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地為王|有人正在大舉收併購區塊鏈、加密貨幣公司

​​熊市氛圍籠罩的今天,當你還在為比特幣今年的價格痛苦、在糾結抄底,儘管行業持續存在熊市,但圈地建島的戰爭正在熊市迷霧之下以209%的速度在擴張!

由美國JMP證券(JMP Securities)為PitchBook數據庫(PitchBook Data)彙整的資料顯示,截至今年10月15日,已有115件與加密貨幣、區塊鏈公司相關的收併購案結案,預計到年底的時候,同類型的收併購案會增加到145件,較去(2017)年的47件整整多出了兩倍以上(209%)。


圈地為王|有人正在大舉收併購區塊鏈、加密貨幣公司

這份資料涵蓋了各式各樣的收併購形式,從單純的以投資形式入主,到部分、全額併購都有。JMP證券透過CNBC說明,這些收併購案“絕大多數”都是“相對小規模”的—大概都低於100萬美金—且橫跨了全球,不過實際金額未被揭露。

而這波“狂潮”,與比特幣自年初以來下跌了53%,脫不了關係。

來自JMP證券的Satya Bajpai,主責區塊鏈項目、數位資產及投資銀行業務。他在CNBC的專訪中表示,所謂的“加密寒冬(crypto winter)”,讓一個現象浮現,就是大多數代幣(token)的價值還是錨定比特幣,對圈外人來說,這些代幣的價值與項目或公司本身無關。

因此,有意收併購這些區塊鏈和加密貨幣公司的人,不會以這些新創公司真正的價值來評價。企業等於是以一個,非常實惠的價格,投資或買下這些公司。

“加密寒冬”給了大家一個搶進創新科技領域,一個“剛好而已”的機會。

激增的收併購案可以解讀為:

大家都想圈地為王。畢竟在區塊鏈和加密貨幣這個領域,創新的速度太快,比起從0到1,不如買下來比較快。雖然收併購要付出較昂貴的金錢代價,但另一邊立即得到了科技和產品。科技產業裡的公司就像是一直在跑步機上,只有不斷奔跑(投資新的科技),才能留在跑步機上(在產業裡生存)。

此外,透過收併購,企業能夠抄捷徑,直接獲取這些新創公司的用戶群,和用戶群背後的社群。多方考量後,收併購確實是任何企業想要進入這個領域,最可行也最快速的方法。

不過,這個模式也面臨一些挑戰。儘管首次代幣發行(ICO)可以把收益、所有權和風險代幣化,一般企業還是習慣以傳統的方式(如:持有實質股份),參與這些新創公司的發展。對於有發行代幣的項目或新創公司來說,被收併購後,其代幣的存在,在入主的企業眼裡似乎毫無意義。

利弊權衡下,加上加密貨幣處於熊市,對有意進行收併購的企業而言,是划算的。風險投資人Garry Tan本(10)月初就在推特上說道:

“加密寒冬”讓企業能以較沒有風險的價格進入區塊鏈和加密貨幣世界。


圈地為王|有人正在大舉收併購區塊鏈、加密貨幣公司


參考:cnbc.com

微博@幣圈八卦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