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萬藏漢軍民氣吞山河修築青藏公路 文

11萬藏漢軍民氣吞山河修築青藏公路 文/丁晨

1950年新中國成立之初,人民解放軍奉命進軍西藏,毛澤東主席指示進藏部隊:“一面進軍,一面修路。”11萬藏漢軍民,用極其簡陋的工具,劈開懸崖峭壁,降服險川大河,開始了氣吞山河的修築康藏公路、青藏公路的浩大工程。

青藏公路北起西寧,1950年6月動工,於1954年12月25日與川藏公路同時通車拉薩。青藏公路,全長2000多公里,翻越海拔4837米的崑崙山、5800米的唐古拉山和可可西里及壯美的藏北草原。一年四季通車,被譽為“世界屋脊蘇伊士運河”。在這壯美的景觀中,其間多年凍土地帶密集,嚴重高寒缺氧,生態環境脆弱,在世界上堪稱獨一無二,也是築路建橋必須要解決的世界難題。公路通車後,國家曾多次進行整治和改建。1975年的青藏公路改建工程,是世界上尚無先例的高寒凍土區鋪設黑色路面工程,是中國公路史上規模最大的工程。1985年8月青藏公路全線黑色路面鋪築工程基本竣工。青藏公路承擔著西藏85%以上進藏物資和90%以上出藏物資運輸任務,被譽為西藏的“生命線”。為了修建這條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3000多名壯士英勇捐軀。1984年12月25日,為紀念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通車30週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題寫的“青藏川藏公路紀念碑”在拉薩市建立。碑文中寫道:建國之初,中央授命修築川藏、青藏公路。世界屋脊,高寒缺氧,雪山阻隔。川藏、青藏兩路,跨怒江攀橫斷,渡通天越崑崙,江河湍急,峰嶽險峻。十一萬藏漢軍民築路員工,餐風臥雪,五易寒暑。三千志士英勇捐軀,一代業績永垂青史。

60多年了,當我踏上這條世界上最高的公路時,怎能忘記當年修築、改建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的英雄壯士及英勇獻身的3000多位先烈們。這其中有一個人的名字是國人不能忘記的,他就是被譽為“青藏公路之父”的傳奇英雄慕生忠將軍。慕生忠是一位身上留有27個槍眼傷疤的老紅軍,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51年8月和1953年10月,作為政委的慕生忠率領隊伍,兩次進藏運送物資,看到人員、騾馬等傷亡的悲壯、慘烈的場面,萌發了一個強烈的念頭:援助西藏建設,必須修建一條通行無阻的公路。

1954年2月,正是北方天寒地凍的季節,慕生忠裹著厚厚的皮大衣從青海來到北京。當找到有關部門要求修青藏公路遭到碰壁時,他大膽地向他的老首長——剛從朝鮮戰場歸來的彭德懷元帥請戰,要求修路。彭德懷聽完彙報,踱步走到掛在牆上的中國地圖前,抬起手從敦煌一下子畫到西藏南部,說:“這裡還是一片空白,從長遠看,非有一條交通大動脈不可嘛!”後經彭德懷轉交慕生忠的報告,周恩來總理批准了慕生忠的青藏公路修路報告,同意先修格爾木至可可西里段。隨後,彭德懷又安排蘭州軍區為慕生忠撥出了工兵、卡車、鐵鍬、十字鎬、炸藥等人員物資。1954年5月11日,慕生忠帶領他的修路壯士出發了。築路隊伍邊修路邊通車,只用了79天就打通了300公里的公路,於1954年7月30日把公路修到了可可西里。慕生忠再次向彭德懷請示報告。這一次,國家撥給了200萬元經費、100輛大卡車、1000名工兵。1954年8月中旬在翻越了風火山後,向沱沱河延伸,一次,沱沱河裡修的過水路面被洪水沖毀了,慕生忠第一個跳到河中搬石砌路。河水冰冷刺骨,在水裡站一會兒,兩腿就麻木了。可慕生忠始終站在河水最深最急的地方,整整在雪水中幹了10個小時,把路修好了。12月15日,慕生忠率領2000多名築路英雄、100臺大卡車,跨越當雄草原,穿過羊八井石峽,直抵青藏公路的終點——拉薩市。就這樣,慕生忠和他的壯士們,僅用7個月零4天的時間,切斷25座雪山,硬是將青藏公路中通往拉薩的最後的最關鍵工程,即從格爾木到拉薩1000多公里的高原公路貫通了,儘管是比較簡易的高原公路,卻創造了新中國公路建設史上的奇蹟。

可是,一代築路英雄、共和國的功臣慕生忠卻因受彭德懷冤案的牽連,被撤職批判。1979年,彭德懷恢復名譽,慕生忠獲平反解放,復出後,他第一個要求,去青藏公路看看。1982年5月,這位72歲白髮蒼蒼的老將軍來到了他朝思暮想的格爾木說:“我死後,你們把我的骨灰撒在崑崙山上,讓青藏公路上隆隆的車聲伴隨著我長眠。”1994年10月19日,享年84歲的慕生忠將軍逝世。

2006年7月1日,當與青藏公路比肩而行的青藏鐵路從格爾木向拉薩開出第一列火車呼嘯而過的時候,我們不禁想象,它也許在向長眠在崑崙山上的慕生忠將軍和築路英烈們鳴笛致敬!60年來,一條悲壯大道,一代英靈之精神和業績,將永遠鼓舞今日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英勇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