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央行給這個群體發“紅包”

路透社1月3日報道,中國央行放寬普惠金融定向降準考核標準,進一步擴大可享受此福利的機構覆蓋面,結構性定向支持措施繼續發力。業內人士認為,春節前基礎貨幣面臨鉅額缺口之際,央行再度向市場發出維穩信號,“預熱”過後農曆新年前或迎來降準舉措,從而明顯緩解春節前的流動性缺口。

報道稱,不過他們亦指出,鑑於前期覆蓋範圍基本已超過九成,此次範圍擴大帶來的資金增量有限,在資金面本已偏松的情況下,此事本身對流動性的影響暫不明顯。

報道援引招商銀行研究院資本市場研究所所長劉東亮的話說,此次放寬定向降準考核標準,一方面會從邊際上釋放更多流動性,有利於資金面保持平穩,是此前寬貨幣政策的延續;另一方面有利於鞏固前期利率下行的成果,使利率債收益率保持在較低水平,並可能推動利率進一步走低,有利於降低實體企業融資成本。

“春節前後存款一般會下行比較厲害,缺口會很明顯,央行應該是在做‘預熱’了,維穩的信號很明顯……其實現在資金並不緊,(2019年貨幣政策)應該會更偏向松的一頭,但由於去槓桿,估計還是以結構性(寬鬆)為主。”上海一銀行資金交易員說。

報道介紹,中國央行2日晚宣佈,自2019年起,將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小型和微型企業貸款考核標準由“單戶授信小於500萬元”調整為“單戶授信小於1000萬元”。這有利於擴大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優惠政策的覆蓋面,引導金融機構更好地滿足小微企業的貸款需求,使更多的小微企業受益。

報道稱,不過方正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楊為斆表示,央行放大普惠金融的口徑和之前一系列寬信用的舉措有異曲同工之妙,是央行寬信用政策的延續,但整個貨幣政策或流動性是不是在繼續走寬,僅憑這一個信號並不足以說明問題。“我個人對未來流動性總體上是一箇中性的看法,即便這個渠道能釋放一些資金,但我覺得也要觀察央行在其他方面的對沖,比如春節跨節會導致存款的下降。現在來看,去年下半年以來,央行一直在通過比較明顯的信號來釋放資金,但同時也在一些隱秘的渠道回籠資金。”

報道稱,中國央行上週在公開市場淨投放2400億元人民幣後,本週已累計淨回籠資金1600億元。據路透社統計,公開市場本週逆回購到期總量將達到4300億元。此外,1月4日還有1000億元的國庫現金定存到期,屆時將回收等量資金。

報道稱,中國2018年12月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時隔近一年再提“完善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政策”。在稍早新創設的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之後,市場對央行再加碼定向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預期再度升溫。中國2018年共四次降準,最近一次是10月15日下調部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置換中期借貸便利(MLF),下調幅度為一個百分點。

報道認為,在美聯儲2018年第四次加息前夕,中國央行意外宣佈創設TMLF並在該品種上“定向降息”。央行再推新貨幣政策工具,表明其仍致力於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定向滴灌支持實體經濟,而美聯儲未來升息步伐趨緩,也為中國貨幣政策施展騰出更多空間。

临近春节,央行给这个群体发“红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