶紫的靛藍色。密度3.35g/cm3。黝簾石與藍寶石相似之處是靛藍的顏色,區別在於:黝簾石的靛藍色鮮豔均一,見不到色帶或生長線。多色性明顯,從不同方向觀察有紫、綠、藍三色變化,在某一 方向可以見到紫紅的色彩。硬度低,可用銼刀刻劃。黝簾石是最新崛起的寶石品種,因顏色漂亮受到人們喜愛。

坦桑石魅力:坦桑石不得不說的“辛酸”歷史

坦桑石

它遊走在野性和奢華之間,誰佩戴它,它就會讓誰身價飆升,它可以讓你在紅毯上賺盡眼球,在任何形式的聚會上出盡風頭,甚至在你過夠癮後將其出售還能賺回一筆,它一直被不明真相的群眾誤識為“藍寶石”,可僅僅幾十年的“發現史”已經讓它的價格堪比弄潮千年的藍寶石,誰又能料到明天它將會身價幾何?坦桑石——我們今天的主角,一個不折不扣的明日巨星!時至今日,坦桑石已經在高級珠寶這個圈子裡闖蕩了四十幾個年頭了,已經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當看到深紫藍色的寶石後,會質疑這會不會是一枚坦桑石而非藍寶石。雖然只是1秒的遲疑,對坦桑石來說都是一種慰藉,終於要走出“替身門”,熬出頭只當它自己了,坦桑石一路小跑兒地奔向更高的象牙塔尖頂,在背後留下一串令人感慨的腳印。回想起從被發現開始的那些五味雜陳的歷程,今日輝煌緣於一次“遭雷劈”的經歷。

坦桑石魅力:坦桑石不得不說的“辛酸”歷史

坦桑石

扎羅山古老神秘,雖然身處赤道卻覆蓋著皚皚白雪,就在這個“赤道雪峰”腳下,是一片炙熱廣闊的熱帶草原。數百萬年來,非洲獅、大象和成群的斑馬等都快活自在地生活在這裡,鬱鬱蔥蔥的植被下藏匿著無數珍寶。1967年的一天,一道閃電劈向大地,乾燥的非洲草原上哪怕是一個火星都能立刻燒起燎原大火。這裡沒有消防隊,野火在靜靜地燒,一場尋常的草原大火無意間改變了一個小礦石的命運。那些一直默默無聞,在草原上與其他石頭植物混雜在一起的土黃色礦石經由自然的高溫處理,褪去一身黯淡,換上了幽深迷人的藍色容貌,恰似進行了一次“整容手術”。然而好事多磨,即使大自然的整容術下新誕生了驚世寶石,在空曠遼闊的草原上它依然太渺小和微不足道,在被大火燒焦的植被和石礫下繼續潛伏,等待命運之神來敲門。

坦桑石魅力:坦桑石不得不說的“辛酸”歷史

坦桑石

坦桑石是一種美麗的藍色寶石,他的美麗足以和五大寶石之一的藍寶石一較高下,如果沒有特別註明,坦桑石在珠寶店的絕大部分時間裡都被當做藍寶石來稱讚。也正因為這樣,坦桑石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一直活在藍寶石的陰影之下。同藍寶石一樣為昂貴寶石,都泛著很接近的湛藍色,那種飽和的如同深澗般的藍色,類似的通透度,幾乎採用一樣的切割方式來呈現,坦桑石自出道的確贏來無數稱讚,但可惜的是絕大多數都不是在為自己贏得稱讚。這樣尷尬的處境一直持續了四十多年。

坦桑石魅力:坦桑石不得不說的“辛酸”歷史

坦桑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