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帶娃成主力,我們都欠媽媽一句“謝謝你”

姥姥带娃成主力,我们都欠妈妈一句“谢谢你”

有句順口溜:“媽媽生,姥姥養,爸爸回家就上網。”

可見,老人已經成為帶娃的主力軍。

當我們不滿他們的養育模式而心塞塞時,他們心裡是怎麼想的呢?

姥姥带娃成主力,我们都欠妈妈一句“谢谢你”

◆ ◆

文 | 胡蝶

來源 | 凱叔講故事(ID:kaishujianggushi)

01

“照顧好我的老太婆!別使喚壞了!”

這是老爸給我打電話的開場白。

雖然明知是句玩笑話,我卻心酸得差點落淚。

電話的那頭,他還不知道,他的老太婆今天下午剛進了醫院。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她的親女兒。

姥姥带娃成主力,我们都欠妈妈一句“谢谢你”

從一年前生完二寶,我媽就來幫我帶娃。

二寶是早產,我身體虛弱加上擔心孩子,動不動就情緒失控,

是的,我產後抑鬱了。

一開始,老公還能哄著我,時間一長他也失去了耐性,總藉著加班躲在外面不回來,有時候甚至跟我針鋒相對。

有次二寶半夜大哭不止,怎麼都哄不好,我又累又困幾乎崩潰。

老公卻說:“都二胎了,怎麼還帶不好?”

我委屈得眼淚一下就出來了。

姥姥带娃成主力,我们都欠妈妈一句“谢谢你”

我媽聞聲趕緊過來,把孩子扔給老公:

“愣著幹啥?你哄你兒子,我哄我女兒。”

我差點笑出聲,心氣一下子順暢大半。

生完孩子後,我變得很脆弱,可只要媽媽在身邊,我心裡就特別踏實、溫暖。

但是她從千里之外來到女兒身邊,卻沒享一天清閒福。

為了照顧外孫,沒吃過一頓安心飯,沒睡過一個整夜覺。

除了餵奶她代替不了,其他任何事她都爭搶著替我扛。

而現在,她終於撐不住,倒下了。

02

如今,姥姥帶娃成新趨勢。公園裡、廣場上時常聽到娃娃叫姥姥。

“姥姥帶娃”甚至成了現象級熱詞。

還有人編了順口溜:“媽媽生,姥姥養,爸爸回家就上網。”

姥姥带娃成主力,我们都欠妈妈一句“谢谢你”

網上有個調查:你們家是誰帶孩子?

近一半網友選擇了“姥姥帶”

身邊也有很多朋友家是姥姥帶娃。

閨蜜琳懷的雙胞胎,奶奶身體不好,姥姥姥爺就主動請纓。

老兩口多年前就計劃好,退休去周遊世界的。

現在可好,退休工作,上崗帶娃。

姥姥總說:“世界有什麼好看?我寶貝外孫才好看!”

琳說:“我爸有高血壓,每天見他服降壓藥我都特心疼,他一個大老爺們,為孩子擦屎擦尿;好幾次看到我媽累得捶腿捶腰,她長年腰疼,還為我受累......”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老人在幫我們負重前行。

同事小美家也是姥姥幫忙帶娃。

小美媽媽原本是教師,為了帶外孫,提前辦理了內退。

小美是個心直口快之人,有次因為媽媽給孩子飯菜加了鹽,小美又數落起來。

當了半輩子教師的媽媽,像個犯錯的小學生,默默“受訓”,不知所措。

有天深夜,小美無意中發現,媽媽戴著老花鏡,正在研究那本《科學育兒》。

白熾燈下,媽媽刺眼的白髮,小美的眼淚再也控制不住。

很多老人為了幫兒女帶孩子,打亂了原本設定的晚年計劃,改道踏上了漫漫帶娃路。

父母養大了我們,又來幫忙養育我們的孩子。

這不是理所應當,這是兩代的付出和恩惠。

就像色諾芬所說:“我們有誰看到,從別人處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從父母處所受的恩惠更多呢?”

沒有!

姥姥带娃成主力,我们都欠妈妈一句“谢谢你”

03

“隔代教養”如今幾乎成為了一個“問題”詞彙。提起隔代教養,很多父母都會覺得如臨大敵,甚至是苦大仇深。

其實我們都知道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相互的。每一種人際關係中,都沒有絕對錯誤的一方,也沒有絕對正確的一方。若不能避免隔代教養,最好試試換個角度看問題。

很容易看到年輕父母們對隔代教養的各類言論,但是很難有機會聽見老人們的心聲。今天的一點文字,也許能幫我們從側面多瞭解老人,和他們的心思,也有助於緩解隔代教養中的緊張情緒。

在積木寶貝分中心的父母沙龍上,認識一位孩子姥姥。不止一次遇見她。問了我很多孩子教養的問題,比如吃飯、睡覺,以及怎麼跟孩子做交流等等。每次她都會拿著一個小本子不停做記錄。記到半道兒,還會很認真地問我一些細節問題。

有一次我誇她:“我真的很佩服您,帶孩子這麼用心!”

姥姥說:“應該的,應該的!”

姥姥問:“我外孫不太願意要他媽,我女兒為這個還不太高興,這兩天,跟我鬧脾氣了!”

我問:“那讓您閨女自己多帶帶孩子!把孩子還給他媽媽,磨一磨,就好了!”

姥姥說:“那不行,那不行,我女兒要上班,我擔心她累著!”

當時旁邊的年輕父母們都笑了。我也笑了。

這位姥姥,讓人心裡面又是暖又是酸。老人幫子女帶孩子,圖啥呢?圖著被埋怨嗎?不外是因為愛,因為血脈裡流淌的那份責任。

姥姥带娃成主力,我们都欠妈妈一句“谢谢你”

家庭中,人們的愛總是指向下的。即使孩子已經長大,即使有了自己的家庭也生了自己的孩子,但在父母眼中,我們仍然是孩子,仍然需要被操心、被牽掛、被幫助。

04

調查顯示:我國現有隨遷老人近1800萬,其中專程來照顧孫輩的高達43%。

記者對他們的生活狀態做過調查,“缺少朋友、想家、孤獨、不適應”是這些老人的普遍生活狀態。

他們看上去每天忙碌充實,內心卻有著子女無法理解的空虛和孤獨。

更何況,帶娃不只是力氣活,還是“高危職業”。

兩代人育兒觀念不同,容易遭子女抱怨;孩子活潑好動,又擔心磕著碰著不好交差。

累身,操心。

可是即便如此,還是有越來越多的姥姥加入了育兒大軍。

“趁媽媽年輕,還能幫你分擔幾年。”這是多少媽媽對女兒說過的話。

她們什麼也不圖,只是心疼自己女兒,愛屋及烏疼愛孫輩,只要女兒過得好,她們再苦再累也值了。

帶孩子,不是姥姥的義務,而是媽媽給女兒的額外恩賜。

請好好愛那個幫你帶孩子的媽媽。

姥姥带娃成主力,我们都欠妈妈一句“谢谢你”

有人說:“我媽媽說我女兒特別像我小時候,她幫我帶孩子,像看著我又長大了一遍。”

令人淚目。

不止姥姥,還有姥爺、爺爺、奶奶。

“前半生養子女,後半生抱子孫”,是多少父輩人的真實寫照。

有一種幸福的孩子,是由祖輩帶大;有一種幸福的爸媽,是老人幫忙帶娃。

如果有老人幫你帶孩子,請珍惜這份幸運。

他們年齡大了,哪怕他們拼盡全力,謹小慎微,也難免有做得不周全、不妥當的地方。我們唯有心懷感恩,多多體諒。

一位朋友的姥姥已經去世多年,有一年姥姥的忌日,媽媽拉著她的手說:“真羨慕你,還有媽媽。”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

往後經年,我們陪伴孩子的時間來日方長,但是,我們孝愛父母的時間卻時日無多。

姥姥带娃成主力,我们都欠妈妈一句“谢谢你”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遠需要報答最美好的人,這就是父母。

不妨,現在就轉身,對幫我們帶娃的老人說一聲:

“媽(爸),您辛苦啦!謝謝您幫我帶孩子。”

姥姥带娃成主力,我们都欠妈妈一句“谢谢你”

審核:菜菜

姥姥带娃成主力,我们都欠妈妈一句“谢谢你”
姥姥带娃成主力,我们都欠妈妈一句“谢谢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