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之美文化產業未來發展趨勢論壇回顧之 圓桌論壇(二)


2018中國之美文化產業未來發展趨勢論壇回顧之 圓桌論壇(二)



當下,國際時尚品牌對中國元素的追趨逐耆,獨立設計師對中國文化之美的推陳出新,反映出中國美正成為影響國際時尚潮流的新時尚驅動力。我們呼喚國際舞臺上更加高級的中國美呈現,也呼喚有故事、有品質、有態度的中國美文化品牌。

2018年11月17日,中國之美文化產業未來發展趨勢論壇的第二個圓桌論壇邀請 5 位嘉賓,圍繞中國美符號在時尚領域的設計轉化與應用實例、千禧一代審美觀念、東西方時尚概念構建等話題展開更深入的對話和探討。


2018中國之美文化產業未來發展趨勢論壇回顧之 圓桌論壇(二)



下面小編帶領大家回顧一下本次圓桌論壇:

到場的領導及嘉賓

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東華大學教授 卞向陽先生

中國美組委會主任/全球原創設計聯盟輪值主席/媽媽製造聯創中心主席 張肇達先生

北京時裝設計師協會主席 房瑩女士

大連平面設計協會主席/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 孫青先生

ALL COMES FROM NOTHING 品牌創始人 徐一衛女士


2018中國之美文化產業未來發展趨勢論壇回顧之 圓桌論壇(二)


左一:孫青

孫青:我是大連本土的視覺傳達品牌設計師,也是一名教師。很榮幸今天能夠在這裡跟大家分享這樣一個話題。我是一位業餘主持人,看到今天的嘉賓陣容非常強大,並且都是服裝界的大咖,都是大師,今天上午大家對他們已經有認識了。今天有幾個話題,首先一個問題,怎樣理解時尚設計領域的中國風,如何對中國美進行表現與詮釋,中國風時尚是怎樣的當代生活方式?在幾位嘉賓講話之前我先拋磚引玉,這個題目對不對大家可以討論,我理解的時尚最早是屬於服裝,服裝類都是屬於時尚,後來不斷延續到服飾,包括飾品,包括香水,後來也開始延伸到車輛,比如說豪車也屬於時尚,範圍越來越大。這是我對於時尚的理解,下面請各位發表高見。


2018中國之美文化產業未來發展趨勢論壇回顧之 圓桌論壇(二)


張肇達

張肇達:我剛才已經跟大家說了一下我對於時尚的理解,就像剛才主持人講到,時尚可能是跟人生密切相伴的流行行為,我們24小時一直不離身的就是衣服。所以,我覺得我們的美好生活它應該是從時尚開始的。當然時尚的面也非常廣泛,從著裝到服飾到家用紡織品到室內裝飾,以及到景觀、建築,到整個城市規劃,乃至於到人的思維模式,甚至我們的用語其實都有很多時尚的要素。2007-2010年,當時我剛剛從哈佛做訪問學者回來,我們給上海市政府造了時尚產業的概念,我到現在都覺得是一件很欣慰的事。因為我們給傳統紡織輕工業的轉型升級找到了一個方向。但是,我也很忐忑不安,因為時尚這個概念太寬泛,寬泛到大家可以隨便去定義它,甚至每億城市都有自己不同的定義,它或許也會變得比較混亂。

我記得上海有一個區長,他也是學經濟學的博士,但是他說我就不搞不清楚時尚產業的規律到底是什麼,我開玩笑說時尚產業最大規律就是沒有規律。時尚跟人的思維有關,人的思維有時候會腦筋急轉彎,所以它有非常大的偶發性,沒有辦法用經濟學模型準確概括。我在來這裡之前,我的一個研究生找我,我說你來說什麼叫中國美的時尚,他想了半天,我說我可以試圖解釋一下,我們僅僅從時尚的角度出發,所謂中國美的時尚,我們知道中國在歷朝歷代都有各具特色的時尚,雖然我們是一脈相承的,但是傳承下來的可能不是唐代的豐腴的美好,如果說是那種美好的話我想在座各位都不用減肥了,做減肥產品的企業會找我算賬了。每個朝代都不一樣,但是當我們知道時尚逐漸凝固的時候就變成了習俗,習俗是歷代相傳的,變成中國文化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式特點或者帶有中國文化符號的,會產生審美的體驗,這種體驗有很多種,在美學裡的美不是歡愉才是美,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東西,我們看這樣東西所產生的情緒跟時尚相關的,我們能界定所謂中國美的時尚。


2018中國之美文化產業未來發展趨勢論壇回顧之 圓桌論壇(二)



右二:房瑩

房瑩:我認為中國美應該從更深精神層面理解它,從我做設計師的角度,我現在的體會是,現在有很多人,有知識有文化的80後、90後,他們在關注中國美的時候,他們和以往不太一樣,他們不太會一定遵循什麼樣的原則,旗袍一定要怎麼樣,他們不是遵循這樣的原則,而是他們哪一個點感興趣,和他的實際生活發生關係。這才是他們感興趣的點。所以,我認為未來關於中國之美,我認為是各有各的理解,但是我們骨子裡是離不開中國大的文化氛圍。因為我們從小的時候看到的都是瓶瓶罐罐,在我們記憶深處總是會有的,我個人覺得這已經進入我們骨子裡的。我個人希望以後能夠看到更多是似有似無的體現中國文化元素的這樣一些東西出來,無論從服裝,還有建築特色小鎮,不是那麼帶有特別明顯的中國符號。我自己覺得我希望看到的是這樣的。


2018中國之美文化產業未來發展趨勢論壇回顧之 圓桌論壇(二)


右一:徐一衛

徐一衛:我是千禧一代,中國人和美國人都在千禧一代,這是一個特別大消費概念,我專門查了一下,就是85後,千禧年的時候我們在13-18歲這一代人,我是86年出生,是典型的千禧一代,我有幸在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從我們出生那年以後,我小的時候還經歷過物質匱乏的時期。我從小就記得我穿什麼,這也是為什麼我後來當了服裝設計師,我小的時候就記得有些衣服非常不好看,住的房子也不好看,住的房子是工業化的階段,傢俱也不考究,很多東西都不考究。到了我12歲的時候,趕上中國品牌化這個時代,這個時候中國出現很多品牌,當時是中國設計師的春天,這時候是品牌化的時代,我從小就很想當服裝設計師,所以我很小就一直在關注什麼是服裝,什麼是品牌。那個時候我還是覺得衣服不是很好看,但是感覺人民很想要穿漂亮的衣服,那個時候有很多的國外名牌進入中國。抱著師夷之長以治夷,當時青少年時光我非常仰慕國外的設計大師和設計作品,我大學畢業以後去了美國,在美國待了十年,去年才回國的。我覺得這十年中國發展非常快,我從北京走的時候北京只有3條地鐵線,現在已經17條了,完全不一樣了。我走的時候還沒有高鐵,現在很難想象沒有高鐵人怎麼活。這十年發生重大變化,包括對於千禧一代來說,包括我自己的很多同齡人,他們現在紛紛在國內很多行業,尤其是新興行業屬於中流砥柱的位置,這些位置在我小的時候,我無法想象到,因為才30多歲,看起來還是年輕人,無法想象在這個時間已經是國之重器,他的思維和意見可以影響到國家的未來,我原來覺得可能要到四、五十歲,人生經歷和閱歷加起來才能影響到國家未來。現在30多歲甚至20多歲都可以影響了。等於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們這一代人跟著改革開放,它開始的時候我們出生,一直在跟著的過程中,能夠看的出來,隨著經濟的發展需求的增長,對美的概念是非常大的變化。我從小就是一個很挑剔的人,很多時候覺得很多東西醜,我又是直言不諱的人,看到醜就會說,衣服醜不穿,校服醜不穿。為什麼我小的時候不喜歡中國風的東西現在怎麼就喜歡了呢?是現在的東西越做越漂亮了,現在中國風的東西,剛才我看到趨勢報告裡面說到國潮,國潮就更厲害了,它不是憑空而來的東西,很多國潮把經典重塑,讓年輕人喜歡它了,譬如說前段時間北京的內聯升,在北京做了潮牌快閃店,吸引非常多80後、90後的購買,其實每一個老字號都是曾經的潮牌。

我覺得中國美不是很多元素符號的堆砌,其實是真正的對文化經過研究之後對它的理解和昇華,甚至我們剛才所說哲學和精神層面的東西。我的品牌中文釋意是無相生萬相。年輕人來看它的時候,我們追求的並不是符號化的中國美,我們追求的是東亞或者中國人對一種美好生活的嚮往,這個美好生活很多時候是精緻的,就像我們小時候看到奶奶輩非常精緻的木匣子一樣。我們現在想要好好做這些東西的時候,他們就慢慢把這些東西做出來了,這些東西內涵的文化價值和審美慢慢可以吸引到看到中國美的年輕人,這是我的一點想法,謝謝大家。

孫青:第二個問題是中國在不同時期衍生出自己的時尚觀念與系統,請問中西方之間關於美的時尚概念、建構最顯著的差異在哪裡?

張肇達:中西方在時尚概念上有很明顯的特徵,我們目前看到西方時尚主流來自於尼羅河的文明,人要超越自然界,人就變成要征服自然界,衣服就是組成部分,意大利人說衣服是人第二層皮膚,追求美,追求顯耀這樣的功能。但是東方的文明追求人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就追求天人合一,衣服裡就很講究空間感,衣服的設計原理,衣服是離開身體的,在身體以外有空間,可以看到一個空間一個空間往裡面套。東方的衣服感覺追求人和自然界的組合,色彩也是一樣的,我們現在看的服裝設計邏輯都是西方的邏輯,中國風就是在西方風邏輯上插進東方的元素而已,目前還沒有達到東方的感覺,當有一天對東方的時尚或者對東方服裝的感覺能夠提煉出深層次的結構,才能把東方的文明,東方的文化與世界分享,這是年輕一代,特別是千禧一代設計師他們本身有國際視野,可能會創作出更好的東西出來。

孫青:時間的關係,剛才組委會提示我們只有最後一個回答問題的時間,有請卞教授收尾。


2018中國之美文化產業未來發展趨勢論壇回顧之 圓桌論壇(二)


卞向陽

卞向陽:因為人種不一樣,社會發展歷史也不一樣,所以在14、15世紀之前,東方文明就是被西方人朝拜的,確實我們也比他們發達。還有宗教和社會關係不一樣,我們雖然說儒道哲三家合一,但是我們沒有經歷過政教國家,但是西方不同,黑暗的中世紀是教皇教會統治一切。從大航海時代以後,因為歐洲近現代文明的爆發,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它的文化具有進攻性,它的科技包括文化逐漸變成所謂先進科技、先進文化的榜樣,這也是隨著經濟殖民和文化殖民以後,在全球西式茁壯體系就變成了一個基礎,在中國也經歷了這樣的時代。中國傳統文化還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把它延伸下來了,在當代固然要重視中西審美概念不一樣,但是我們更多是要把我們的文化通過合適的方式,中國的、西方的和中西合璧的各種各樣方式很好呈現出來,而且能夠跟當代生活,跟當代文化相互協調,我想中國美的時尚將來就會變成各美其美,社會共美的嶄新的面貌。

孫青:衷心感謝幾位嘉賓的發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