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敬畏生命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

火爆今年暑期檔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可以說是近十年來國產電影少有的驚豔之作,也是中國電影的良心之作,有溫度,有情懷,直面現實,戳痛神經,直抵人心,發人深省,具有極大的藝術價值,也有巨大的社會意義。

《我不是藥神》:敬畏生命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

這部電影是溫情與細膩的,但它不是強行催淚的泛濫,立體走心的角色,細膩感人的細節,手法嫻熟的剪輯,讓整部電影如行雲流水般演繹著黑色幽默,在真正的殘酷與悲憫中直面現實,敬畏生命。宗白華在他的《藝境》一書中寫道:“悲劇和幽默都是‘重新估定人生價值的’,一個是肯定超越平凡人生的價值,一個是在平凡人生裡肯定深一層的價值,兩者都是給人以‘深度’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就是一邊搞笑一邊催淚,在悲劇中關愛生命,在幽默中敬畏生命。

《我不是藥神》:敬畏生命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

這部電影是真正意義上的現實主義作品,關注底層社會,關注普通人群,關注大眾疾苦,不再是高高在上,也不再是隔靴搔癢,而是真正的沉下去,走進去。慢粒白血病,一種可以摧毀一個幸福美滿家庭的疾病,看著那帶著口罩的一張張冷漠的臉龐,內心是悲酸的,昂貴的醫藥費幾乎摧毀了他們活著的希望,而那未被口罩遮住的一個個流露著渴望活著的眼神是讓人震撼的,那是對生命的渴望,對生活的眷戀,他們只是生病了,他們可能吃掉了房子,吃垮了家庭,吃出了鉅債,但他們還是渴望活著,這並沒有什麼錯。而在金錢至上的賣假藥的藥販子張長林眼中,這這世上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他們為了金錢可以把毫無作用的假藥吹噓的天花亂墜,他們已經喪失了作為人的基本良知。

《我不是藥神》:敬畏生命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

面對那在困苦中掙扎的生命,不是所有人都泯滅了良知,失去了底線。程勇,一個普普通的小人物,上有老下有小,開著一家印度神油店,過看入不敷出的日子,妻子跟他離了婚,想帶著孩子移民,他沒有錢爭奪兒子的撫養權,沒有錢給臥病在床的父親治病,在生活的困頓中頹廢潦倒的掙扎著。他渴望賺錢,有了錢他才能把兒子留在身邊,才能贍養被病痛折磨的父親,所以他接受慢粒白血病人呂受益的提議,去印度買一種叫“格列寧”的藥帶回來賣給病人,他的目的很簡單,只是賺錢,只想賺錢解決自己生活的危機,五百塊錢一瓶的藥賣五千塊錢,真的是相當暴利。很快,他自己賺了錢,跟著他的那些病友群群主也賺了錢,而且那些病人也有便宜的藥吃了,相對於接近三萬塊一瓶的正品藥來說五千塊錢一瓶已經很便宜了,儘管對那些病人來說還是有些貴,但是這時的程勇還只是一個想賺錢的普通人,至少這藥是真的,對病情是有幫助的。但是,好景不長,迫於威脅,也出於自保,程勇拿到張長林給的錢後金盆洗手不幹了,用那些錢開起了服裝廠,做起了正正經經的生意。

《我不是藥神》:敬畏生命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

然而,那些病人卻再次陷入了絕望,張長林把藥價一抬再抬,致使他們再也負擔不起了,呂受益最終自殺了,這極大的觸動了程勇,看著那些病人用渴望的眼神望著他,他內心的某些東西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個時候他的世界不再只有他自己,他又開始買印度“格列寧”賣給那些病人,而這次只賣五百塊錢一瓶。藥是真的,但是警察局長說:“走私進來,沒有列入醫保手冊,那就是假藥。”儘管程勇是在救人,但是法理不容人情,他依然是警察追捕的對象,黃毛彭浩為了掩護他在逃避警察的追捕中意外車禍死了,這對程勇的打擊是巨大的。這時,印度也停止生產這種藥了,但在零售店可以買到,不過是兩千塊錢一瓶,程勇還是買了,而且買回來還是五百塊錢一瓶賣給病人,儘管他最後還是承擔了三年牢獄之災的後果,但他的內心是無悔的,是踏實的,至少他的努力救了一部分病人,更重要的是推動了醫療體制的改革,讓更多的病人可以吃得起藥,治得起病,他在我們心中已然是一個了不起的大英雄了。

《我不是藥神》:敬畏生命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

一個小人物成長為一個大英雄,縱然我們看到了生活的悲苦,看到了生命的悲情,看到了在困苦中掙扎的悲歌,但是我們也看到了良知的發現,人性的覺醒,那是對生命的禮讚,對生命的信仰,對生命的敬畏。敬畏生命才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對生命的渴望才是對生活最好的期待。

《我不是藥神》:敬畏生命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