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春晚節目單,感覺語言類節目太少了,你怎麼看?

搬石頭找腳丫


今年最擔心的是主持人,感覺挑大樑的都看不到!過去有句話叫看不足則說之,說不足則舞之,現在都翻了板了,先讓你看舞,才不管發自內心的笑聲是什麼樣的呢!



滿舞臺滿眼的花紅柳綠,沒有空間感、層次感、強迫你看大紅的屏幕,大堆的亂舞的人,這樣的舞美安排真不知是真美?大美由簡的道理不懂嗎?


關於老喜劇大咖的回顧,肯定不會現在就把節目單透露給大家,因此這個節目單也就是前稿,很多精彩的未必透露。

春節晚會怎麼辦?首先要突出重點,大雜燴晃人眼,有幾個亮點點綴串起來才好看,每年春晚幾個亮點讓人難忘,比如千手觀音,比如過去的吃雞吃麵,比如當年兩趙(趙麗蓉、趙本山)爭相鬥豔。


其二不需高大上,就那麼個全家歡,男女老少皆宜,熱熱鬧鬧,沒有把氣氛調動起來對央晚來說就是缺憾,小孩看熱鬧,大人看門道,中年看主持,老人看樂呵!

其三語言類節目才會讓一家人歡聚和歡心,小品的誕生就是因為春晚,教育、教條是以後的事,年晚不宜,但是能從小品裡透出意味深長的話題倒還是不錯的節目,往年的什麼扯淡說的是扯皮,


廣場舞兩老舞伴、送外賣的不易、打工仔的掙扎,笑聲裡韻含著人們堅強不屈!


黃蜂二師兄


確定是官方發佈嗎?搜了一下,央視都還沒有公佈,現在都是網絡上傳的這份吧。


看了網傳的那份我最期待的就是陳佩斯,闊別春晚二十年,今年不管帶來什麼樣的節目,相信都能勾起很多人的回憶。



還有網傳節目單里居然有穎寶,更讓我懷疑了???畢竟剛官宣的已經懷寶寶了,這種時候還是安心養胎的好。

大家還是坐等官宣的節目單,姍寶也很期待哦!


姍寶說


春晚是收視率最高的節目,每年除夕,辭舊迎新,大家圍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這個節目分好幾大類,其中最受關注的節目就是語言類節目,主要以小品、相聲為主,但是觀眾包括小編自己總覺得看不夠,還沒笑夠,沒過癮就沒了。

拿往年的春晚說,相聲小品關注度極高,尤其是“小品王”趙本山上春晚的那幾年,早早的就期待本山大叔的小品,可謂是小品的鼎盛期,趙本山退出春晚,實話說,有些遺憾,後期相聲尤其以德雲社為主開始活躍在春晚的舞臺上,依舊為春晚增添了不上看點;每年春晚精彩的節目也就那麼一兩個,讓大家笑得合不攏嘴,由於笑得都不理會其他的,總覺得沒看夠就沒了,大家要知道小品、相聲節目的時間少則十幾分鍾,多則二十分鐘左右,時間不短。

曾經春晚導演哈文回應網友對央視春晚的語言類節目都不盡興時表示,語言類節目總起時間近90分鐘到2個小時,的確,春晚總共就4個小時多點,從時間上看確實不少,同時她還表示,春晚,輕鬆快樂是第一位的,春晚就是陪伴大家過大年而已,在我看來,做到簡單、快樂、純粹就行了。

那麼今年,就當前曝光的2019年春晚節目單,備受關注的語言類節目相聲就有3個節目,小品由4個節目,已經不少了,而且今年不光有德雲社的相聲,還有近20年未上春晚的陳佩斯、朱時茂的小品,可謂看點多多,只有節目精彩,大家看後肯定還是會覺得語言類節目少。

春晚,是億萬華人的春晚,要兼顧眾人口味,而且從往年、乃至今年,語言類節目是隻增未減,基本佔據了整個春晚時間的一般,所以大家在盡興之餘,還是理性看待春晚的節目安排,畢竟是全球華人的春晚。


鐵鍬看看


不是少了,是現在的春晚越來越不適合語言類的節目了,首先傳統相聲不適合春晚,很多老前輩馬三立馬志明等都說過這個問題,郭德綱也嘗試過,失敗了,因為單純的語言說話把人逗樂,需要時間埋下包袱,而春晚每個節目的時間都控制的死死的,甚至按秒計算,所以那年郭德綱上春晚給大家的感覺就是很著急,後來大家也就能理解為什麼前些年相聲變味了,變得都很急躁,臉紅脖子粗的大聲喊了,這就是姜昆那幫人所謂的新式相聲,歌頌相聲,電視相聲,因為在那種情況下不這麼說根本出不來那個效果,以至於再後來出現的相聲演員自打學就是這樣學的,所以相聲慢慢沒落了,老人不出來了,新人不會說傳統相聲了,相聲也就沒人聽了,春晚也就漸漸不安排相聲了。再來看看小品,本來小品這種藝術形式脫胎於話劇,最早被陳佩斯朱時茂帶起來,也是因為他倆才有的小品,又因為小品爆發力強,容易進入劇情,後來者居上,最後超過相聲成為春晚最受歡迎的節目,以往每年春晚至少有四個小品,而早期小品的成功離不開那些老的小品演員,那些老演員幾乎都是話劇演員出身,舞臺控制能力超級牛逼,演技更是沒的說,他們的表演都深入生活,誇張而又自然,動作臺詞和細節就跟平時生活一樣,讓人看不出表演痕跡,再後來就是趙本山的崛起,他把小品跟二人轉的一些功底結合起來,創造出了獨具特色的東北小品形式,獨霸春晚十幾年,而且,那個時候所有小品的編劇們那也都是怪才,他們的思路文筆超乎常人,演員編劇加在一起才造就了小品的輝煌。再從大的環境來看,八九十年代到2004年左右這幾十年,是全國文藝爆發的年代,包括港臺,不論是從電視劇,電影,小品等等,從導演,編劇,演員等等,無不讓人驚歎,那個時代優秀的作品簡直就是井噴,要知道那個時候物質條件多麼匱乏,而人們的精神卻絢麗多彩,再看看最近的十幾年,人們的生活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按理說,衣食無憂了就應該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了,但是卻恰恰相反,幾乎所有的演繹類資源好像一下子枯竭了,編劇演員導演的水平慘不忍睹,最終還是靠著一部分老戲骨苦苦支撐,劇本更是少的可憐,依然拿以前的作品題材反覆翻拍,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沒幾個人能靜下心來想出幾個好的作品,編劇不錯導演不行,編劇導演都不錯,演員不行,這三者缺一個都不行,說遠了,就拿小品開說,看看最近幾年小品演員的演技,太假了,臺詞跟念課本似的,表演痕跡太假,而且劇情臺詞一點新意都沒有,說到臺詞劇情就不得不說語言類節目的靈魂,諷刺,想想當年的節目吧,哪個不是諷刺當下,突出人性,鮮明的諷刺才能讓人深思,現在就算姜昆馮鞏早期也是各種諷刺,那時候的作品多受人歡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舞臺上全是歌功頌德了,那些個好作品被冠以低俗,甚至因為政治原因根本就過不了審,可以說現在春晚是最具有政治色彩的節目,再也不是以前聯歡晚會了,而人們越來越不想聽歌頌類的語言類節目了,語言類節目的收視率跟影響自然好不到哪去,而上邊只看收視率,既然語言類節目收視率低說明現在的人不喜歡,那就減少語言類的,反正演了也沒人愛看,不知道是真糊塗還是假糊塗,哎,反正我是好幾年都不看了,想想也沒啥意思了,想想最開始的春晚,節目人員都是現抓的,忙中出亂都能毫無痕跡的掩蓋過去,現在的春晚更像是每年的政治任務,不允許出錯,哪怕耽誤一秒鐘,那完了,鋪天蓋地的譴責不說,可能面臨封殺什麼的,這也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凡事必有原因,而且原因很複雜


榴芒肥兔兒


語言類節目越來越難引起觀眾的共鳴,在碎片化閱讀成為習慣的自媒體時代。長達十幾分鐘的語言類節目,有點跟不上節奏的感覺。

並且現在手機網絡極度發達,網絡段子手層出不窮,極大壓縮了語言類節目的創作空間,很難寫新意。

加之小品需要紮實的舞臺功底,和深入生活切身感受。相聲更是需要下幾年的苦功,既要繼承傳統,又要與時俱進。這種屬性造成了人才很難養成。老一輩的藝術家功成名就,衣食無憂。已經離開了培育他藝術的土壤,再難演出能引起共鳴的作品。就如趙本山,早期的作品十分優秀,相《三鞭子》、《相親》、《昨天今日明天》,當他成名後,就只能靠腦筋急轉彎來撐場面了。





網上流傳的節目單,陳佩斯貌似迴歸,但我感覺可能也會讓我們失望了。看節目的都是普通老百姓,讓這些已經成為上層社會的富人們,演出滿意的作品,已經很難了。



而年輕的喜劇人,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很難靜下心來,努力練習基本功十幾年,還不如直播,刷抖音成名來的快。就如張雲雷說相聲很不錯,但是卻不如那首《探清水河》火的快。


這就是語言類節目面臨的窘境。


禹視界娛樂


別說春晚節目單了,今年元旦跨年的時候我就想各個衛視應該都不放一些百喜劇,有唱歌兒,有相聲的節目晚會吧。可是等到我盼星星盼月亮的等到2019年來臨的時候,看到的各個衛視播放的這些節目,都是跨年的歌唱晚會。看的我一點興趣也沒有因為這些歌曲都是年輕人們喜歡的。一點也沒有適合我們看的節目。



我期待了像郭德綱,沈騰,賈斌這些能給中國人帶來喜氣的演員實力。明星們為大家表演節目,可最終盼來的卻是讓我很失望。這更加使我感覺到春晚也不會有什麼好節目的。這更加促使我等到過年的時候不會在看這些節目了。因為老百姓們期待的明星,你像陳佩斯,朱時茂,郭德綱,岳雲鵬,張鶴倫,賈冰和沈騰等這些演員。給大家呈現出更精彩的節目,帶來更開心的笑容。
可是這些人都沒有出現在春晚上。春晚仍然是那些老面孔,有一句我想死你們了!這句經典的臺詞始終是毫無驚險的就出現了。熟悉的臉孔讓你感覺到視覺的疲勞,所以說,如果真的春晚沒有什麼語言類節目,也不多的話,我是乾脆就不看春晚了。


伊春美食美客


小品與相聲都需要時間鋪墊包袱,不如唱歌跳舞來得快。唱歌最多2分鐘一般1分鐘鋪墊,就上副歌了。跳舞要是捨得媳婦兒,上來就脫,一下子就蹦躂起來了。相聲,尤其郭德綱于謙相聲,那得五分鐘鋪墊,鋪墊牢靠了,紮實了,一個接一個抖出來,那才過癮。所以春晚這幫導演也真的是死腦筋,把陳佩斯朱時茂小品,郭德綱于謙相聲,給足15分鐘,讓他們好好發揮一下,總共也就佔了30分鐘,何樂而不為呢?其他的沈騰給10分鐘,賈冰10分鐘,再來個趙本山15分鐘,這就足夠65分鐘了,還可以再安插三五個語言類,每個7.5分鐘,算30分鐘吧,這總共也就95分鐘,一個足浴的點而已。你晚會有4個多小時呢,這點時間算什麼?而且這是特別能引起共鳴的節目。

教育意義,在春晚上應當有,必須有,但是絕不應大有特有。你可以在少數節目中富含政治與教育意義,但是不能捆綁太明顯,否則,老百姓他壓根就不看,你費那麼大勁,白瞎了。


入雲堂楊樹華


看到了春晚的節目單,也不知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那太讓人大跌眼鏡了!

語言類節目太少,而且老面孔較多,該上的沒上去,不該上的確上了,看來曲協主席又把持了春晚,多麼噁心的人都可以上春晚,這春晚還有個看了嗎?

還是看地方臺的春晚吧!


爾言吾悟


語言類節目以逗樂搞笑為主,比較適合小舞臺小劇場茶圍式的演出方式。早年春晚演出親民接地氣,馬季推銷劣質煙,王景愚吃雞,陳佩斯吃麵把觀眾逗得前仰後合。有一年改革搬到體育場,數萬人在寒風中發抖,陳佩斯穿背心表演下場馬上進了醫院,馬三立說單口相聲,看電視直播根本聽不清楚老人家說了什麼。近些年,央視財大氣粗鳥槍換炮,春晚大舞臺,大製作,燈光弦目,規模宏偉。一首歌曲數百人伴舞伴唱,一般語言類小節目很難再撐起來。加上有影響的大腕們相繼離場,春晚不好看了。另外,小品相聲以諷刺見長,而春晚以歌頒大好形勢為主題,導致語言類節目的創作愈發艱難,沒有好創意好本子哪有好節目。


用戶2965209862058


語言類節目臺上幾個人啊,,,,歌舞類節目臺上多少人啊。。。。要是語言類節目多大年初一的新聞拿什麼吹牛逼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