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望成為千古一帝的楊廣,為何最終落得國破家亡?

隋煬帝楊廣,可謂是歷史上褒貶不一的君王之一。因為他有功有過,在位期間開創科舉制度,修建隋朝大運河 ,營建東都、遷都洛陽,對後世頗有影響;然而頻繁的發動戰爭,如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加之濫用民力,致使民變頻起。造成天下大亂,直接導致了隋朝的覆亡。

有望成為千古一帝的楊廣,為何最終落得國破家亡?

一、統軍滅陳,屢立戰功

588年,隋朝興兵平南朝的陳,剛二十歲的楊廣是領銜的統帥,其率兵攻入建康,殺掉了陳叔寶的奸佞之臣及寵妃張麗華,封存府庫,將陳叔寶及其皇后等人帶返隋京。班師後,楊廣晉封太尉。

有望成為千古一帝的楊廣,為何最終落得國破家亡?

二、仁壽宮弒父,登基為帝

604年,隋文帝臥病在床,楊廣於是寫信給楊素,請教如何處理隋文帝后事和自己登基事宜。不料送信人誤將楊素的回信送至了隋文帝手上。隋文帝大怒,隨即宣楊廣入宮,要當面責問他。正在此時,宣華夫人陳氏也哭訴楊廣在她來途中意圖非禮她,隋文帝頓悟,要廢黜楊廣。楊廣得到消息後,包圍仁壽宮,斷絕內外交通。楊廣的部屬張衡闖進楊堅臥室,殺死楊堅,楊廣登臨皇位。

有望成為千古一帝的楊廣,為何最終落得國破家亡?

三、文韜武略,軍政全能

1、營建東都洛陽城

楊廣將洛陽分為宮城、皇城、外郭城等三部分。宮城是宮殿所在地,皇城是官衙所在地,外郭城是官吏私宅和百姓居處所在地。

2、修建運河

隋朝大運河以都城洛陽為中心,分為三大段,南抵餘杭(杭州),北達涿郡(北京),全長2700公里。中段包括通濟渠與邗溝。通濟渠北起洛陽,東南入淮水。邗溝北起淮水南岸之山陽(今江蘇淮安),南達江都(今揚州)入長江。南段名江南河,北起長江南岸之京口(今鎮江),南通餘杭(今浙江杭州)。北段名永濟渠,南起洛陽,北通涿郡(今北京城西南)。

3、征討契丹,攻滅吐谷渾

軍事上,楊廣在即位前曾參與與突厥、契丹之戰事,皆有所獲。大業五年(609年),他親征平定吐谷渾,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楊廣親征吐谷渾後,又下詔徵天下兵進攻高句麗,遂激起民憤。

有望成為千古一帝的楊廣,為何最終落得國破家亡?

四、民變四起,身死國滅

三徵高句麗的失敗,再加上修建都城、開鑿大運河,被徵發擾動的農民不下一千萬人次,平均每戶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於役”的慘象。

611年),王薄率領民眾在長白山(今山東章丘東北)起義,隋末民變終於爆發。劉霸道、孫祖安、張金稱、竇建德等紛紛率領農民百姓起義,農民起義軍力量迅速發展而日益壯大起來。大業九年(613年),農民起義不僅遍及山東、河北等地,而且發展到全國範圍。

618年,楊廣最親信的大將字文化及率領禁衛軍入宮,把楊廣絞死

有望成為千古一帝的楊廣,為何最終落得國破家亡?

作為一代功過參半的君主,很多評論者希望楊廣在執政後期暴斃,那樣就不會出現三徵高句麗,國家也還沒有被他透支完,如果沒有亡國之君的惡名,單論楊廣的功績,足以與唐宗宋祖相提並論了。

然而歷史不容假設,楊廣雖然做出了功在萬代,恩澤後世的千秋偉業,卻也令當時的百姓死亡了幾近四分之三,其暴戾程度令人咋舌。

有望成為千古一帝的楊廣,為何最終落得國破家亡?

縱觀楊廣的一生,客觀的說,楊廣很有才能,他有能力鞏固父親開創的偉業,但其毫無節制地使用權力,透支民力國力,急於求成,狂熱的追求自身的建功立業,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個人業績,建立在千千萬萬黎民百姓的屍骨之上,是楊廣執政最大的敗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