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挑選意外險?抓住這三點就夠了

每天刷微博瀏覽新聞,都會看到不少意外事故的報道。火災、車禍、溺水,這些突如其來的“災難”奪走的不僅是一條鮮活的生命,更是一個幸福的家庭。

霍金在《時間簡史》中說:上帝不僅投擲骰子,有時還會把骰子擲到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去。宇宙萬事萬物,都充滿了不確定性。很多意外事故,根本無法預防,我們唯一能做的便是儘可能減少事故發生後的損失和傷害。

所以,我們就來談談如何通過意外險,來規避相關風險。

如何挑選意外險?抓住這三點就夠了

01

意外險保什麼?

意外險責任簡單,通俗點可以理解為:一旦發生意外事故,便可通過意外險獲得相應賠付。但此處所講的意外,和我們日常所說的意外存在很大不同。

保險定義的“意外傷害事故”是指:遭受外來的、突發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使被保險人身體受到傷害的客觀事件。這樣一來,一些我們以為的意外事故便不能通過意外險獲得賠付了。

例如:中暑、高原反應和猝死,均不在意外險保障範圍之內。醫學上,中暑被定義為一種疾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故不屬於意外;同理,高原反應在一定程度上也可預見,不屬於意外;世界衛生組織對猝死的定義為因自然疾病而造成的突然死亡,故也不屬意外。


意外險能不能賠,關鍵看造成傷害的起因是什麼。常見的交通事故、摔傷燙傷、意外溺水、高空墜物等均屬意外傷害,可通過意外險獲得相應賠付。

由此可見,意外險僅對由於非本意的、外來的、突發的傷害進行賠付。一般情況下,由疾病所造成的死亡或殘疾,不符合意外險理賠條件。

如何挑選意外險?抓住這三點就夠了

02

意外險有哪些分類?

根據不同的保障對象,意外險可分為綜合意外險、旅遊意外險、高危職業意外險。


綜合意外險:這類保障最為常見,保障較為全面,無論是交通意外還是自然災害,均可保障;旅遊意外險:高危職業意外險:針對職業風險較高人群所設計的意外險,如消防員、飛行員、高空作業者等,這類人因職業關係通常無法投保普通的綜合意外險。

投保時,依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但不管側重何種保障,小銘建議只買一年期消費型意外險就足夠。

它的特點是同等保額下,保費較低,性價比極高,用小保費撬動大保額的槓桿作用也最明顯,本文所探討的意外險均屬這一範疇。

如何挑選意外險?抓住這三點就夠了

03

意外險重點關注哪些保險責任?

意外險重點關注以下三種保險責任:意外身故/傷殘、意外醫療、住院津貼等。

1)意外身故/傷殘

身故/傷殘是意外險的主要責任,因意外導致的死亡或傷殘,保險公司會根據合同一次性給付約定的賠償金。

所以,這部分責任應重點關注保額。理論上,預算充足,保額越高越好。

具體來講,成年人保額建議30萬-100萬,可根據自身情況按需配置。而根據國家規定,0-9歲未成年人身故賠付不得超過20萬,10-17歲未成年人身故賠付不得超過50萬。也就是說,0-9歲的兒童即使投保了100萬的保額,出險後最多賠付20萬。

意外險可重複賠付。如果想要更高保額,可在不同保險公司投保多份意外險,出險後,各保險公司按合同分別賠付,多重保障,互不影響。

2)意外醫療

大部分意外事故,都不會嚴重到致死或致殘,但無法避免醫療費用的支出,故意外醫療理賠率相對較大。此部分需重點留意免賠額、報銷範圍(是否限制社保內用藥)、報銷比例以及就醫範圍。


免賠額:越低越好,最好選擇0免賠,減輕個人醫療費用負擔。報銷範圍:最好選擇不限制社保內外用藥,不在社保目錄內的進口藥物、器材也可賠付,保障就醫質量。報銷比例:越高越好,最好選擇100%賠付。就醫範圍:一般為三級及以上公立甲等醫院普通部,這對大多數人來說已足夠。如有特殊需求,可酌情配置全球範圍內就醫的高端保險。

3)住院津貼等

相比前兩個核心必備保險責任,住院津貼就好比錦上添花。類似保險責任還包括救護車費用、交通保障、猝死保障等。

小銘認為這些都屬“有則更好”的保障,如果預算充足,當然是保障責任越全面越好。

總體而言,購買意外險時首先應考慮自身條件,即所處職業和年齡是否符合投保條件,再根據自身預算決定投保責任:

意外身故/傷殘>意外醫療>住院津貼等其他保險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