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指遠月合約持倉量大增 長線資金正佈局A股?

自2018年12月2日股指期貨“松閘”以來1個月內,市場已呈現兩大新特徵:一是成交量和持倉量均有較大增長,增幅均在20%左右;二是IF、IC兩大期指的遠月合約持倉量較此前明顯增加。業內人士表示,三大期指持倉量和成交量普遍增加是保證金比率下調、交易手續費下調及日內交易手數限制抬高後的正常市場反應;而遠月合約持倉量大增很可能是長線資金在加速佈局,機構投資者套保需求提升所致。

從成交及持倉看,三大期指較“松閘”前都有明顯增長。選取1月3日交易數據,相較2018年12月3日(“松閘”後首個交易日),IF、IH和IC期指總成交量分別增加了17.6%、10.6%和19.0%,總持倉量也有明顯增長,增幅分別是22.4%、22.3%和21.1%。

期指“松閘”1個月以來,部分注重對沖策略的私募機構表示,將更加積極地參與期指交易。上海申毅投資股份有限公司CEO申毅表示,已注意到期指各合約的掛單增加了很多,為有各種配置需求、套保需求的投資人提供了更好的交易機會,並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市場衝擊成本。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IF、IC期指遠月合約持倉量增長顯著,截至1月3日收盤,IC下季合約持倉量為23605手,而2018年12月3日IC下季合約的持倉量僅13341手,目前已增加逾七成。IF下季合約持倉量也增長了近90%,由2018年12月3日11215手增至2019年1月3日的20875手。

南華期貨研究員姚永源認為,遠月合約持倉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新增機構資金流入。目前,A股估值較低,機構資金入市積極性較強,但影響股市的不確定性因素較多,需有對沖手段。因此,機構資金在構建對沖策略入市時,選擇了流動性逐漸改善的遠月合約,導致遠月合約持倉量增長明顯。

從這一角度看,遠月合約持倉量增長明顯也反映出投機資金大幅流入的可能性不大。這是由於目前A股估值較低,投機資金在此時點重倉做空期指顯然是不明智的。相反,與機構套保盤對應,期指多頭預判未來股指上漲,所以選擇遠月合約,希望獲得更大獲利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