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們看范冰冰,都是一個美國人策劃的大陰謀?


原來我們看范冰冰,都是一個美國人策劃的大陰謀?


今天很想聊聊“細思極恐”。

細思極恐,是種什麼效果?是那種乍看不經意,仔細想想便被驚得收縮了瞳孔的感覺。

這些天看到幾篇文章,《奶頭戰略,細思極恐》《奶頭戰略,溫柔下的絕望》《奶頭戰略,摧殘中華民族的根基》……光看標題,不少人已經被嚇到了。可以預見,“震驚體”已經讓人產生了視覺疲勞,陰魂不散、一脈相承的“細思極恐體”將成為新任接班人。

原來我們看范冰冰,都是一個美國人策劃的大陰謀?

原來我們看范冰冰,都是一個美國人策劃的大陰謀?

有些文章還在開頭十分貼心地“科普”了奶頭理論:


原來我們看范冰冰,都是一個美國人策劃的大陰謀?



一個美國人提出了一套理論,目的就是要搞垮中華民族,而且他還在逐漸“得逞”,簡直十惡不赦。文章還以十分牽強的邏輯佐證了這樣一個結論:遊戲、明星、娛樂新聞都是有害的,是陷阱,是吞噬掉大家獨立思考能力的惡魔。

還好有較真的人。傳播學研究者 @方可成 通過谷歌搜索 tittytainment 這個詞,發現出來的結果大多是中文或德文的。原來,最早介紹這一“理論”的,是兩名德國記者,漢斯·彼得⋅馬丁和哈拉爾特⋅舒曼。據說,當時他們得以參加在美國舊金山的費爾蒙特酒店舉行的一場會議,布熱津斯基是與會者之一。會後,他們將見聞寫在了《全球化陷阱(Die Globalisierungsfalle: Der Angriff auf Demokratie und Wohlstand)》一書中,這是針對這一理論唯一的源頭信息。而在維基百科的英文版本(維基百科的英文版本被視作最嚴謹的版本)中,並未找到這個詞條。

加之 “titty” 在英文中是個並不正式的詞彙,所以這套理論實則有待考證。

將其作為證明明星、網紅、抖音等有害的論據,也難以令人信服。

實際上,通讀此文就能明顯感受到,這篇文章論調極其老套,陰謀論氣質濃郁,如今再次被翻出來,大約是因為范冰冰陰陽合同案塵埃落定,近九億的鉅額罰款佔了兩天熱搜,不少自媒體藉機吸收流量之舉。

文章的營銷邏輯也很好理解:當司空見慣的現象被指背後有了不得的所謂“真相”,並拿出一套普及性不高的理論作依據,再配幾張“始作俑者”面色陰鷙的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論述下來,所達到的效果已經不是煽風點火,簡直是鼓風機。

鼓吹這一理論的人,自己站在高處作貌似清醒的痛心疾首狀,一邊收割著流量一邊為讀者製造恐慌和焦慮。

而吃瓜群眾們浸在互聯網大缸多年,為啥還願“細思極恐”?一項針對陰謀論的心理學研究認為,相信陰謀論是人們對不確定世界的一種應對機制——有人為自己的不安與迷惑找到了一個似乎說得通的理由,還將自己身上的責任以及必須付出的辛苦推的一乾二淨,當然是多數人喜聞樂見的。不過,不少人在轉發此文時,表示從此“拒絕被娛樂”;但聽到李晨為范冰冰發聲時,還是要扭過頭問一句,他怎麼說?

這就很誠實嘛。


原來我們看范冰冰,都是一個美國人策劃的大陰謀?



現如今有兩種現象非常有意思,科學家得不到關注,一會怪明星網紅,一會怪小鮮肉,一會怪記者,一會又要怪一些國外很長的名字;人們失去獨立思考能力,一會要遊戲買單,一會要微博買單,一會要抖音買單,一會又要一些國外很長的名字買單。

針對這些月經話題,觀瀾君曾多次單獨發文討論: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看看明星,調劑生活,放鬆身心,怎麼就不堪了呢?只看到有人在機場堵愛豆,殊不知深山老林還有埋頭髮奮的科研工作者呢。

大家看幾個明星,不過是因為看得懂罷了。這也是現代大眾傳媒發展的必然產物,人們自然會把注意力投向這些光彩照人的形象上。但這沒什麼,畢竟在明星身上投射自己的一點生活期待,才是多數人的常態。

至於痛心疾首的人,最好也消消氣。這麼容易就把風氣帶壞了?說實話,“你只能看這個,不能看那個”的道德綁架才是最壞的風氣。這種強制,看似是一種所謂正能量的引導,實則是對全社會的道德綁架,彷彿不如何如何社會就會如何如何,也必然將社會引入道德空虛,充斥著假大空。

追逐科學家還是流量明星並不重要,更偏愛哪一個也並非罪過,不要讓道德綁架佔據了生活的全部,人各有志、各得其所的社會才是人人嚮往的美好社會;人人有根據自己的口味喜好選擇關注什麼的權利,才有美好生活。

量子糾纏領域的科學家潘建偉曾公開說過這樣一個事例,他去阿爾卑斯山脈旅行,在當地鄉村碰到一位80多歲、坐輪椅的老太太。當這位老人瞭解到潘建偉是從事量子隱形傳態研究的時候,脫口而出:“我知道你的研究工作,我讀過你們在《自然》上發表的論文,我盡力了,但是沒看懂。”一個坐輪椅的老太太,可能生活都無法自理,但仍然保持著對科學的興趣。實際上,正是輕鬆自由、從容不迫的環境,才能催生出對於科學知識與真理的真正熱愛,這樣的文化氛圍才是滋生大師、滋生深層次發現的極好土壤。

據觀瀾君統計,對奶頭理論“細思極恐”的不少自媒體大號,僅靠著從各種角度消費范冰冰一人,就造出了不少十萬加,其精神分裂程度可想而知。再探討“注意力經濟”已是老調重彈,但如今看來,注意力經濟仍然是個中性詞,上述文中所批判的博眼球的網紅明星,與此等灌輸毒奶鼓動社會情緒行為的流量變現邏輯並無不同。

但從所造成的社會影響上看,前者無非讓人感覺消磨了時間,後者卻以自己都辨不明是非的論調愚人心智,甚至煽動民族情緒。與之類似的,還有諸如《世道是怎麼變壞的》以及《被XX毀掉的中國女人/男人》等套路文。其共同點如出一轍:

門檻低,好理解;乍看正義凜然,實則沒什麼價值觀,唯一堅定的即是:不怪我,都怪你們。這種情緒的可怕之處在於,以無端憤懣消解人的質疑、希望,消解個人奮鬥與理想主義。

要承認,娛樂是人的天性。從遠古壁畫上走下的篝火歌舞,現已轉向更豐富的載體,拓展出更豐富的方式。娛樂需求在技術落後、物質匱乏的年代或許會退居二線,但人類早已走出了山洞,走出了大峽谷,生產力的發展所提供的多樣化選擇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尺,倘若連合法範圍內的愛好、休閒娛樂都要“細思極恐”一番,難得的休閒要被“計劃”,人人將個人精神需求自發自願地被“專制”,那才是真正值得恐懼的事情。

互聯網的發展,讓互聯網企業不斷思考平臺與受眾之間的關係。它也讓我們思考,我們與社會之間的互動方式。這既是陣線的轉移,也是思維的開放與變革。

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說到底,不管被喂到嘴邊的是什麼奶,擁有常識、知識以及基於此之上的判斷力,在篤定的人生觀中自由發展,才不會總是“細思極恐”。


原來我們看范冰冰,都是一個美國人策劃的大陰謀?



• end •



觀點流

有價值的觀點在流動中聚合

觀點 · 聚合 · 價值


主編 | 劉 昆

副主編 | 龔孟關

撰文 | 張 揚

※本號內容專屬於光明日報 · 觀瀾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