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薪令剛落地,明星們就想到了對付辦法

11月9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以下簡稱“廣電總局”)在網站公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遏制影視圈追星炒星的不良傾向,嚴格控制綜藝節目嘉賓片酬,加大網絡劇治理力度。

限薪令剛落地,明星們就想到了對付辦法

早前公佈的2017年中國名人收入榜單引起了網民的關注,這份中國名人收入榜單主要統計了2016年中國明星的收入情況,數據顯示,榜單前十名的收入總和近17億元,前三十名的收入超過了35億元,而前五十名的收入已近50億元。

造成明星“天價片酬”的三大現象

現象1:一線明星攀比片酬,遭製片方哄搶

現象2:視頻網站天價購劇,最關心明星陣容

現象3:製片方不重視內容,光靠明星當賣點

天價片酬的重要推手,是投資方盲目迷信“明星中心制”,堅持“只要在演員陣營上下足了功夫,賣相再差,也不愁賣不出好價錢”的投機心態。而“高片酬”帶來的最大負面影響,是對影視製作經費的擠壓。一部影視劇的成本大體分為製作成本和人力成本,製作成本包括佈景、服裝、拍攝週期、後期製作等;人力成本涵蓋編劇、導演、攝像和演員。

明星“限薪令”落地

在薪酬方面,《通知》規定,各電視上星綜合頻道19:30至22:30播出的綜藝節目要提前向總局報備嘉賓姓名、片酬、成本佔比等信息,每個節目全部嘉賓總片酬不得超過節目總成本的40%,主要嘉賓片酬不得超過嘉賓總片酬的70%。

具體到電視劇而言,每部電視劇網絡劇(含網絡電影)全部演員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如果出現全部演員總片酬超過製作總成本40%的情況,製作機構需向所屬協會(中廣聯製片委員會、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或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及中廣聯演員委員會進行備案並說明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還提出懲罰措施,如果製作機構無正當理由或隱瞞不報嘉賓薪酬情況,一經查實,由所屬協會上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視情況依法採取暫停直至永久取消劇目播出、製作資質等處罰措施。可謂是一記重拳。

 仍有明星堅持不降薪

明星高片酬從本質上反映出的是供需關係的不平衡。

頂級明星供求緊張的問題不消除,影視行業融資難的困難不解決,就難以從根本上改變演員薪酬現狀。只有看演員、導演的知名度,導致作品估值唯明星論的趨勢愈演愈烈,因此製作方不得不依賴明星,他進一步表示,“為的不是收視率,而是將這部劇賣個好價錢”。因此,名氣大、演技差的演員也通告不斷。

有不願具名的資深製片人透露,“限薪令”傳出後,有的明星根本沒降價,要求公司換個名目進行補償,更有甚者要求通過境外銀行轉賬。

“行業整頓還是需要官方干預,不能任由行業野蠻生長,目前寄希望於‘限薪令’可以長期嚴格執行,降低成本為大家帶來喘息的機會。”希望這次的限薪令能起到好的作用,將明星片酬降下來,將更多資金投向後期製作,為觀眾呈現製作精良的影視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