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做村民貼心人——記富縣直羅鎮姜家川村第一書記緱雪峰


樂做村民貼心人——記富縣直羅鎮姜家川村第一書記緱雪峰

●●緱雪峰經常幫村民劈柴挑水

80後的緱雪峰是富縣上千名扶貧幹部中的一員。今年3月份作為縣政協辦的一名普通幹部被選派到直羅鎮姜家川村擔任第一書記,到現在已有快300天了。

比起剛到村上時的生疏和不適應,如今的緱雪峰對村裡的情況已經瞭如指掌,“陶奎是我村的產業大戶,他家的110畝玉米今年能收入10來萬元;趙朝喜養了90餘頭豬,預計產值20餘萬元,他們都是我村貧困戶中的致富帶頭人;最讓我高興的是魏勝輝今年也訂婚啦……”

過去的“爛泥灣”如今的“小江南”

姜家川村位於直羅鎮北川,地處大山腹地,僅有一條柏油路通往村外。村裡有鳳凰頭、石咀、鐵廠三個村民小組,川道狹長,住戶分散。“這些年,採油廠在咱村開採石油,老百姓做飯方便了,家家都有暖氣了,可是,來來回回的油罐車,把村裡唯一的柏油路都壓壞了。”“可不嘛,咱村蘋果樹這幾年見了效益,這路坑坑窪窪的,等拉出去都顛壞了,哪個果商還敢來啊!”……剛到村上開會,村民就提出了修路問題。緱雪峰認真記錄著村民的意見,心裡已經有了打算。

“修路是當前最重要的事,只有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才能帶領群眾們一起致富。”三個月後,在緱雪峰和包扶單位的積極協調下,為村裡硬化道路4.2公里,維修村道10公里,安裝路燈6盞……

“過去是‘爛泥灣’,如今是‘小江南’,水泥路通到了家門口,別說下雨天,現在有了路燈,晚上都能出去串門了。”姜家川村黨支部書記曾繁富打心眼裡感謝這個第一書記。

做優做活產業增加群眾收入

緱雪峰深知,產業致富是根本。

姜家川的主導產業是玉米,產業結構單一,群眾收入受限,所以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新型產業是必走之路。

年初,在縣科技局和鎮政府的引導下,緱雪峰通過網上搜索查詢,並親自前往安塞區實地考察,瞭解到巨菌草具備種植簡單、適合在當地種植、經濟效益高等特點,在聯繫好銷路後,他和工作隊及村“兩委”班子商議決定,在村裡推廣巨菌草種植。

剛開始,群眾不認可、不支持,積極性不高。“一遍說不通就再說一遍,兩遍說不通就解釋三遍四遍。”在緱雪峰看來,做通農民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耐心。“雪峰可真軸啊,加上地裡碰到的那一次,都給我講了五次了。”貧困戶老唐說,“不過,如果今年我那12畝巨菌草賣個好價錢,我就得好好謝謝他哩!”

翻開緱雪峰手機的微信朋友圈,不是在幫村民賣土蜂蜜就是在賣自釀酒。“他給我們聯繫養蜂專家,建立養蜂交流微信群,舉辦燒酒推介會,今年的慶豐節和開鐮節上村民都賺了不少。”說起緱書記,村民們無不稱讚道。

扶貧先扶志樂做村民貼心人

說起魏左榮,緱雪峰總是能想起剛走進他家的一幕,院子裡東一塊爛菜葉子,西一堆雜物,雞糞隨處都是。走進房間,昏暗的環境伴隨著一股子黴味撲面而來,炕上的破棉被和衣物混著堆成了一座小山。

老魏是村裡多年的兜底貧困戶,腦溢血後遺症讓他喪失了勞動能力,家裡的重擔便落在了76歲高齡的老伴身上。為了徹底解決老魏家的困難,包扶單位去年為老魏家在縣城申請了一套安置房。而老魏的兒子魏勝輝,去年也應聘到了延能化集團,月收入5000元左右。

今年年初,老伴不慎摔倒,胯骨骨折,家裡的雜活無人打理。緱雪峰走訪中發現,老兩口的心病在兒子身上。

“我們老兩口都這麼大年紀了,兒子也不小了,卻連個媳婦都找不到。我們家這個情況,哪個女娃娃願意進門吶!”

看老兩口這樣,緱雪峰時不時地去開導,幫忙劈柴提水,打掃院落,張羅給他兒子說對象。前半年,聽老魏說兒子找了個女朋友,緱雪峰和工作隊及村幹部一商量,決定先給老魏家把屋子收拾了。說幹就幹,報紙糊牆,農具歸類,從鎮民政辦抱來新被子褥子,徹底來了個大掃除。打掃後的屋子窗明几淨、煥然一新。6月份,魏勝輝訂婚了,老魏心裡的大石頭總算是落地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如今再去魏左榮家,房子雖然簡陋但收拾得乾淨整潔,物品擺放整齊。“等到明年縣城的新房子裝修好後,就要給兒子結婚了。”如今的老魏也有了幹勁,“吃自己的飯,流自己的汗,自己的光景自己過。”

在緱雪峰的民情日記本扉頁上有這樣一句話:當我離開這個地方時,我希望給村民留下的是另一番天地,帶走的是問心無愧。這是他的期望,更是他的動力,而他也將繼續在這個山溝溝裡和村民們一起耕耘,一起奮鬥,開創更加美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