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共讀,杖者先

【共讀內容】

10.13 鄉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


【導讀學者】

韓星: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

歐陽禎人:武漢大學國學院教授

【共讀筆記】

崔聖:

【論語晨讀】第890天

天天晨讀論語,活在與孔子的心靈對話之中。

韓星:

《禮記·射義》說,“鄉飲酒禮者,所以明長幼之序也。”《鄉飲酒義》說:“鄉飲酒之禮,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聽政役,所以明尊長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養老也。民知尊長養老,而後乃能入孝弟。民,入孝弟,出尊長養老,而後成教,成教而後國可安也。君子之所謂孝者,非家至而日見之也,合諸鄉射,教之鄉飲酒之禮,而孝弟之行立矣。”

馮晞:

@韓星 老師晨起精彩分享。尊老養老在今天的社會更加需要“尊行合一”。聽韓老師口音像是陝西人,因為自己就是一個兵馬俑。

韓星:

是嗎?從中國古代尊老養老的歷史經驗來看,關鍵還是國家領導人的態度、做法,士大夫的示範效應,這些一度都沒有了,今天則在自下而上逐步復興,還是值得期待,更需要我們每個人像孔子那樣知行合一,身體力行。

當然,我們的傳統文化斷了百多年,有三四代人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所以現在社會上常常出現某些老年人素質很差,那不能怪他們,是那個特定的歷史時代造成的。我們年輕人有時也寬容一下他們。

人格再沒有什麼問題今天體就到這裡,我去吃飯了。

崔茂新:

這裡有兩點需注意:一,尊老與敬賢的內在聯繫。一位年齡在七、八十,八、九十的老人,如果身體健康,沒有什麼明顯的缺陷或曰惡德,只要沒有為老不尊的道德問題,雖然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普通人,這就在做人與品性上是值得尊敬的了,在這種情況下,年齡是一種功德的積累。每當見到身體健康、待人和善的老者,我就充滿敬意,因為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身體健康、人格無損地活到老者的年紀,只有生命和心靈持續成長的人,才能葆其身體和品性上的晚節。在這個意義上,尊老就是敬賢。二,鄉飲酒是莊嚴與狂歡並重的生活節慶,杖者出,孔子亦隨後出,莊嚴的禮儀結束,年輕人興味未盡,繼續留下來進入一種縱情狂歡的狀態,以釋放生命的激情與活力,激發生命的能量。

崔茂新:

對為老不尊者的寬恕,也是仁愛與禮敬的體現。

馬震宇:

如何對為老不尊禮敬(寬恕),是否也是一種縱容,會激發這些人更加不尊呢?即不講道德的人就用法規、規矩來面對。

劉國慶:

本章是說孔子在與鄉人共同飲酒時的行為,在飲酒結束離席時,孔子要跟在長者身後離開飲酒場所。這第一可見孔子沒有喝醉,第二可以看出孔子對老人的尊重和對習俗的尊重。《禮記鄉飲酒義》正義曰:“凡有四事:一則三年賓賢能,二則鄉大夫飲國中賢者,三則州長習射飲酒也,四則黨正蜡祭飲酒。總而言之,皆謂之鄉飲酒。”歸納了鄉人飲酒的幾種場合:第一,三年大比,諸侯之鄉大夫向其君舉薦賢能之士,在鄉學中與之會飲,待以賓禮。第二,鄉大夫以賓禮宴飲國中賢者。第一,州長於春、秋會民習射,射前飲酒。黨正於季冬蜡祭飲酒。《禮記·射義》說,“鄉飲酒禮者,所以明長幼之序也。”


————

【論語譯註】

10.13鄉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譯文]行鄉飲酒禮後,要等老年人都出去了,自己這才出去。[注釋]鄉人飲酒——卽行鄉飲酒禮,據《禮記·鄉飲酒義》“少長以齒”。《王制》也説:“習鄉尚齒”。既論年齡大小,所以孔子必須讓杖者先出。【論語集註】杖者,老人也。六十杖於鄉,未出不敢先,既出不敢後。

【論語註疏】

鄉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孔曰:「杖者,老人也。鄉人飲酒之禮,主於老者,老者禮畢,出,孔子從而後出。」)正義曰:杖者,老人也。鄉人飲酒之禮,主於老者,老者禮畢出,孔子則從而後出。

【論語全譯】

10·10-1鄉人飲酒(1),杖者(2)出,斯出矣。[註釋](1)鄉人飲酒:指當時的鄉飲酒禮。(2)杖者:拿柺杖的人,指老年人。[譯文]行鄉飲酒的禮儀結束後,(孔子)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然後自己才出去。10.10-2鄉人儺,朝服而立於阼階。[譯文]本地方人迎神驅鬼,穿著朝服站在東邊的臺階上。[注釋]儺——音挪,nuó,古代的一種風俗,迎神以驅逐疫鬼。解放前的湖南,如果家中有病人,還有僱請巫師以驅逐疫鬼的迷信,叫做“沖儺”,可能是這種風俗的殘餘。阼階——阼音祚,zuò,東面的臺階,主人所立之地。【讀音與詞義補充】

儺,讀nuó,迎神驅鬼儀式。朝,讀cháo,朝堂。阼階,讀zuò,古代廳堂前東面的臺階,為主人迎接賓客的地方。

《論語》共讀,杖者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