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几年前的唐山多有钱?晒“家底”的时候到了!

作为GDP常年稳居河北省前列的城市,“有钱”似乎已经成为了唐山的标签之一。其实,早在六十多年前,唐山的“土豪”属性就已显露头角,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过程中,对河北省乃至全国都承担着“排头兵”的角色。

今天大牌哥就带大家回顾唐山市第一个五年计划。

什么是第一个五年计划?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1953年至1957年,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根据党的过渡时期总任务提出的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唐山作为工业城市,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在河北乃至全国起到过重要的经济支撑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出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唐山是工业城市,三大改造任务艰巨,但是唐山市党委和政府按照国家政策,对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特别是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利用、限制、改造”的和平赎买政策,成功地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成了全民所有制,对民族资本家实行了“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把其中绝大多数人改造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顺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并较好地完成了第一个五年国民经济计划。

初显头角的唐山

这份由唐山市统计局绘制的《唐山市第一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概况》一卷,由前言、综合、工业、基本建设、商业、农业等11部分组成,主要内容是全市人口、工业、农业、基本建设、商业、文化卫生、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概况。

六十几年前的唐山多有钱?晒“家底”的时候到了!

《唐山市第一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概况》

前言介绍了中共唐山市第一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之前,为便于代表们较全面地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唐山市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市统计局特将唐山市第一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加以整理,绘制了图表供作参考。在图表制作中采用了绝对数和相对数两种表现形式,在相对数中,以1952年为基数加以比较。

六十几年前的唐山多有钱?晒“家底”的时候到了!

六十几年前的唐山多有钱?晒“家底”的时候到了!

从图表中,可以清楚看到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全市各项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全市人口

1952年共计564500人,1957年785241人,每年平均增长5.5%。

生产概况

工业总产值1952年25607.3万元,1957年49604.2万元,平均每年增长速度14.14%;工业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1952年3940元,1957年8918元,平均每年增长速度17.70%;手工业总产值1952年达1439.2万元,增长率94.22%,1956年3102.4万元,增长率97.57%,1957年3284.31万元,增长率为98.54%。

六十几年前的唐山多有钱?晒“家底”的时候到了!

唐山市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总产值增长情况

基本建设

投资情况:五年投资总额32038.4万元,1952年投资3018.8万元,1957年投资8575.4万元,年平均增长率31.61%。

六十几年前的唐山多有钱?晒“家底”的时候到了!

农业生产状况:稻谷、小麦、玉米、花生等几种主要农作物1952年总种植583662亩,1957年总种植549508亩; 粮食总产量1952年11978万斤,1957年15589万斤。

六十几年前的唐山多有钱?晒“家底”的时候到了!

税收情况:1952年3211.9万元,1957年5489.2万元。

储蓄余额:1952年514.5万元,1957年1390.5万元,增长170.3%。

交通运输情况:公路客运1953年105.09万人,1957年268.43万人,增长155.4%;公路货运1953年58300吨,1957年171025吨,增长193.35%。

六十几年前的唐山多有钱?晒“家底”的时候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