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頭看2018丨關於新制造,馬雲、郭臺銘都說了什麼?

回头看2018丨关于新制造,马云、郭台铭都说了什么?

新年伊始,站在2019年的開端,回首過去一年,貿易戰加劇,資本寒冬,企業裁員倒閉,製造業也遭遇了多輪衝擊。億歐在拜訪中南創投總經理劉傑時,他表示,企業只有在冬天播種,才能在來年春天才能有所收割。製造業當然也不例外。

2018年,阿里巴巴董事長馬雲、富士康董事長郭天銘頻頻出現在發佈會、一線網點等多個場合,新鮮觀點、行業評析、未來發展規劃等金句更是縈繞耳邊。

為此,億歐新制造特總結了今年部分大佬言論,與讀者共同回味那些經典時刻。

“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十八世紀中葉開啟工業文明以來,世界強國的興衰史和中華民族的奮鬥史一再證明,沒有強大的製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

-中國製造2025

阿里巴巴馬雲

在2018杭州·雲棲大會上,馬雲表示新零售之後的下一個浪潮是新制造。他認為,新制造是基於DT時代思想的製造業,是製造業和服務業的融合。定義新制造的標準是,按需定製,個性化,智能化。未來成功的製造業一定是用好互聯網,一定是IoT,一定是雲計算、大數據的新型製造業企業。他提出了以下幾大觀點:

1、 新制造很快對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製造業帶來席捲性的威脅和席捲性的機會。

2、未來十到十五年,傳統制造業企業將會非常痛苦,不擁抱新制造業的企業,就如同盲人開車。

3、新制造的競爭力不在於製造本身,而是在於製造背後的創造思想、體驗、感受以及服務能力。

4、新制造不是大企業的獨家專利,而會變成中小企業的制勝法寶。

富士康董事長郭臺銘

自2018年6月,富士康旗下的工業富聯上市後,郭臺銘頻頻在媒體面前為自家工業互聯網品牌站臺。在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郭臺銘在接受採訪時說:“商業互聯網開始慢慢走向工業互聯網。從馬雲演講中提到的"新零售之後,新制造是關鍵"來講,新零售走到新制造中,新零售就是商業銷售互聯網,而新制造就是工業互聯網。”

格力董事長董明珠

12月16日,董明珠在參加人民日報新媒體《起點》演講時表示,

製造業的崛起,才能真正改變世界。如果都去做互聯網,沒有實體經濟的支撐,是不行的。互聯網必須要有實體經濟的支撐,才能實現真正的完美。

韓都衣舍董事長兼CEO趙迎光

柔性供應鏈,是製造端在大批量生產和小批量生產之間的任意切換的能力。在12月17日的2018新網商峰會——新制造論壇上,趙迎光從互聯網品牌商的角度分享了個人觀點:“其實我們解決供應鏈柔性的關鍵,不在於我們無限追求製造端、物流端和供應端的要求,解決問題的關鍵應該在品牌商內部。解決方案是打造柔性供應鏈整個系統的牛鼻子。”他表示,從未來發展方向來看,牛鼻子是內部決策系統。當數據文明全面取代工業文明的時候,基於智能運營的組織創新,必然是未來企業競爭力的源泉。這也是解決供應鏈柔性的核心。

TCL董事長李東生

在2018年中國製造業創新大會上,李東生表示,將智能化作為 " 中國製造 " 新優勢,要加強在智能製造領域的產業協同合作,形成智能產業生態鏈,共同搭建開放融合、共享共贏的智能製造研發平臺。他認為,中國製造業由大變強,關鍵是將智能化技術作為推動升級的核心驅動力。

中國製造業創新首先要實現產品創新,其次要構建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和大數據的能力。

海信董事長周厚健

3月份,周厚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的製造業在低端行業沒有空間了,因為中國的勞動力價格已經遠遠比很多國家都要高了。很多國家雖然勞動力價格很低,但是勞動力的素質和對研發技術、對製造技術的積累遠遠不如中國。中國改革開放40年從低成本開始積累,積累到現在,研發人員的低成本,工程技術人員的低成本實際很可觀了。所以我認為只要中國的製造企業盯住了中高端,最少還有20年的黃金時間,但是如果說這些企業走不到中高端的話,一點兒生存的可能性都沒有。”

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

1月份,方洪波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2008年之前,中國製造業成功的原因和發展模式都是一樣的,是依靠中國的低成本優勢和發達國家之間的成本差異,迅速地從低端製造業發展起來。”對如今失去人口紅利的中國製造業,方洪波提出了應對方法,即尋找新模式以及新的持續發展能力。

他認為,企業轉型首先要建立新的成本優勢,然後培養建立差異化能力,最後,企業還要做商業模式創新。

海爾董事長張瑞敏

近日,張瑞敏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今後我們還是要創新,但是今後的創新和過去的創新可能不在一個層次上。因為過去我們的創新大體上還是走在別人已經有的路徑上,但是今後我們必須要自己開創出新的路徑,我們應該從原來的跟隨者變成引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