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周密之貴微!

「第三章」周密之貴微!

「第三章」周密之貴微!

【原文】

即欲捭之貴周①,即欲闔之貴密。周密之貴微,而與道相追②。捭之者,料其情③也;闔之者,結其誠④也。皆見其權衡輕重⑤,乃為之度數⑥,聖人因而為之慮。其不中權衡度數,聖人因而自為之慮。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納之⑦,闔者,或闔而取之,或闔而去之。捭闔者,天地之道。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⑧。縱橫⑨反出,反覆反忤⑩,必由此 矣。

【註釋】

①欲捭之貴周:周,不遺漏。當要採取行動時,必須作周詳的考慮。

②與道相追:道,道理、規律。這裡指與規律相近的道理。

③料其情:就是檢查實情。

④結其誠:使其誠心堅定。

⑤權衡輕重:指權衡、比較誰輕誰重。

⑥為之度數:測量重量與長度的數值。

⑦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納之:出之,指出去;納之:收容、接納。意思是或開放,讓自己出去;或開放,使別人進來。

⑧四時開閉以化萬物:就像春、夏、秋、冬的開始與結束一樣,來促使萬物發展變化。

⑨縱橫:自由自在的變化。

⑩反覆反忤:或離開,或反回,或復歸,或反抗。

■必由此:必須通過這裡。

【譯文】

如果要開放,最重要的是考慮周詳;如果要封閉,最重要的是嚴守機密。由此可見周全與保密的重要,應當謹慎地遵循這些規律。讓對方開放,是為了偵察他的真情;讓對方封閉,是為了堅定他的誠心。所有這些都是為了使對方的實力和計謀全部暴露出來,以便探測出對方各方面的程度和數量。聖人會因此而用心思索,假如不能探測出對方的程度和數量,聖人會為此而自責。因此,所謂開放,或者是要自己出去;或者是讓別人進來。所謂封閉,或者是通過封閉來自我約束;或者是通過封閉使別人被迫離開。開放和封閉是世界上各種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開放和封閉都是為了使事物內部對立的各方面發生變化,通過一年四季的開始和結束使萬物發展變化。不論是縱橫,還是離開、歸復、反抗,都必須通過開放或封閉來實現。

【延伸閱讀】

“即欲捭之貴周,即欲闔之貴密。周密之貴微,而與道相追”。本章主要講實行開闔之術,必須周詳而隱秘,無論做任何事,事先都要有一個周詳而嚴密的規劃。下過象棋的人都知道,贏家沒有一個是走一步算一步的,所有的贏家都能算計到後面將要走的幾步。因此,凡事只有有周詳而嚴密的計劃,做起來才能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成功的幾率才會更大。隋煬帝楊廣處心積慮、密謀奪取儲君和帝位便是得益於他周密的謀劃。

隋王朝統一中國後不久,楊廣就開始了他的奪嫡計劃,向他的同胞哥哥皇太子楊勇伸出了毒手。

楊勇是個豪爽的花花公子,愛好廣泛又不注意小節,更缺乏防人之心和政治謀略。其母獨孤皇后最討厭男人討小老婆,楊勇偏偏有很多小老婆;隋文帝楊堅最討厭花天酒地,楊勇偏偏喜歡音樂歌舞,飲宴達旦。在封建社會的上層,這些本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何況楊勇還是皇太子的身份。可這些小的細節卻足以讓楊廣作為“反面教材”加以利用、大做文章了。比如:楊廣在其父皇母后面前故作清貧和高尚,他只帶妻子蕭妃一人在身邊,僅此一點就足以使其父皇母后高興和欣慰。楊堅夫婦二人有一次到楊廣家,發現婢僕們都又老又醜,樂器上佈滿灰塵,甚至連弦都沒有,不由大喜。此外,他們每次派人到兒子們那裡,皇太子楊勇只把他們當僕人看待,而楊廣卻不然,他和妻子一定是雙雙站到門口親自迎接,致送厚禮,於是楊堅和獨孤皇后耳畔聽到的全是讚揚楊廣的聲音。楊廣出任江都府時,每次入朝辭行都痛哭流涕,依依不捨。父母見兒子如此孝心,也流下老淚,不忍他遠離膝下。

楊廣知識水平很高,有很好的文學修養和城府,對任何人都很誠懇,謙虛有禮,尤其曲意交結政府重要官員,包括楊堅最信任的宰相(尚書左僕射)楊素。在楊廣身上所展示出來的,基本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標準領袖形象,具有肝膽相照、義薄雲天的英雄胸懷和救國救民、普濟蒼生的聖賢抱負。節儉、樸實、謙恭,虛懷若谷兼好學不倦,禮賢下士加不愛聲色犬馬。集眾多美德於一身。

一切佈置成熟後,公元600年,“誣以謀反”的罪過扣到皇太子楊勇的頭上,楊堅下令把楊勇貶為平民,囚禁深宮,改立楊廣為皇太子。楊廣奪嫡成功。在這段謀劃奪嫡的漫長歲月中,楊廣一直堅守“情操”,恪守“美德”,而且做得天衣無縫,說明他具有過人的謀略才智和超人的忍耐力。十幾年的“事實”,相信沒有人會懷疑他“美德”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更不會懷疑他對父皇的忠誠。

公元602年,獨孤皇后逝世。又過了兩年,悲劇又降臨到楊堅頭上。公元604年夏,楊堅前往仁壽宮避暑,避暑期間楊堅患病,楊廣入宮侍奉。看到老皇上日漸病重,他內心的興奮使他再也無法繼續控制自己,他對父親最寵愛的宣華夫人陳氏垂涎已久。一天,趁著陳夫人方便的時候,楊廣上前一把抱住求歡。陳夫人掙扎逃掉,楊堅見她神色倉皇,便探問究竟,陳夫人垂淚道:“太子無禮。”楊堅大怒曰:“獨孤誤我!”急命兩名親信官員去長安召喚囚禁中的楊勇。楊廣得到消息,急急通知楊素,楊素立即把兩名親信官員逮捕,勒兵戒嚴,包圍仁壽宮,斷絕內外交通。楊廣指使部屬張衡,闖進楊堅寢宮,把楊堅拖起來,猛擊其胸部,楊堅口吐鮮血,哀號之聲傳遍後宮。可憐一代開國皇帝,竟被自己的親生兒子、親自改立的皇太子殘忍奪命,令人不寒而慄。

楊廣弒父後立即派人馳赴長安,把他已經被罷黜的哥哥楊勇殺掉。就這樣楊廣用了十幾年的偽裝,終於實現了奪嫡的成功。

楊廣爭奪太子的鬥爭是一場陰謀活動,他首先隱藏自己的不良野心,把自己偽裝成正人君子,過著儉樸的生活,處處揣摸父母的心思,投其所好,討他們歡心,而實則暗中等待時機,篡奪皇位。楊廣的“謀略”能夠最終得以成功的關鍵就是“細節”,引用現代管理學中常用的一句,就是“細節決定成敗”。而成功的細節往往源自於周密的計劃。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周密的計劃是做事成功的基礎。一個團隊也好,一個自然人也好,做事都要有計劃,越是重要的事計劃越應周密。做什麼、不做什麼,先做什麼、後做什麼,粗做什麼、細做什麼,資源如何配置等都要依據實際情況計劃周詳。沒有周密的、切實可行的計劃,要很好地完成一件事幾乎是不可能的。唐朝的“甘露之變”之所以失敗,原因之一就在於沒有周密的計劃。

從唐穆宗以後,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擁立的。這樣一來,宦官的權力就更大了,甚至連皇帝的命運都掌握在他們的手裡。

唐文宗李昂(穆宗的兒子)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薦的舉人到京都應試。有一個叫做劉蕡的舉人,在試卷裡公開反對宦官掌權,認為若要國家安定,應該排斥宦官,把政權交給宰相,把兵權交給將帥。

這份考卷落在幾個考官手裡,考官們傳來傳去,讚不絕口,覺得不但文采好,而且說理精闢,是篇難得的好文章。但是到了決定錄取的時候,誰也不敢表示態度,因為錄取了劉蕡,就得罪了宦官,他們的位子也就難保了。

結果,與劉蕡一起來投考的二十二人都入選了,而劉蕡卻落了選。劉蕡是大家公認的傑出人才,這次因為說了些正直的話而落選,大家都替他抱不平。

唐文宗在宦官操縱下做傀儡皇帝,自己也很氣惱,他極力想除掉宦官。有一次,唐文宗生了一場病,急於找醫生。正好宦官頭子王守澄手下有個官員叫鄭注,精通醫道。王守澄把鄭注推薦給唐文宗治病。唐文宗服了鄭注開的藥,身體果然一天天好了起來。唐文宗很高興,於是召見了鄭注。言談舉止中,唐文宗發現鄭注口齒伶俐,是個很有才幹的人,就把他提拔為御史。

鄭注有個朋友李訓,原是個很不得志的小官員,聽到鄭注受到朝廷重用,就帶了一些禮物去求見鄭注。鄭注正好想找個幫手,就請王守澄把李訓推薦給唐文宗。這樣,李訓也得到了唐文宗的信任,後來,李訓還被提升為宰相。

李訓、鄭注兩人取得了唐文宗的信任後,唐文宗把自己想除掉宦官的心事告訴了他們。他們就與文宗秘密商量,想辦法削弱王守澄的權力。他們打聽到王守澄手下有個宦官叫仇士良,跟王守澄有矛盾,就請唐文宗封仇士良為左神策中尉,帶領一部分禁衛軍。

接著,李訓又解除了王守澄的兵權。王守澄失了兵權,就容易擺佈了。最後,唐文宗給王守澄一杯毒酒,把他殺了。

除掉了王守澄,接下來就要除掉仇士良了。李訓經過一番策劃,聯絡了禁衛軍將軍韓約,決定動手。公元835年的一天,唐文宗上朝的時候,韓約上殿啟奏,說昨天夜裡禁衛軍大廳後院的一棵石榴樹上降了甘露。

原來,在當時的封建社會是很迷信的,當時人們認為天降甘露是個好兆頭。於是李訓當即帶領文武百官向唐文宗慶賀,還請唐文宗親自到後院觀賞甘露。

唐文宗命令李訓先去察看。李訓裝模作樣到院子裡去兜了一圈回來說:“我去看了一下,恐怕不是真的甘露,請陛下派人複查。”

唐文宗又命令仇士良帶領宦官去觀看。仇士良叫韓約陪其一起去。韓約走到門邊,神情緊張,臉色發白。仇士良發現這個情況,覺得奇怪,問韓約說:“韓將軍,您怎麼啦?”

正說著,一陣風吹來,吹動了門邊掛的布幕。仇士良發現布幕裡埋伏了不少手持武器的兵士。

仇士良大吃一驚,連忙退出,奔回唐文宗那裡。李訓看到仇士良逃走,立刻命令埋伏的衛士趕上去。哪知道仇士良和宦官們已經把文宗攜持在手,並把他拉進軟轎,抬起就走。

李訓趕上去,拉住唐文宗的轎子不放,一個宦官搶前一步,朝李訓劈胸一拳,把他打倒在地。仇士良趁機扶著唐文宗的軟轎,進內宮去了。

李訓預謀失敗,只好從小吏身上討了一件便衣,化裝逃走。仇士良立即派兵出宮,大規模逮捕一些參加預謀的官員,把他們全部殺害。李訓東奔西逃,走投無路,在路上被殺。鄭注正從鳳翔帶兵進京,得到消息,想退回鳳翔,也被監軍的宦官殺死。

唐文宗和李訓、鄭注策劃的計謀徹底失敗,在這次事變後受株連被殺的有一千多人。歷史上把這個事件稱為“甘露之變”。

李訓除掉王守澄,是用了引虎驅狼、以毒攻毒的計謀,這種計謀讓李訓等人嚐到了甜頭,他們進而打算繼續用計謀除掉仇士良,但仇士良卻並不像王守澄那樣不堪一擊。甘露之謀之所以失敗,主要在於李訓、鄭注對於整個事件缺乏嚴密、周詳的計劃和部署,同時他們又不具備威望、號召力和凝聚力,亦不具備審時度勢的能力,所以失敗也是必然的。

在細節為首、效率當先的今天,周密的計劃顯得尤為重要。時間管理專家說,你用於計劃的時間越長,你完成計劃目標所需要的時間就越短。這兩個時間存在著極大的相關性和互補性,就看你怎麼做,你是願意多花一些時間在計劃細節上下工夫,還是願意多花一些時間去調整因為盲目而導致的錯誤呢?

在人的一生中,每個人都必須做好自己的人生規劃,必須具備睿智的眼光和超凡的遠見,安排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要全面系統地分析實現既定目標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或者說,存在哪些方面的機會與威脅。然後,依據上面的分析,確定實現既定目標的具體方案。只有進行周密的計劃,才能對那些隨時會出現的未知數和變數有所準備,才能在碰到各種各樣的突發問題時臨危不亂、處變不驚;只有進行周密的計劃,才能很明確自己這一步該做什麼,下一步該做什麼,應該怎樣去做。

細節是和計劃密不可分的一個最重要因素。細節始於計劃,計劃同時也是一種細節,是很重要的細節。在你制訂計劃時,應對所要進行的事情的每一個環節做出深入細緻的規劃,保證每個環節都有一個目標,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每一個流程、每一個動作都要進行量化,都要從細節去分析。計劃做得越周密,細節做得越到位,做起事情來就越得心應手,越容易取得成功。由此可見,細節不僅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能力,細節表現修養,細節體現藝術,細節隱藏機會,細節凝結效率,細節創造效益。

所以,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心中有數,制訂一個詳細、周密的計劃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幫你從容地應對和解答事情的未知數,幫你把事情的細節不斷量化。今天,我們應該大力倡導“別忙著幹活,先坐下來想一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