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亦凡的珠寶生意

12月28日晚8點,一家潮品店鋪在天貓旗艦店開業悄悄上線,貨架只有9款商品。

8點零5分,耳釘銷量賣出42件,項鍊賣出14件;又過了20分鐘,耳釘已售罄。梅格妮們歡呼尖叫著衝進店鋪裡挑選、下單、付款,為這家“生而不同”的網店創下了一夜清倉的銷售業績。

這家店名為A.C.E,是當紅歌手、演員吳亦凡剛剛創立的個人潮品配飾品牌。

據瞭解,這家新店首發推出的系列皆為珠寶飾品,其中不少款式為“吳亦凡同款”,其售價均在580-19800元人民幣之間。而購買的主力軍絕大多數都是吳亦凡的粉絲們。

這次,愛戴大金鍊子的吳亦凡,終於把愛好變成了事業,做起珠寶生意來了。


吳亦凡的珠寶生意



A.C.E品牌,全稱為Accessory Culture Evolution,含義是“配飾、文化、革新”,是由吳亦凡為自己命名的珠寶品牌。這回,吳亦凡可是既當老闆又當品牌創意總監,立志要在珠寶配飾行業裡分一杯羹了。

12月26日,A.C.E品牌官方微博就發佈了該品牌的第一支宣傳短片。短短10秒的宣傳片,粉絲們卻迅速捕捉到了品牌背後吳亦凡對他們深沉的愛。原來,A.C.E是吳亦凡22歲生日時粉絲送給他的一隻羊駝玩具的名字。

粉絲們被吳亦凡的“念舊”與“長情”打動,在 A.C.E店鋪上線後的2個小時後,店鋪粉絲就直逼4萬,所有貨架也一夜清空。

此事一出,網友立刻分成兩撥陣營,開始互噴。在一些網友看來,有些粉絲就是“錢多人傻”,大概只要是吳亦凡的——不管好不好、值不值,都照單全收,簡直“無腦”。


吳亦凡的珠寶生意



但也有相當一部分網友,其中既包括吳亦凡的粉絲也包括路人卻覺得,“吳亦凡的設計理念很酷啊”,喜歡就買,何必酸來酸去?


吳亦凡的珠寶生意



話說,明星店的生意真得好做嗎?

近些年,在積累一定人氣後推出個人品牌的明星不少。但由於種種原因,大多數明星店都不溫不火。吳老闆的珠寶生意雖然贏了個頭彩,但後勢如何,還不太好說。

02


珠寶生意不好做,但吳老闆帶貨的本事再加上背後的靠山,想要打造出一個品牌並非難事。

A.C.E品牌旗艦店的營業執照信息顯示,品牌持有者為天津星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法人代表孫小義,其中幸運如我(北京)珠寶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5%,吳亦凡持股比例45%。


吳亦凡的珠寶生意



在幸運如我的股東名單上,出資50萬元、佔股比例為10%的天津金米投資合夥企業格外引人關注。據悉,天津金米投資成立於2014年,主要參與小米集團公司的對外投資項目。

這就表明,星運文化持有的A.C.E品牌的創立和小米有著密切的聯繫。

小米會和吳亦凡合作共創明星品牌,這事一點也不意外。原因大概有二,一是出於吳亦凡和小米的品牌代言關係,二是出於“小米生態鏈”的需要。

自2016年7月起,吳亦凡擔任了多款小米手機的代言人。在吳亦凡27歲生日的當天,小米還發售了小米Note3吳亦凡限量版為其慶祝生日。作為生日禮物,該款手機背部刻上了Kris Wu,另外還配有獨家畫冊、金屬銘牌、定製主題及全球限量編號,規格可謂空前。


吳亦凡的珠寶生意


另外,“小米生態鏈”於2013年開始著手佈局。截至目前,由小米科技、順為資本、雷軍投資的小米生態鏈企業已超過100家,涵蓋手機周邊、智能硬件、生活用品等多個行業,其中大部分項目圍繞用戶生活場景開發。

有小米保駕護航,A.C.E品牌的未來似乎多了一層保障。

03


近些年,明星店開的不少,但把店搞得有聲有色、風生水起的,陳冠希算是一號。

15年前的香港,一位懵懂少年開創了華人潮牌的新篇章。當荊棘,絲綢,世界末日,天書等一個又一個讓你如數家珍的經典設計元素被國內外消費者所認可,CLOT的名號才真正走到世人眼前。

無限期退出娛樂圈後的陳冠希說,他想做點不一樣的東西。於是,他不顧父親的反對與質疑,投入250萬港幣,創立了潮流品牌CLOT。


吳亦凡的珠寶生意



和其他明星店不太一樣,陳冠希品牌中的個人印記並不強烈。欣賞或認同其音樂或其他風格的粉絲,或許能將喜好延續到某件印花T恤甚至整間門店的其他產品上。據說,CLOT的一些T恤不僅和藝術家合作,還像藝術品一樣限量75件發售,而且不再重印。

現在,CLOT與NIKE、阿迪達斯等一線品牌合作,年營收達6000多萬,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潮牌。

但這並不能說明,明星店都如此火熱。

周杰倫和朋友合開的潮店PHANTACi,據說是借鑑了了網上的經營模式。在宣傳方面,周董下足了工夫,不惜重金投入。目前來看,雖然效益不錯,但與巨大的成本投入相比較,總體上還是入不敷出。

人送外號“黃小廚”的黃磊與主持人孟非於2017年合開了“黃粱一孟”的火鍋店,在開業之際以一盤毛肚198元引爆話題。但一年之後,該店2018年12月3日正式閉店。


吳亦凡的珠寶生意



明星效應下,明星店往往在剛推出時會迸發出強大的爆發力,呈現出一片生機。然而,想要把明星店經營好,靠流量似乎非長久之計。

04


看準自身的流量可以變現,精明的明星們紛紛加入投資大軍,每個人都想在自己最具“帶貨能力”的時候,為自己留一份產業。

但因常被指抄襲、創意不足等,明星店的流量變現之路似乎並不如想象中那麼平坦。


吳亦凡的珠寶生意



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吳亦凡、鹿晗等一眾“小鮮肉”成為了中國第一代真正意義上的流量明星。

在粉絲經濟的年代,“明星+設計師”的方式重新劃分了時尚行業的蛋糕,潮牌是明星販賣個人品位,實現流量變現的最佳突破口。

因此,在明星店開業之初,有明星光環加身,為餐廳帶來巨大的流量並非難事。不過,當流量變現模式似乎成了固定套路,明星店也逐漸忽略了:效應或許能帶來一時的風光,但長久發展還得靠真材實料。

之前《女裝日報》曾分析表示,一些明星全球範圍內雖然知名度很高,但帶貨能力似乎開始走低,商業轉化率反而低於另外一些小眾博主。

但也有專家表示,明星店已經打響了泛娛樂在實體商業中的第一槍,未來泛娛樂生態與實體商業將會出現更多的碰撞。明星店作為最佳流量入口,將會為實體商業帶來富有想象力的發展空間。

這也就是說,吳亦凡的個人品牌能否在粉絲追捧的基礎上“出圈”,還要看品牌是否有穩定持續的客源和優良的質量口碑來維持商品的信譽度和生產成本,絕不僅僅是依靠流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