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青銅之戎|一說春秋,每天5分鐘讀透春秋

11 青銅之戎|一說春秋,每天5分鐘讀透春秋

我們用十期去講魯息姑執政的第一年,本期開始進入第二年了。

第二年的外交政策依然是對外友好。本年春天,他和戎人在潛[魯地,今山東濟寧市西南]會面,重溫舊好。重溫舊好是當時的一種慣例。新君即位之後要和友好的國家會面,聯絡感情,就好像我們現在的領導人上臺以後要去各國訪問一樣。

在這裡我們先瞅瞅周代的朋友圈。

周代,自然是以周王室為核心。王室外的第一圈,是和周王室同姓的國家。魯國,衛國,鄭國,都姓姬,雖然他們和王室的關係有親有疏,但都是王室血脈,和周王室也算是兄弟之國。

第二圈是功臣國家。姜尚姜子牙輔佐姬發,克商有功,所以被分在營丘,是為齊國。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王封在秦地,是為秦國,無論同姓國還是異姓功臣國,都是周王室無中生有分封出來的,所以可以算是王室的班底。

第三圈是客居國家。比如夏王朝的後裔封在杞,是為杞國,商王朝的後裔封在商丘,是為宋國,這些國家是本來就有的勢力,在周王朝立國的時候沒有力量把他們完全消滅,於是就承認了他們的存在,而他們也承認王室的權威,服從王室的領導,所以這前三圈的同姓國,功臣國,客居國,都是王室承認的國家。

第四圈則是王室不承認的國家。我們前面說到的邾儀父的邾國,沒有得到王室的分封,王室根本不承認的。此外還有楚國,楚國因為自立為王,也不受王室的待見。

第五圈是蠻族國家。周代,除了中原以外,還有北狄、南蠻、西戎、東夷,這些蠻族國家,就是第五圈的了。當然,狄、蠻、戎、夷這些稱呼是中原諸侯對他們的稱呼,並不是他們的自稱。類比到今天,英語國家稱呼我們為China,瓷器之國,但是我們不會以瓷器之國來自稱。

和魯息姑會面的戎人也就是第五圈的蠻夷國家。但他們並不是西戎。戎的種類很多,分佈也很廣泛。除了西戎也有北戎,犬戎,姜戎之類的,所以我們很難去相信戎是一個國家,而只能理解為這是一個種族或者民族。

在周克商的時候,曾經把商成為戎商。戎,本身是兵器,由此衍生出戰爭的含義。戎裝,便是軍裝,戎車,即是戰車。商周兩代兵器以青銅器最強,青銅器的冶煉技術以商為最強。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青銅器的典型代表作。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真品,因為只有真品,你猜能體會為什麼叫大,方,鼎。

所以戎這個字最初的意思就是青銅器的武器,中原諸侯以戎來稱呼戎這種蠻族,就是認為他們是一個青銅器武器很強大的部族。

戎的記錄,終結在戰國和秦之間。因為戰國之後,武器由青銅器開始轉向鐵器,而鐵器則是以中原王朝為最強,到了漢代,漢王朝的武器與西域諸國的武器相比起來以一抵五,所以中原大地上就再也沒有以兵器自豪的戎的存在了。

而戎的開始,大抵開始於周代的初年,這個可能與周克商有關。商擁有強大的青銅器冶煉技術,由此演變出一整套的青銅器交易體系。在商滅亡之後,這個交易體系徹底崩潰,而交易體系的各個環節就自行發展了自己的青銅器文化。最著名的就是古蜀國,那個擁有怪異的青銅器面具的蜀國。蜀國是為商提供銅礦石的部落,在商滅亡之後這些銅礦石沒有銷路,所以他們就自行研發了自己的青銅器文化。同樣的,戎的出現,也是因為商王朝覆滅之後,商的青銅器技術向外流傳,而商的貿易體系也需要找人接手,那麼這些戎族因此研發出了自己的青銅器的兵器,而中原諸侯恰恰看到了他們在青銅器上的強項,所以就以他們的特產來稱呼這個族群,這也就是為什麼天南地北到處都有戎的原因。當然無論怎麼說,在中原諸侯的眼中,他們畢竟是蠻族,中原諸侯甚至不以他們的自稱來稱呼他們。

11 青銅之戎|一說春秋,每天5分鐘讀透春秋

這次與魯息姑會面的戎人,在會面當場提出要和魯國結盟,但是,魯姑息推辭了。

不久,這些戎人又再次上門,要求和魯國結盟,本年八月,魯姑息和戎人在唐[魯地,今山東魚臺縣舊治東北12裡武唐亭]結盟。這場結盟實際上是魯息姑耍的一個小花招。他首次要求和戎人會面,本來就有結盟的意思,但是戎人想要和他結盟他卻故意推辭,以退為進,促使戎人主動上門找魯國結盟。這樣,對於他來說,引起一種他即位之後,有蠻族主動和魯國結盟的假象,以此可以增加魯息姑的影響力,平復國內的反對勢力。

這個花招在以後各個王朝都有應用。

這邊魯息姑和戎人在耍花腔,那邊魯國對極國展開了軍事攻勢。本年夏天,魯國司空無駭率軍攻入極國。大夫費庈父滅亡極國。

大家還記得費庈父這個人嗎?去年就是他違令修築郎城,目的是滅亡極國。極國是魯國身邊的一個小國,這次軍事行動原本不符合魯息姑睦鄰友好的外交政策,但是魯國經過一年的準備已經是蓄勢待發,也就沒有特意阻止這次軍事行動。

在我們的印象裡,魯國似乎是一個講禮儀,文縐縐的國家,滅別人國家這種事情似乎和他沒有關係。但是春秋時代就是一個大魚吃小魚的時代,像魯國這樣能存活到戰國時代的國家,哪能不吃腥呢。

當然我就那麼一說,您,就那麼一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