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小學的數學為什麼比以前的難看完心裡有數了!

現在小學的數學為什麼比以前的難?看完心裡有數了!總的來說應該是比以前簡單,要是拿一張七、八十年代的升學考卷子給現在的六年級學生做,估計能考及格的極少。為什麼會覺得現在小學的數學比以前難呢?因為低年級的數學:1、要學的東西更多現行新課標版教材和以前使用的義務教育版教材對比,各冊都增加了統計、觀察物體、方向與位置、綜合實踐活動等內容。內容增多了,每週的課時卻只有4節,教材便把原有的內容縮減合併(刪除的極少),如第一冊義務教育版20以內加減法是兩個單元,約25個課時的內容。新課標教材則是9加幾、8加幾各一課時,其他的加法在一課時內混合出現,減法也在隨後的一課時及練習中全部出現,全部只有9個課時。這樣一節課內要掌握的容量加大,無形中增加了教材的難度。

現在小學的數學為什麼比以前的難看完心裡有數了!

2、內容提前現在學生的入學年齡由以前的7週歲降到6周,學生的理解能力相對降低,但教材卻把原來的一些內容提前了。如2011版原來第二冊的20以內退位減法提到第一冊,第三冊的三位數連加、連減、加減混合及測量提到第二冊,第四冊的“時、分、秒”提到第三冊,“分數的簡單加減法”由四年級提到三年級等。

現在小學的數學為什麼比以前的難看完心裡有數了!

內容的提前進一步加深了難度,對一部分悟性差的學生更是難上加難。3、要學的內容跳躍性大,系統性差。因為教學內容增多,教材內容跳脫,銜接性、系統性變差。看看二年級下冊教材的編排——第一單元:除法(除數是一位數的豎式計算);第二單元:方向與路線(認識八個方向和相應的路線);第三單元:生活中的大數(萬以內數的認識);第四單元:測量(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第五單元:加與減(萬以內加減法);第六單元:認識圖形(角與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的認識);第七單元:時分秒;第八單元:統計(讀統計圖表,在方格紙上畫條形統計圖);4個實踐活動。在學習了第一單元除數是一位數的豎式計算之後,所有內容都與除法計算無關。內容如此雜亂而跳躍,教師很難一邊教這個單元,同時又給學困生補風馬牛不相及的另一單元,學生也無法適應。如果學生哪個單元內容掌握不好,就會有個知識點欠缺,而且一直沒有機會補上。同時教材的靈活性很強,處處有陷阱,缺少悟性的學生會經常陷入陷阱中,覺得難以掌握。不過,近兩年教材又有了改進,把提前的還原了,每冊的內容相對縮編了一些,難度有所降低。對比01年和11年、18年的第三冊數學教材就知道了。

現在小學的數學為什麼比以前的難看完心裡有數了!

總的來說,低年級的數學教材是相對變難了一些,但是三年級下學期開始,教材卻變簡單了。1、繁難的計算沒有了以前三年級開始學乘數是兩三位數的乘法,四年級要學除數是三位數的除法,現在只要學習兩位數乘除法;以前五年級學的小數乘除法也是要三位數的,現在只是很簡單的兩位數的;分數的計算以前要學帶分數乘除法,甚至繁雜的繁分數計算,現在只學簡單的分數加減乘除,一般公分母不大於30。

現在小學的數學為什麼比以前的難看完心裡有數了!

像這種繁分數,現在的學生見都沒見過,可以前的孩子要熟練計算。2、應用題變簡單了現在的數學應用題一般只要兩步計算,三步的有一些,四步計算的非常少,到高年級的小數、分數應用題,基本就是兩步計算。以前的應用題,就像姜昆相聲裡說的,“吃飽了沒事做,浪費水”經常做“甲水管放滿一水池水要8小時,乙水管放光一池水要10小時,甲乙兩個水管同時開,幾小時可以放滿一池水?”類似這樣的題。但現在的解決問題更貼近生活,有大量的購物、乘車等相關問題,是生活化的數學。3、幾何方面的計算也基本是套用公式計算即可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基本以套用公式為主,以前學的經常要求組合圖形的周長和麵積,表面積要掌握各種各樣的狀況。一句話,以前的小學數學,以計算為主,現在則更貼近生活,內容更豐富,計算變簡單了,思維訓練變靈活了,現在的數學學習,會讓聰明孩子變更聰明。總體變簡單的小學數學,卻讓人感覺變難。一是因為內容增多,有些知識面不夠寬的家長在輔導時會覺得好難。更是因為教學資源的不均衡,熱門學校在招生中為了區分學生成績,考題偏且靈活。而為了孩子能考上,只好讓孩子學習各種難題,變相加大了難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